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语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形式即载体,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名族的艺术和智慧。
文学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在于体现在一个个体的生命上,甚至是人类文化上,它一直伴随着人类而永远存在着。 文学作品的价值是多元化的。有些作品纯粹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本能而存在,有些作品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文化教育的目的而存在,有些作品是纯粹为了满足审美需要而产生,有些作品则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知识价值,等等。不少作品同时有上述多种价值。大致而言,文学的价值可以概括为几个关键词:真、善、美。
海明威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 文学的产生和流传,首要的一个因素在于它对现实社会所触发的真实感慨和体悟。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为例,该小说创作于二战之后,其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海明威以自己的经历披露了美国当权者的伪善和现实的残酷,作品中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开放性的现实主义使其更富有可读性和思考性。小说中“海燕一类的鸟儿”即象征美国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暗黑的大海仿佛象征着一个穿着黑衣,带着黑面纱的、残忍的麦卡锡主义把美国搞得昏天黑地一样。而一个作家通过笔与纸的摩擦,让思想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得以让他的精神产物在以真实地描述社会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们理解并思考社会的问题与症结所在,文学的本真也不过如此。
在《老人与海》里,海明威试图表达他的这样一个期愿:人类的生存与自然互相依赖。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平等的朋友或是伙伴关系。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也就不是对抗性的外部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内部矛盾。这种矛盾的解决不能依靠你死我活的互相争斗,反而可以通过人类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 海明威对于这个自然界乃至这个世界的善意,我们能在这部小说中感受到。通过他的笔锋将内心对于大自然的热情表达出来,处处渗透着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自然是所有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应该得到人类的尊敬和热爱。人类如果切断了与自然的联系,就失去了立足的根本。在生物圈中,人类的地位并不是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的,人与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关系是平等的,所有成员相互依赖,共同构建了自然的多样与美丽。一部善意的文学作品必定会感染更多的人,甚至改变世界。
美,几乎所有的文学都离不开的话题。何为美呢,在我看来,美是心灵的互通,是可以被人称赞欣赏的事物,是永恒不灭的真理,是别人赐予的,是自身创造的,是丑恶的深渊,是极致是纯粹,可以说一切的一切都是美的,因存在而有意义,因有意义而美丽。《老人与海》中有句名言: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无畏、勇敢是美的。看似孤独的桑地亚哥,一个人,一艘船,一片海,但他却是不孤独的,支撑桑地亚哥与大鱼进行几天几夜搏斗的,不但但来自于他自身的信念和内心力量,更来源于大自然的圣灵们,他与这些圣灵通过“波”进行精神交流,这个“波”存在于世间万物,有形的,无形的,强烈的,微弱的,圣灵通过“波”不断地给了他鼓舞和支持,这样“美好”的世界在海明威笔下熠熠生辉,也让我明白了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美,恰恰是那种最简单的最纯粹的美。
价值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中,具体说存在于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中,也存在于主体对客体的需求中。
总括而言,文学的价值就是文学的积极作用和可珍视的种种好处,它是文学活动及其文学成果对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关系。它建立在人的需要、利益和主体性与历史合理性之间深刻联系的基础之上,既对个体也对人类群体具有积极作用,既有外在价值也有内在价值,既有现实价值也有潜在价值,既有直接价值也有间接价值,既有原发价值也有派生价值,既有功利价值也有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文学的价值由具体作品本身的性质、特点和自身所包含的信息量、感染力决定,也由审美主体的知识结构、能力、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所决定,这是主客体统一所产生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