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男孩成长中最关键的是:父亲不能缺席!

也许你家也有一对活宝样的父子。有的妈妈因此对孩子爸爸有抱怨。还有些妈妈甚至为此而避免把孩子交给爸爸带。这当然是大错特错的。

的确,父亲们和儿子们之间的互动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比如父亲应该学会适当退让,示弱,别太较真,面对儿子随时可能掀起的情绪更多抱持……这更需要母亲们的鼓励。

我们必须要知道,身体上的碰撞,粗糙而直接的交流方式,这正是父子间一种特殊的互动模式。父亲们不需要像母亲那样温柔体贴。男孩子们需要从父亲这里感受到不一样的律动。从母亲身边离开,转向对父亲的认同,这是每一个男孩长成男人的必经之路。

记得在罗伯特&布莱在他的《上帝之肋》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亚瑟王传奇中,有这样一个男人,他没有年长的启蒙者的帮助,整个少年和青年时期都是和他的母亲一起度过的。有一天,他遇到了一群骑士,他以为他们就是“天使”,于是心中有一种强烈的冲动,那就是跟他们走。当他的母亲看到儿子随着这些骑士离开了她,当场倒地而亡。当儿子接受了父亲的世界时,有一些死亡代表的是天真的消逝。

打从出生那一刻起,男孩子们体内就有着一种指向父亲的冲动。长大要像父亲一样,这是男孩子们的至高目标。如果这种对父亲的渴望被压抑,对男孩们而言,无异于一场灾难。他们的内心,将永远需要把一大部分能量耗费在寻找一个有力的男性长辈上面,并且常常会在现实世界中显得过于天真。

美国《父母》杂志就曾这样总结父亲的独特之处:

1.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

2.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

3.父亲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

4.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

5.父亲对孩子的约束更多;

6.父亲使孩子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

7.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

8.父亲支持妻子;

9.父亲更会帮助孩子发挥潜能。

对男孩子而言,父亲的意义不言而喻。下面我们就分享一些父亲陪伴儿子成长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要想与儿子很好地相处,一定要学会打架!”

孩子自出生就会开始两种关系,一种是和母亲的关系,一种是和父亲的关系。孩子在与母亲的关系中,感受到更多的是温暖、理解和包容;孩子在与父亲的关系中,感受到更多的则是规则、秩序、抗衡、边界、力量、否定。所以,父子关系不同于母子关系,其中多了一些规则、对抗与力量。

我记得一位幽默的父亲曾这样说过:“要想与儿子很好地相处,一定要学会打架!”这位父亲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说,男孩们都喜欢自己的父亲与自己打成一片。由于男孩子受大脑结构以及体内睾-丸素的影响,会比女孩子表现出更多的暴力行为,比如破坏玩具、打人等。但男孩子在与爸爸的打闹中,会逐渐明白各种规则,比如不可以打小朋友、亲人;不可以真的打架,这只是一种游戏等。

一位心理学家曾在一所中学里进行了调查,他发现这些初中的男孩子都是以“群”而居的。一般情况下,爱学习的男孩们会在一起,而那些爱打架、调皮的男孩会在一起。心理学家想深入了解这个现象,便问那些爱学习的男孩:“你为什么不喜欢跟他们一起玩呀?”“因为我跟他们不是一路人。”“哦?那你们是哪路人,他们又是哪路人?”“我们都是有父亲的人,而他们要么没有父亲,要么不跟父亲生活在一起,所以,他们总会干坏事。”在这些男孩的眼中,父亲不仅是一种权威,而且还象征着一种力量,正是因为这种力量的存在,男孩才不会去做坏事,才不会变坏。

二、父亲尽早参与到育儿中来,有利于让母子关系“亲密有间”,以及孩子对父亲的认同

有关儿童发展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孩子一出生,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建立了。出生6周时,婴儿就能分辨出父亲和母亲声音的差别,8周时,婴儿就能够分辩出母亲和父亲照料方法的差异。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父子关系形成的关键期。研究证实:父亲较多地参与婴儿的交往,将有助于提高婴儿的认识技能、成就动机和自信心。还有研究指出,孩子在家里和父亲在一起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智力也就越发达。美国耶鲁大学一项连续进行了12年的研究表明,从小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高、精力旺盛、善交际、学习成绩好。

曾有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母亲的爱让我们迷恋,但母亲过度的爱却会使一个男孩长不大,使他永远停留在小男孩的状态。”长不大的“男孩”往往是由于他们没有很好地完成在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任务造成的。在幼儿期,男孩需要完成的心理任务很多,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完成与母亲的分离。即让他们从对妈妈一个人的依恋中走出来,开始接纳爸爸和其他人。在这个阶段,爸爸的介入至关重要,如果一位妈妈总是抱怨孩子特别粘自己,那一定是这个家庭中,爸爸被边缘化了,没能融入到三角关系中来。这样的话,就需要爸爸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男孩,鼓励他与自己沟通。

另外,行为学家表示,父亲与儿子在打闹中所进行的这种身体之间的接触,是父子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沟通。正是由于这种深层次沟通的存在,男孩知道,他将要成长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男人。因此,在父亲身上,他们能看到自己的未来,他们会自觉地以父亲为榜样。

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观察学习,即孩子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些行为,又称模仿学习或替代学习。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孩子的一切社会学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

模仿是男孩性别角色形成的基本途径,父亲提供一种男性的基本模式。心理学家麦克·闵尼的研究结果指出:与那些一星期内接触父亲不到6小时的男孩相比,每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更有男子汉气质,他们所从事的活动更开放,他们更具有进取精神,也更愿意去冒险。还有研究证实,男孩在4岁前失去父亲,会使他们失去雄心和攻击性,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往往喜欢那些非躯体对抗性、非竞赛性的女性化活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杜布森认为:“让一个男孩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男孩永远不会走上邪路。”这个男人是谁?不言而喻!

三、爸爸爱妈妈,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此前,我们曾经谈及“俄狄浦斯期”。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

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儿子在3-6岁这个年龄段,和父亲的关系具有潜在的“敌对性”,这期间,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很微妙,儿子一方面深深依恋着妈妈、嫉妒爸爸,一方面又需要逐渐认同父亲角色,并向其靠拢。此时,不和谐的夫妻关系,很容易让男孩子的“恋母情结”朝向不良方向发展。在这种关系下,等孩子长大后,一方面过于依赖异性父母,另一方面对同性父母缺乏敬畏并与之疏远。更远来看,将会影响到孩子自我认同,以及异性关系的处理、婚恋择偶等。

所以,父母们必须要重视与配偶的关系,明白这才是家庭中最优先的,而不是亲子关系(这一点,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的成长都至关重要)。要让孩子懂得尽管父母爱他,但同性父母才是异性父母最好的伴侣,而他只需做个快乐的孩子,安心地享受强大的父母的爱。与此同时,他们需要努力向同性父母靠拢,进入同性父母的世界,由此进入同性大世界,男孩成为有魄力的男人,女孩成为有魅力的女人。

孩子,尤其是男孩,会观察父亲在婚姻、家庭中,如何面对冲突、处理关系,并应用在自己将来的两性关系处理中。所以,如果希望孩子将来的情感历程更加顺利,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从现在开始,做给孩子看,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有些母亲对于自己的丈夫有很多不满。也许你的丈夫酗酒,也许你的丈夫贪玩,也许你的丈夫不爱收拾很邋遢……由此,很多母亲会担心儿子将来也会变成父亲那样。为了避免这个结果,有一些母亲会提前给儿子打预防针:“你的父亲如何如何不好,你以后千万不能像父亲一样!……”

母亲们必须要了解一个事实:男孩子们和父亲之间的那份天然链接是剪不断的。越是在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越是有可能模仿父亲的一举一动,以此来尊重和父亲的链接。所以,与其打压,不如接受孩子有自由,可以选择“认同母亲,或者认同父亲”。获得了尊重和自由的孩子,不仅获得了机会让自己内在的父亲和母亲有可能同时和谐相处,同时也获得了判断的能力。他们会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轨迹。

作者简介:

王永宁

已帮助过

116人

入驻年限

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缺席  缺席词条  父亲  父亲词条  男孩  男孩词条  关键  关键词条  成长  成长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