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文言文句子翻译指导:准确定位知识点和考点

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对文言文阅读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检测。其中主要涉及到众多的文言文语法和词义的知识。如何准确把握,有效复习这些知识要点,我的建议是:在句子的字里行间,“寻”出考点;在句子的表象中,“寻”出重点。

  寻主要句式

  文言句式有: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省略句式和倒装句式四种。其中倒装句式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和谓语前置等。

  寻特殊用法

  特殊用法主要涉及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寻关键词义

  关键词义是指一个句子中最重要的词的意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等。这三类知识是文言文知识的主要“网络”,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踏踏实实地“编织”好这张“网”,只有这样,在句子翻译过程中,才具有“寻”出“考点”和“重点”的能力。

  例如:

  (一)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钱大昕《弈喻》)

  “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首先要“寻”一“寻”它是否有特殊的句式特点(句中末尾要加以适当的内容补充)。这个句子中有好几个“词义”需要在翻译中一一落实:求(寻求、反思)、且(况且、尚且)、暇(时间、空闲)、论(评价、谈论)。如果只是想当然地,粗略地翻译为“我哪里有时间谈论他人的过失和错误”或“我没有时间谈论别人的过失和错误”,看似意思基本正确,但是不能得满分。因为遗漏了两个词义:求、且。况且翻译句子与原来句子的语言顺序也作了不必要的调换。这种“想当然”的“粗略”的翻译,在考试中要尽量避免。(参考翻译:我寻求我自己的过失尚且没有时间,哪里还有空闲谈论他人的过失或错误呢?)“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在“寻觅”过程中,你可以判断出它是“意动用法”,这是全句翻译的核心,准确把握了它,整个句子的翻译就得心应手了。其中两个“是”(认为正确,正确)和“非”(认为错误,错误)的不同“词性”需要细微的区别。(参考翻译:各自以他认为所正确的为正确的,各自以他认为所错误的为错误的。)

  (二)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慧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曾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养竹记》白居易)

  “筐篚者斩焉,慧帚者刈焉”:有两个重要的知识需要“寻”出来。一是“筐篚”(竹编箩筐,作动词)和“慧帚”(竹编扫帚,作动词)的词义,“筐篚”和“慧帚”恰恰是最主要的“考点”;一是“焉”的词义(“焉”为代词)。如果在翻译前的判断出了偏差,那么整个句子的翻译就会“一错到底”了。(参考翻译:编制竹筐的人砍斩它们,捆扎扫帚的人砍伐它们。)“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同样也有两个主要的知识点需要“寻”出来。一是“长”(是“长度”不是“生长”);“寻”(它是度量单位,不是“寻找”);“数”(是“数量”,不是“数数”);一是“焉”的词义(“焉”为助词)。(参考翻译:竹子长度不到一寻,数量不到一百。)

  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寻”出知识点、考点,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上,否则我们只能是盲人摸象或缘木求鱼了。

  切记:句式、用法、词义,一个也不能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言文  文言文词条  知识点  知识点词条  考点  考点词条  句子  句子词条  定位  定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