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2018高考学子们的成绩陆续公布,各省的高考状元也都陆续出炉。这些学霸们究竟是如何炼成的,成为了家长和孩子最关心的话题。今天,就为大家总结了各省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相信孩子们看完一定会有所启发,有所受益。
01、作息有规律
很多孩子在进入高三以后,就开启了夜以继日的疯狂学习模式。晚上看书学习直到凌晨两三点,即使再困也强撑着不歇息。
这种学习方式看上去很刻苦很努力,但学习效率却十分低下。因为身体和大脑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即使学习时间再长、刷的题目再多也都是白搭。
重庆文科状元项涵就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作息习惯。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前必睡觉,她从来不熬夜,因为熬夜会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和充沛的精神劲头,是高强度学习下必备的素养。
02、学习有规划
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习中很关键的一步。
有些同学学习起来总是西一榔头东一棒槌,今天做做数学试题,明天练练英语听力,没有计划也没有目标,这样学习起来很难出效果。
项涵就主张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要有一个规划,不能漫无目的的学习。
规划越详细越好,最好能够落实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这样才不会浪费每一次的学习时间,才能保证每一次的学习过程都是有收获、有效果的。
03、课堂高度集中
重庆理科状元谢恩泽在谈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强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上课高度集中精力,认真聆听老师对于知识点的讲解。
课下研究半小时,不如课上认真听老师讲十分钟。一节课短短45分钟,如果不小心一出神,就很可能错过老师对于知识点的讲解。等到回过神来再想补救,往往需要在课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么一来,同学间的差距就显出来了。别人在课堂上学会了知识点,准备进军下一个难题。你却还停留在上一个知识点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只会一步慢、步步慢。
所以,课堂上集中精神认真听讲,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04、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态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程度高达80%。在考场上平和放松,做题时才能游刃有余。在考场上紧张不安,考试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江苏理科状元袁梦表示,在高三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因为某一次考好了而特别骄傲,也不能因为一次考差了而沮丧。
重庆文科状元项涵也曾参加了一些比赛,有过失利,但她没有气馁,及时调整心态,重新投入学习。
学习就像打仗,成败是常有之事,如果因为一次失败就萎靡不振,那在高考的长征大军中,也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真正的强者,是在经历失败之后,还能够勇敢面对,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反省自己的不足,针对性的提升自己勉励自己,而不是做一个无能的逃兵。
05、脚踏实地,学会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达成最终的目标。
武汉市理科状元刘畅说,考出理想的成绩,最大的捷径就是没有捷径,一定要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
高考各科成绩,她的英语考到147分,就是归功于初中以来在语法和词汇方面下的苦功夫,她说初中时英语老师督促他们积累了大量英语词汇,那时觉得好累,后面到了高中就觉得很有用。
积累对于语文、英语等文科性科目尤为重要。只有经过一点一滴的长期积累,才能在心中汇起一条知识的大河。
06、大量阅读
有这么一个公式:作文=1/2语文。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在卷面分中占据较高的比重,甚至可以说作文分决定语文分。
很多学生一想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个是读不懂出题老师表达的思想,找不到作文的立题点。还有一个是肚子里缺少墨水,引不出案例和故事,写不出好词好句。
那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安徽文科状元郑辰筱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她读书不太挑类型和作者,只要是有营养的书都会看。
多读书,才能为自己的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在读书中领会作者深刻的感情,才能在下笔时文思泉涌信手拈来,写出真正有力量有深度的好文章。
高考状元的诞生,不仅得益于他们的努力奋斗,也离不开身后父母的辛勤培育。
江西省文科状元刘梦在今年高考中,考出了674的好成绩,超出一本线106分。
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自己做过的试卷,堆起来可以达到一人的高度!
而在她辛苦付出的同时,妈妈也在用心支持。
每次女儿考试出现的错题,刘梦妈妈就会收集起来,然后分类贴好。对于这项复杂的工序,刘妈妈每天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来完成。
虽然繁琐且劳累,但刘妈妈却用实际行动告诉女儿:妈妈也和你一样在战斗!
有多少父母,逼迫着孩子去上各种课外辅导班,自己却在职业生涯浑浑噩噩不求上进;又有多少父母,一遍遍催促着孩子看书学习,自己却捧着手机玩的不亦乐乎...
安徽状元董吉洋曾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父母的以身作则,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自己都不想做、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要求孩子去完成呢?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想要孩子努力上进,父母就不能茫然度日;想要孩子自信大方,父母就不能灰心自卑。
与其孜孜不倦教导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如先从自身出发,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感染孩子,让他们感知父母的力量,逐渐长成最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