快好知 kuaihz

信息化究竟能给职业教育带来什么

关于信息化究竟能给职业教育带来什么

信息化究竟能给职业教育带来什么

一门“导游基础知识课”,你恐怕很难想象会被现在的老师上成什么样子?按照以往的常规做法,这门课的要义就是“背诵”,学生凭借课本上的一幅图片,自行根据课本知识“想象”某个景点“应该”是什么样子,景点内部“应该”是什么样的结构。

但在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上,这门“导游基础知识课”却上出了新花样。学生可以通过电脑三维动画演示,一边演示,一边向观众介绍那个可能连“小导游”自己都没上去过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像“真的”一样。

这对职业教育而言,是一场“深层次”的变革。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要求,到2015年,职业院校配备够用、适用的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设施;90%的职业院校建成运行流畅、功能齐全的校园网,信息技术能够支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各项应用;85%的职业院校按标准建成数字校园;90%的成人学校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实现网络宽带接入;其他学校都能建成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建成数字化资源播放平台。

上海商贸旅游学校的这堂“导游基础知识课”,实际上超出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已经进入到“智慧课堂”时代。

据这堂课的任课老师宋玲洁介绍,她全程使用了CTC在线互动式文档分享平台,从最开始的挑选景点,确定学习目标,到最后的软件自学、在线测试,全都在一台Ipad上完成。

学生们先是通过统一计票,从3个上海标志性景点中选出1个;再自行下载教学案本,根据老师明确的教学任务自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老师也可以更新上传资料,确定学习重点,分享学习心得等;最后,一套三维动画版的环球金融中心会把导游工作的.真实场景“搬”进教室,让学生们完成在线测试。

宋玲洁尤其推荐这种“在线测试”,因为它是“事后100分”型,“考完一次,觉得不满意,可以重新复习一遍再考”。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得课堂活跃、学习效率有效提高。但问题是,这种时髦有趣的“智慧课堂”在过去并不太受职业院校校长的欢迎。

湖北十堰市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蒋兴成就曾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形式,驳斥过“职业教育信息化正在偏离正确的方向”。他称,虽然多媒体硬件已在多数职业院校中建立,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结构的线性特点明显,“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地接收教师采用的信息传播形式所传播的信息,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

同时,信息技术“听上去很美”,实际却与课程整合不够。蒋兴成说:“本来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是教育教学的核心,也是当前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存在着对信息化教学的错误理解以及实践中的机械、盲目操作。”

简而言之,就是一些职业院校老师自己也并不太会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9月1日,在由上海新朋程信息科技公司和上海商贸旅游学校主办的“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场景师范与创新研讨会”上,上海商贸旅游学校校长李小华向与会者展示了一系列信息化产品在课堂上应用的场景,除“导游基础知识课”,还有枯燥的数学课、职场文秘英语课等,均采用了“专门定制”的信息化课程手段。

李小华告诉记者,他从2007年就开始探索在职业教育中引入“白板”来替代传统“黑板”的方式,如今学校已经进入到使用“交互式白板”的阶段,“信息化这个事,见仁见智。你可以苛求完美课堂,让教学活泼生动起来;也可以把学生摁在教室里听你说教,就看你追求什么了”。

李小华自称最大的特点是“思想解放”,他曾建议学校老师上课不必使用Ipad,而直接用手机。但老师们却对此有不同意见,“用手机学生会不会分散注意力?会不会拿手机干别的事?”李小华笑着反问回去,“教委开会,校长们可以在下面看手机;校长开会,老师们可以在下面看手机;老师上课,学生为什么不可以看手机?”

他认为,职业教育的未来,一定会有“信息化”的存在。因为“信息化”本身,就能够把“职业教育”的应用型特点表达得最清晰,“现代社会,你如果想把学生押在教室说教,不是不可以,但现在的学生早就不像以前了,他们会选择他们喜欢的课程”。

李小华甚至在学校里布置了一间“智慧教室”,在这间教室里,捧着一台移动终端,学生想要躺着上课、趴着上课,都可以,“你让学生天天对着一个枯燥无聊的老师听课,有时也会觉得挺无聊的,不是吗?这样的课他又能真正听进去多少呢?”

9月17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实施意见》对残疾人教育给予高度关注,要求对高考成绩符合录取条件的残疾考生实行“零拒绝”。

目前,全省有187.1万残疾人,其中55万农村残疾人尚未脱贫,20万城镇残疾人生活困难,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实施意见》对加快推进我省残疾人小康进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共分六大部分,37项具体内容,涵盖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权益保障、无障碍建设和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明确了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应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及实现的主要任务目标,切实保障到2020年,残疾人与全省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昨日下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新型战略合作启动项目———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捐建项目签约仪式举行。长期关注中山大学发展的社会贤达、校友当场捐赠2.8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全球引进高水平人才。

企业家、校友现场捐款

昨日签约现场,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副主席杨惠妍以个人名义捐赠人民币1亿元,加多宝集团、汇辉置业有限公司、禾田投资集团、广东方圆集团公司、广州佳都集团、陈光明校友各捐赠3000万元,累计捐赠人民币2 .8亿元。广东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珠海市常务副市长刘小龙,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校长罗俊等出席。该款项将全部用于支持珠海校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

据介绍,本次捐助将进一步推动7月初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署的《全面开展新型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实,推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以及推动珠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将投30亿用于基建和引才

中山大学负责人介绍,预计整个“十三五”期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还将投入超过30个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到“十三五”末期,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将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办学水平和广泛国际声誉的现代化滨海校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珠海,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

根据此前中山大学与珠海市政府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全面共建珠海校区,通过引进高水平团队、构建重大创新平台、承接国家重大创新任务、对接珠海产业发展。未来五年,珠海校区将是中山大学投入建设的重点,其核心指标是到2020年,部分学科水平争创全国第一。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是中山大学的主体校园之一。1999年创立后,“中大—珠海模式”这一全国知名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的路子,早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成功典范。珠海校区院系将全部采取整建制建设,将在五年内建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体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词条  信息化  信息化词条  究竟  究竟词条  带来  带来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家长加油站

 新教师教学心得分享

新教师教学心得分享导语:作为一个新教师,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多。一学期下来,我觉得备课和听课尤为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教学就是教与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