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的未成年人或者刚成年的孩子,由于世界观尚未形成或不成熟,容易冲动行事,而且容易受相关小说、电影的影响,重兄弟情义,往往误入歧途酿成大错。如果孩子和同龄人发生争吵或打架,父母可以发声支持孩子,引导孩子,但不能完全代替他们解决问题。所以平时的教育至关重要,平时就要好好引导和教育孩子该怎么做。
虽然有“小孩打架不记仇”的说法,但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像大人那样较真。对孩子们来说,没有“吃亏不吃亏”的概念,“这只是家长们的想法。所以,孩子之间刚刚争吵或者打闹过,泪水干了又一起亲密地玩耍了。家长只要能确保孩子的安全,就没有必要把孩子间的这种问题看的过于严重。如果不允许一点点的磕碰,就只能牺牲孩子的活动空间和探索机会,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绝对弊大于利。
孩子之间的各种摩擦不可避免,作为家长该怎么处理呢?请记住以下五点:
1.判断这是普通冲突还是受欺凌
孩子间的打闹大多是游戏的成分,他们偶尔会拉一拉同伴的头发或拍拍肩膀,但由于他们年龄问题还控制不了这些动作的力度,有时会引起伤害事件。平时家长要注意孩子,玩的时候不要动作过大,不要碰到对方脆弱的地方,比如眼睛等。但孩子的玩耍没有造成安全事故,家长就没有必要严重看待孩子之间的争吵。
2 .不直接插手,对对方警告或惩罚
孩子们的争执有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锻炼过程。 父母听的可能是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但对事情的经过不太了解,直接插手反而会变得麻烦复杂。
3 .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些冲突,向家长求助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决定最终解决方法时遵循以下原则:
问题严重时,必须与老师和对方家长合作商量解决方案。
如果责任在自己身上,就要主动向对方道歉。
如果责任在对方身上,为了防止孩子模仿,明确告诉他这是错误的行为,并鼓励他开阔心胸,不要在意。
如果是原则问题,就要教育孩子以适当的方式赢得自己的权益。
4 .善于与对方家长沟通,鼓励孩子正常交往
希望双方家长都能够诚恳沟通,相互理解,友好地解决问题。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且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友好解决问题会感染孩子,化干戈为玉帛,在成长过程中,不会成为“小霸王”。
父母不能因为孩子之间吵架和纠纷多,就限制孩子和同伴的交往。要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交往,让孩子在冲突和纠纷中获得体验,增加与人交往的经验。
5 .不提倡家长插手不等于不管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孩子面临危险,或者同学之间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父母就需要去了解和参与,帮助孩子协调解决。如果需要插手也得记住,抱着协助的态度,放宽心态,不是代替他。孩子向你求助时,多这样问:“你希望我为你做什么? ”。 在听取孩子的请求后,家长应提供机会让孩子体验积极的解决方案。例如,“不打不成交”、“握手言和”等。
不提倡家长插手不等于不管。父母要对孩子表示信任和支持,可以对孩子说“我相信你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