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都无法好好学习。我内心想学习,但是注意力总是无法集中。我应该怎么办呢?
对于政史这类科目来说,看几遍原因和影响,心里有个底就可以了。因为现在时间非常宝贵,如果花太多时间在这方面,就会浪费掉太多时间。
现在距离2023年中考只有几天了。我已经学会了该学的内容,而那些我不会的东西十天半个月内也学不会。所以,就让它们去吧。没必要太在意。
准备参加2023年中考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苦恼呢?
从中学开始,各科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所学内容逐渐变得更加抽象。课程内容和作业练习也更加注重逻辑思维的养成。
如果小学是一节课教你和面、一节课教你擀皮,直到教会你包饺子,考试就考包饺子;那么初中就是一节课教会你包饺子,作业是回家蒸包子,考试考的是烙馅饼。在初中学习时,举一反三、找到不同和相同的规律非常重要。知识可以积累,但如果思维没有学好,中考会很难过关。
初三是中考前的最后冲刺阶段,孩子们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那么,中考复习应该注意什么呢?哪些“雷区”不能踩?以下是五个需要警惕的陷阱,请务必避免掉入其中:
一、情绪敏感,患得患失
参加中考容易让人感到紧张,过度自卑或自负,过于关注考试名次等,这些都是情绪敏感的表现,同时也是孩子们很容易掉进去的陷阱。
例如,有些同学只因做错了几道题就认为自己不行了,丢了分就感到害怕,开始采用“随缘复习”方式。通常,自卑源于缺乏自信和过度攀比。如果缺乏自信心,那么孩子在考试前就已经输了一大半。
另外,有些同学则过于自信,觉得自己“都会了”,开始变得自满得意。例如,在复习时只是大概想一下而没有动手去做题,看到题目就以为自己能够做出来,然而上考场后发现做错了许多题目,或者因为没有认真细致地做题而丢掉了原本可以拿到的分数。
过分关注考试排名,对名次的升降过于敏感,也是初三复习阶段的另一种不健康心态。适度的竞争可以增强学习能力和意志力,但是过度的竞争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产生怯场和紧张的心理,影响身心健康。
有些同学认为“现在没有时间了,只有复习,休息时间能省则省,哪怕不睡觉”。这种急于求成的“拼命十三郎式”复习没有合理规划,不分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很容易导致手忙脚乱,丢三落四,而且收效甚微。
渐渐地,学习和考试成了一种负担,甚至让孩子感到痛苦。写作业和参加考试开始逃避,孩子们变得情绪敏感,过于焦虑,难以静下心来备考。
秘籍:
调整好心态,控制情绪,采用平常心、平静心、理解心、爱抚心、激励心和信任心的方法应对。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坚持适合自己的节奏,尊重孩子的复习方式,不过多干涉。学生也不应过于急躁,应该有计划地反思和回头看,做到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
二、只死记硬背,忽略理解
很多人在学习时会机械地死记硬背某个知识点,看几遍就算懂了,却没有去深入拆分这个知识点的背后原理。对于熟悉的题目,也只是“想当然”地套用之前背过的解题方法,而不思考是否为变式题。这种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其“后遗症”非常明显:
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掌握知识点的核心要领。例如,在语文中,我们不仅需要积累好的文章和句子,还需要分析语言风格、选材特点等,以避免在阅读题中失分。我们需要重复学习以加深记忆。
对于拯救这个问题的方法,我们需要多深入分析知识点的本质、规律和原理,同时多总结知识点内在的联系,通过理解去记忆并举一反三。我们需要注重学习质量,一步一个脚印掌握知识点的运用。
三、只掌握个别知识点,忽略整体知识网
中考考试的所有知识点都是相互关联构成的知识网,仅仅盯着某个知识点来默背是不够的,这就像掉了西瓜却只捡到了芝麻。特别是政史地这些学科,有很多主观题。如果某个知识点没有背熟,可以通过知识体系来引导答题,这样仍然有可能得分。例如,历史考试中,经常会涉及“xx事件对xxx产生的影响”类主观表述题,近代化事件的共同影响不外乎就是促进社会发展、思想解放、文化发展。同时,理解同时期改革、制度/法令、战争、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从相关联的知识点下手,就能基本上稳住分数。
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学科非常注重逻辑思维,公式、定理、定律都是通过纯客观推导得出的。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交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网。以化学为例,每个概念都有其独特之处,同时也有联系。在复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关键部分是什么。例如,氧化物的概念包括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后两部分是关键部分。
单个知识点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是整个知识体系网的构建才是提高分数的关键。只要掌握了知识体系,就能够在各个领域游刃有余。在初三的复习过程中,掌握整个知识体系网可以立竿见影地提高成绩。
秘籍:
把握宏观知识体系,注重前后联系,加深知识点的记忆。每个知识板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基本规律和公式、容易忘记的内容、解题方法与技巧、经常出错的问题。
四、埋头刷题,忽视思考总结
题海战术是99%的同学最容易落入的“陷阱”!你或许曾想过:“我成绩提高不了,是因为题目做得不够多。”但你是否思考过,恰恰是因为一味沉浸于题海战术,缺少思考总结的缘故呢?
在冲刺备考期间,复习大多是查漏补缺,几乎每天都要应对卷子,进行练习。由于复习的高强度,同学们的心态也由兴奋转变为疲惫,进而走向麻木。因此,刷题要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同学都适合题海战术。
盲目做题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当然需要做一定数量的题目,但同时也要思考题目背后的出题意图,同一知识点还能以什么方式出题,以及如何应对。
秘笈:
通过刷错题来针对原来的薄弱环节不断强化,这比一味题海战术更有效。刷旧题能更高效地弥补知识点漏洞,增益更快。刷一定量的新题,可以保持做题的“手感”(速度、准确度)。
合理安排刷旧题与做新题的比例。在复习阶段,建议旧:新比例为1:1左右;在最后的冲刺阶段I(考试前两周),旧:新比例最好在2:1或3:1左右。
回顾错题,不只是答案错的题,还包括那些做题时吃不准或蒙对的题。刷错题时,应该做好记号,并写下心得,包括为什么错,漏看了哪些条件,中了哪些陷阱,计算失误,以及相关条件变化时该如何解决等。做完后记得擦去答案,为下次做题做好准备。如果某道题反复错,可以标注重点记号,需要重点关注,多做几次。每次刷旧题时,应该先刷做错次数多的题目。
五、好高骛远,忽视课堂教学和课本
尖子生很容易犯这个错误。他们觉得老师的课堂讲解是为绝大多数普通学生设计的,而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老师的讲解对他们已经不再适用。
然而,据调查发现,90%以上的中考状元反而最注重课堂教学和听讲,他们积极参与老师的思维互动。
为什么呢?因为老师的授课有明确的目的和策略,既可能引导学生联系不同的知识点,也有可能反复强调易混淆和易错的知识点,重点突击。
此外,有些同学容易痴迷于参考书,很少看课本,掉入了“本末倒置”的陷阱。然而,课本里的主干知识才是中考考题的基本考点,参考书只是用来查漏补缺和启发思路的。
秘籍:
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积极动脑思考,大胆参与课堂讨论,形成自己的深度思维。重视课本基础知识,学会取舍,后期着力攻克重要考点。
中考是悬在我们头顶的一把剑,但考试并不是最终目标。只要谨防掉入这些陷阱,找准思维方法,高效复习备考,梦想自然会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