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中阶段教育提出的“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和“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改革思路,既充分体现现代教育观和现代人才观,也积极回应基础教育实践中提出的现实要求,我们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十分拥护和赞成。按照“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精神,我们认为在《规划纲要》中应明确提出“中学阶段实行全科教学,取消文理分科”。唯有从历史高度和全球视野来分析我国的基础教育现状与发展问题,才能对此有科学的认识并作出明晰的判断。
一、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来看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来的十年间,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所有人都得到发展”的观念已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素质教育取得可喜成果的今天,如果高中阶段继续存在文理分科教学,既有违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方向,更将成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阻力和绊脚石。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大学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理念,着眼于为学生更高发展打基础。在这个背景下,作为为高等教育打基础的中学教育更应该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是知识体系、能力结构,还是思维素养和视野都必须更注重全面培养,为学生奠定深厚的基础和发展潜力。
二、从科学发展趋势对人才的新要求来看
人类社会从知识综合状态(有人称之为学科之间的混沌模糊)发展到学科分化后,强调的是学科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据此而注重的是分科教学模式,培养某一专业领域精益求精、身怀绝技的分科型、特技型专业人才和在某些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有所发现和发明的人才。
19、20世纪以来,人类科学不断分化和不断综合,以至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大综合亦已渐成趋势,学科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不清和难以区分。不仅出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自所属学科之间的融合,还出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融合,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纬线学科应运而生。在这个大趋势下,学生不仅要掌握全面而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凭借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能力综合新的知识。社会发展需要的正是知识和能力全面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如果从基础教育就开始分科教学,会使青少年缺少知识融合的基础和前提,难以成为适应学科综合的新型人才。
三、 从人才成长规律对教育的启示来看
纵观古今中外名垂千秋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都是知识渊博、素养全面、才能卓越的杰出人才。从孔子、张衡到鲁迅,从亚里士多德、达芬奇到爱因斯坦,无一例外。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作为自然科学家,人文素养极高,写得一手好文章,据说他的论文送到出版社连标点符号都不用改。朱镕基和温家宝都是学自然科学出身,文学修养也绝不逊于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诗词歌赋出口成章,才有能力担当起大国政府总理的重任。
在当今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时代,只有那些文理知识兼备、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人文素养的人,才可能成为对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又能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从事自然科学的人具备形象思维素质,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具备抽象思维素质,就必然在综合素质和能力上超越别人。
四、从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来看
江泽民总书记早在上世纪末提出了“在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判断,新世纪已全面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区别,知识经济(也称智能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其关键是知识生产率,即创新能力。经济财富的创造来源于人们对知识的加工、整合和处理。这需要依赖于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知识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中,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不仅是资源和技术上的差别,更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并不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知识的拥有量。我们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着力培养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在国际竞争中勇立潮头的全新人才,这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