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也如人类历史上其它科学技术的发明一样,是一柄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这种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成长环境复杂化。网络时代,在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心理环境也在日渐恶化。社会生活激烈的竞争性、莫测的风险性、快速的节奏感和巨大的压力感,带给人们的是终日的奔波忙碌与疲惫不堪。这对于终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高耸的楼群、穿梭的人流、飞扬的尘土、刺耳的噪音、社会价值的失落、斑驳陆离的诱惑,已叫他们心神不安,再加上家庭的动荡、经济的拮据、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忧愁、人情的冷暖、青春的骚动、多元选择的烦忧、自我实现的困扰,更令他们失去往日的平静,陷入匆忙、躁动与焦虑之中,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理负荷。据有关部门对京、津、沪、鄂等八省市70余所高校近两万名大学生的调查,目前,大学生在环境适应等方面反映出的心理困惑日益突出,有17%的学生因“社会变化快,难以适应”而苦恼。

2.教育者调控能力虚弱化。过去,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载体主要是报纸、电视、广播,其途径主要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政府和学校对这些载体传递的信息内容可以过滤,甚至可以直接充当信息源角色。但目前,学生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网络。而在网络世界中,不同价值观念、政治立场、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人,都能自由穿梭,可以无拘无束地吸取信息、制造信息、传递信息,信息无法控制和过滤。网上那些渲染暴力、色情、金钱、变态的格调低下的信息,毒害着大学生的心灵,扭曲着他们的心理。同时,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的人格形成主要是以他律形成自律而形成的,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完全学分制和公寓化管理的实施,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大部分在网上完成,教育者通过班级管理及自己言传身教对受教育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形成其健康人格的能力正在弱化。

3.大学生心理问题多样化。由于上述原因,目前,大学生出现诸如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理想实现、恋爱交友、人格发展、求职择业等心理问题的种类有所增多,人数有所加大。在此,笔者仅谈谈新近出现的带有时代印记的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以窥一斑而见全豹。目前,大学生暴露出的网络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认知混乱。他们成天在网上快速地浏览变幻无穷的信息,这些未经消化处理的信息模糊不清地残留在其记忆之中,当他们头脑中接受的信息超过了一定限度时,他们对后继信息的感受就不再敏感,并难以进行深入思考,出现认知障碍。其二是人格异常。一方面,他们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多重角色间的矛盾冲突、虚假身份与现实身份的矛盾冲突,使他们易产生角色认同错误,诱发人格异常乃甚人格分裂。另一方面,网上面具人格的背后是虚情假意,他们在遭遇“感情陷井”的游戏后,会认为人心叵测,于是变得多疑,出现偏执性人格障碍。同时,他们在网上人际互动中自夸自尊、自我中心的心态日益膨胀,也易导致他们出现自恋型人格障碍。其三是交际受阻。由于网上交际的种种优势,因而他们对现实人际交往的意义认识不足,疏于交往,其结果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交际口才得不到锻炼,羞怯心理得不到纠正,交际行为得不到规范,处处碰壁,心灵更加封闭。其四是情绪冲突。他们在网络世界中面对的是单调的键盘、冰冷的光屏和枯燥的字符,喜怒哀乐不形于表,这种程式化的情感交流和物化的情感毕竟不能满足情感丰富的青春心灵的需要。当其情怀慰藉和情感渲染严重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产生强烈的情绪情感冲突,出现狂躁与焦虑。其五是网络依赖。当他们长时间无节制地上网时,他们大脑中的化学物多巴胺(dopamine)水平会升高,这会使他们沉迷于网络而欲罢不能,下网后则产生颓废感与沮丧感,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这即是所谓的“网络综合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论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词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词条  大学生  大学生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