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首《有的人》脍炙人口,后被选入中国语文教科书,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作者便是当代爱国诗人臧克家。然而鲜有人知道,当年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时,若不是剑走偏锋,差一点就考不上大学。
何谓偏科到极致
1905年,臧克家出生在山东潍坊一个中小地主家庭里,姑且也算个书香门第,父祖均有着较好的文化素养。但臧克家的父亲因肺病总咳血,年仅34岁便去世了。家庭的不幸让臧克家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苦楚,也让他对农民的辛酸生活有了深刻的体验。
臧克家之所以后来成为诗人,全赖父祖熏陶。祖父对诗有着狂热的喜爱,在臧克家小时候便培养其背诗。以致于臧克家读私塾时便能对六十多篇古文倒背如流,其家学渊源可见一斑。
1923年,臧克家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国文成绩数一数二,作文每每被老师表扬,是名副其实的语文尖子生。他向《语丝》投的《别十与天罡》不仅被刊登,而且被周作人回复了,这对他是极大的鼓励。此后臧克家的文章多次被刊印,每每文章见诸报端,他都感到由衷的快乐。
当时爱国运动席卷全国,臧克家也不能免俗,被卷入这场历史的洪流中。1926年,臧克家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在讨伐夏斗寅战役失败后逃亡,而后成婚生子。可其忧国忧民的感情难以抒发和排解,在这种情况下,臧克家仍未放弃写诗作文。但写作需要先输入才能输出,他须得找到一个充实自己的途径,于是决定考大学。
对于他的这个决定,没有人看好他。因为并未学过几天数学,臧克家的数学基础几乎等于零。而大学招考看的是总成绩。臧克家的老师认为,若不复读,哪怕臧克家去参加招生考试,也会名落孙山。
26岁的臧克家不信邪,硬着头皮报考了国立青岛大学。不过当试卷到手时,他才发现自己真是太过想当然。对于裸考的臧克家来说,数学试卷难得像是无字天书,他纵然心急火燎,可也不能凭空掌握多年知识,最终还是成功地避开了所有正确答案。
伯乐相骏马
国文考试自然难不倒臧克家这位一直以来的语文尖子生。可语文哪怕拿满分,和零分的数学一平均,也才五十分。臧克家几乎注定考不上国立青岛大学,这一趟算是白来了。即使是在这样的境地中,臧克家也依旧不信邪。
当时的作文题目是国立青岛大学的文学院院长闻一多亲自拟题,要求考生从《生活杂感》和《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中任选。臧克家选择了《生活杂感》,并且剑走偏锋地在作文处只写了一首28字的小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
现在的高考作文往往会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可当时诗歌未死,许多人都有着深厚的国学素养,自然没有这个限制。这首诗也未对牛弹琴,当即震住了阅卷老师。阅卷老师惜才,便将这首诗拿给闻一多看。闻一多是有名的诗人,他一眼看出这首诗体现的才气,对其作者也有了惜才之意,当即拍板:马上录取这位考生。
后来成绩出来,臧克家的数学成绩为零,语文却高达98分。即使总分依旧很低,可在闻一多这位伯乐的保驾护航之下,臧克家还是顺利地被破格录取入国立青岛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和当时文化教育系统不完善,学校有很大自主权的社会现状有很大关系,可若不是臧克家有着真才实学,也打动不了闻一多,成不了这个例外。
臧克家和闻一多的缘分就此展开序幕。1930年,臧克家入读国立青岛大学时本是就读的英文系,可次年他便转入了闻一多所在的中文系。臧克家在校期间,闻一多也曾在新诗创作上给其许多鼓励和帮助。二人真可谓是伯乐相骏马,名师遇良才。
数学0分也能吟出辉煌的诗歌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常说,诗人的天赋是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所著《死水》至今为人称颂。闻一多也曾在给臧克家的回信中写道:“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臧克家和闻一多志趣相投,交往密切,自然也深受其影响。后来,满腹经纶的臧克家满怀着爱国之情挥洒下无数著名的诗篇。他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避不开的名字,是我国现代主义新诗的其中一个开山人。
早期的农村生活赋予了臧克家对农民的深刻同情,在他之前,没有一个诗人能如他一般成功地抒写农民和农村,他也被誉为“农民诗人”。父祖的教诲和多年求学的积累让他有能力从中国古典诗歌吸取养分,多年实际经历让他对中国的现状有着深深的思考。臧克家将古今融合,对古代的精华予以现代化的改造,进而形成了自己作品独特的风格。
臧克家是位具有深刻中国风格的现实主义诗人,亦是极为丰富的存在,其文学活动长达七十余年,超过半个世纪。因着臧克家非常强调只写自己熟悉的,他对现实生活一直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旺盛的创作力,其一生所著甚丰。《臧克家全集》共12卷,逾六百万字,真可谓是著作等身。
闻一多曾精辟总结:臧克家的诗,无一不具有极其顶真的生活意义。诗歌是臧克家记录生活感悟生活的方式。他以诗歌为生命,又将生命奉献给诗歌,一生都在追求艺术与真理,光明与革命。在其长达99年的生命里,无论遇到什么挫折,臧克家都不改初衷,宛如当时那个剑走偏锋写小诗打动阅卷老师的考生一般不信邪,老而弥坚。
总之,臧克家的一生堪称传奇,当年严重偏科的他本应落榜,进而却幸得伯乐闻一多赏识,破格进入国立青岛大学。闻一多得一知己,臧克家得一良师益友。两人互相成全,这才有了如今仍滋养着我们精神领域的这许多诗篇,这令人高山仰止的伟人名士。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