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孩子是被不会说话的父母毁掉的?又有多少家庭,因为那些伤人的话,最终变成了悲剧。
不要让语言成为利器,刺伤最亲近的人;不要让孩子从小就遭受父母的“语言暴力”。
不要说这四种最伤害孩子的话。
1、批评孩子愚蠢
“你怎么这么笨!”
“你这智商是猪吗?没用的。”
“这个我不懂,很蠢,又不是天生的。”
……
这些话可能是父母在帮孩子做作业时说出的,也可能是看到孩子大红成绩的那一刻脱口而出的,也可能是习惯性的口头禅。
但不管是哪一种,放在孩子耳朵里听都是刺耳尴尬的。
看过这样一个实验:
科学家把一条大鱼放入有许多小鱼的池塘里。每当一条大鱼饿了,它就会游泳去抓小鱼。没有人能逃脱它的追捕。
过了一会儿,科学家们用一个玻璃瓶盖住大鱼,把它放在池塘里。
起初,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大鱼像以前一样游上来咬,但每次都撞到瓶子壁上.
一次,两次,三次,不断撞墙后,慢慢的,大鱼的碰撞变得越来越少。
后来他彻底绝望,放弃捕食小鱼。
最后,当科学家们拿走抓住它的瓶子时,被重重击中的大鱼沉入池底,一动也不动。
再多的小鱼在它身边,它也不会再张嘴了。
它被饿死了。
你觉得大鱼傻吗?是不是太容易放弃不知道努力?
没有,它已经试了又试,但是一次次碰壁后,它开始怀疑自己的钓鱼能力。
当这样的怀疑一次又一次被验证的时候,它只能坚信自己是一条“蠢鱼”。
和很多孩子一样,他们的智商也不低。和普通人一样,有容易理解的东西,但也有难以理解的问题。
但是如果父母一遍又一遍的对孩子说你傻,没用,那你就特别傻。一开始他会很难过很难过,然后他会努力向父母证明。
但当证明过程出错,父母习惯性压制孩子时,自信心就会降低。
很多次之后,他会自暴自弃,绝望,宁愿相信自己是个傻逼,这样听到父母的批评,他才会好受一些。
“原来爸爸妈妈说的是实话。”后来,他们真的成了“无用之人”。
当你的批评一次次脱口而出的时候,小心孩子真的变成你说的那种人!
别让他开始相信自己真的很蠢很没用。
2、威胁要惩罚孩子
“你再这样,你爸妈就不要你了。”
“混小子,要不要再挨揍?”
“如果你不听话,就把你关进小黑屋。”
……
有的家长提倡“棍子教育”。即使打孩子的现象已经开始逐渐减少,口头威胁却从未停止。
在抖音上看到这么短的视频,是一个妈妈给孩子拍的。
“你怎么吃这么多?”
孩子听到妈妈问她,抬起头给了她一个甜甜的微笑。
母亲接着取笑孩子:
“你吃多了,不喜欢你,不想要你。”
孩子一听,急了,表情马上就委屈了。泪水挂在他的大眼睛里,他快要哭了。
过了一会儿,看着妈妈不出声,她低下头,放下小勺子,害怕地说:
“妈妈,我不吃了,你能不能别不要我?”
说完,“哇”的一声哭了。
我不知道这个妈妈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但是很明显,这个“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和“你再这样,我就打你”的句式。
本质上是强者对弱者的威胁。
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对孩子总是很强势。
孩子最担心的是父母不要他,最怕的是被人狠狠地打、骂,但很多父母经常用他害怕的东西来威胁孩子。
威胁他学什么成绩,威胁他做家务,威胁他服从。
长此以往,孩子心里会极度没有安全感,会灌输一种只有懂事听话的孩子才不会被惩罚的观念,只有懂得讨好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往往越懂事的孩子,最大的心理阴影和痛苦就是。
不要让孩子长大后成为讨好别人的习惯性的人,失去真实的自己。
3、习惯性敷衍孩子
“走开,别烦我。”
“赶紧去学习吧。”
“我很忙,你自己去做吧。”
……
不负责任的父母总是习惯性地敷衍孩子。
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视频。爸爸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不到5分钟,一本故事书就写完了,孩子们默默地听着。
看起来很搞笑,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亲很常见。
我很少陪孩子。就算有时间,我也宁愿自己玩手机,让孩子自己玩或者学习。好听的名字叫“休息”。
有些父亲为了看一场比赛,怕他打扰自己看电视;
有些妈妈总是督促孩子学习,一刻也不能停下来,就是怕孩子给她添麻烦。
有多少家长觉得养孩子麻烦,带孩子敷衍,给孩子读童话敷衍,给孩子许下承诺敷衍,给孩子补习也敷衍。我觉得孩子还小,感觉不到,随便处理就能茁壮成长。
但潜移默化中,孩子也会学到父母敷衍的态度。他们全心全意什么都做不了,说话的语气总显得不耐烦。
一个健康优秀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培养,其中父母的优质陪伴尤为重要。
真的,就算很忙,也要抽出点时间陪陪孩子。你可以给他讲故事,和他一起学习,听他唱歌,和他玩游戏。
哪怕一周只有一个小时,孩子也会满足。
4、永远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你整天就知道玩,能让我省点心吗?”
“妈妈走后,你又看手机了吧?我肯定没猜错。”
“你是不是先做错了什么?你倒是说啊”
……
许多父母习惯性地不信任他们的孩子。
微博上有个热门笑话。
有人问:你从父母身上看到过哪些强盗逻辑?
有人回答:
如果我在我妈出门前拿着手机,她回来我还拿着,那就完了。我一整天都在玩手机。
如果她出门前我没玩手机,她回来后我在玩手机,那完了,她一走我就开始玩手机。
网友笑着表示赞同,说“一个世界,一个妈妈”。
但是笑过之后,仔细想想。这种“强盗逻辑”本质上不就是不相信孩子吗?
总觉得自己喜欢孩子玩手机,所以孩子一直在父母看不见的时候玩手机;
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会被欺负,所以一旦和别的孩子发生矛盾,就觉得自己的孩子先下手为强。
这种隐藏在父母内心深处的“不相信”会变成一团火,烧掉孩子对父母的期望和自信。
《少年说》一个女孩含泪“指责”父亲。
"我父亲总是只相信他的眼睛所看到的."
“如果我写作业的时候拿起手机查单词,无论我怎么解释爸爸都会觉得我在玩手机。”
“我也有一个妹妹。她特别喜欢招惹我。每次我要教育她,她都会去找我爸诉苦。我爸听后,二话不说就训我。”
“爸爸,你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
父母对孩子的长期不信任就像一根刺,哽在喉咙里,让孩子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
中国青年研究中心进行了一项关于“学习生活现状及期望”的调查。
结果显示,“相信我”在孩子最喜欢父母的10种方式中排名第一。
即使有时候真的很怀疑孩子,父母也要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
不仅大人需要尊重和理解,孩子也同样需要,他们会受到太多的伤害和委屈。
没有什么关系是刀枪不入的,哪怕是血缘相连的亲子关系。孩子对父母的话语和情绪极其敏感。他们会因为父母的一句贬义词而失落很久,也会因为父母的一句夸奖而开心一整天。
不要让语言成为切断亲子关系的一把刀,不要让孩子静静地感到难过、失望、绝望,不要等到太晚才发现孩子的心已经飘散。
因此,好好说话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