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才惊讶地发现,蹉跎了太多时光……又一批新生将走进大学校园,开始全新的大学生活。新的起点也预示着无数的未知可能。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走进陌生的校园,该如何调度学校的资源,为自己打开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1 不良习惯会“折腾”身体
对不少同学而言,进入大学,熬夜就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学生还经常通宵上网,白天大睡,状态萎靡。
“刚上大学新生会基本维持高中的习惯,正常作息,但到了大二不少同学有所懈怠。”河南大学负责体育教学的老师荆磊说,由此,也会表现出不良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身体造成比较糟糕的影响。
“尤其是通宵上网,学生俗称‘夜市’,对身体状态影响很大,需要几天才能调整过来。”荆磊列举了熬夜的几点危害,包括烦躁易怒,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肥胖风险增大等等。“同时,坐电脑前时间久了,腹部会囤积脂肪,时间长了还会形成键盘手等关节性的病症。”
大学生在作息上应当注意哪些?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呢?
荆磊建议,大学生能每天六点起床,可以适当锻炼。争取每天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能有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下午五六点是人体的兴奋点,而且这个时候空气质量最好,但运动不能过量,每天一个小时为宜。”
2 老师只是“领路人”
赵涛去年考入大学后,他发现一个班的学生聚在一起上课的时间并不多,大学教师也只是列出一堆参考书目,并不指导学习,这让他一度感觉无所适从。
河南大学副教授、保险学博士何绍慰认为,在大学期间,对于许多专业学科而言,自习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大学期间,老师只是引导,而一门学科所覆盖的知识和能力绝不仅仅是课本里传达的,需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何绍慰说,大学和高中最大的不同点是,学生的目标是自主的多元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几乎完全没有监督,这给一些学生更自由的发展平台,这会让一些学生迷失方向。
何绍慰上课从不点名,他认为大学的课程是提供给需要的人听的,如果需要,即使没有选这门课,也可以来上课;如果不需要,学生完全可以不来听课。“大学生选择课程可以更自主,可以选择喜欢的课程,也可以舍弃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的课程。”
何绍慰认为大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情商,大学生要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因为为人处世的能力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大学生要在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就着手培养这种能力。
3 创业的机会“潜藏”在各大院校中
近年,“创业”风靡高校,各种支持鼓励创业的政策频出,企业及各种投资主体走进校园,为学生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大学生在校期间即试水创业的人,越来越多。
“别看我学机械,但我更喜欢拍电影。”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刘国峰的创业想法是为毕业生拍比较专业的‘微电影’留念。刘国峰表示,这样的毕业留念才有味道。“无论是同寝室的兄弟姐妹,还是在校园相恋的情侣,很多人希望能拍个电影,做一回主角。”
其实,对大学生来说,创业的机会早就“潜藏”在各大院校中。
近年来,很多大学通过开办创业讲座、创新型比赛、邀请创业家走进学校做导师等多种渠道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进入大学,学生应寻找机会深入社会,了解相关行业的基本运作模式,学习管理知识,学会处理资源、信息。
4 正视心理困惑
上大学后,很多学生告别父母,学习、生活上的许多事情需要独自处理。这些生活方式的变化,需要一部分没有住校经历的学生去适应。
河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刘婷,曾任河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首先不能说心理问题,说心理困惑较为贴切,面对人生重要转折,有困惑是很正常的事情。”
刘婷说,转折分为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首先,大学学习更加自主,学习的途径也不仅限于书本,对此,不少学生会变得茫然无措;同时,大学对学生而言是个“断乳期”,对学生的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是不小的考验。“长大了,自己要飞了,这个阶段是比较痛苦的。”刘婷说。
面对种种心理困惑,刘婷认为,首先要做的是“正视”:要理解自己的心理困惑都是十分正常的,带着困惑去直面大学生活,不要逃避,珍惜友情,懂得感恩,接纳自己和别人,规划好自己的目标,慢慢就会从困惑中走出来;同时运动也是很好的疏导心理压力的手段。“我们常说‘身心健康’,身和心是协调统一的,因此正常的作息,合理的运动是相当必要的。我们相信大学新生都是很棒的,都能hold住。”刘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