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前天在微博接到的一个私信,因为这个私信我认识了一个游戏《蓝鲸自杀游戏》,在我百度了游戏的内容和参与人员之后,我深深惊呆了,因为这个游戏把手伸向了我们还未成年的孩子。
我在网上搜到的孩子自杀的年龄多在13-17岁之间,基本上就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
为什么这些孩子容易受到蛊惑呢?
首先是好奇和炫酷的心理让他们接触了蓝鲸自杀游戏。
对死亡的好奇,自杀这件事的炫酷很容易俘获青春期的孩子。对死亡的思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而孩子到了青春期会有一个高发阶段,他们会思考,我为什么活着?死亡是什么?如果我要是死了会怎样?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等等问题。他们对于死亡非常好奇,却无法寻求到答案。
这个时候一个可能告诉他们死亡是什么的游戏出现了——蓝鲸自杀游戏。在孩子们的想象中这可能会给自己答案,而且同时会让自己感觉很酷儿。可以让原本平平无奇的孩子突然变成别人的焦点,虽然蓝鲸游戏里的行为很痛苦,比如在身上割出鲸鱼的图案,可偏偏这个年龄的孩子会认为胳膊上有几道是真男人,是性感的表现。是个性。
好了,我要去做个性的事情,这样别人会觉得我很酷,特别酷,我不再需要秉烛夜读好好学习去让别人关注我,往自己身上划几刀,我就能成为焦点和小头目。那点疼痛可以忍受。
忍受了这点疼痛了,下一个人任务可能比割几刀更痛,但是第一个都完成了,第二个也不难接受,这其实是心理学的等门槛效应。先让他们完成简单的不太痛苦的任务,然后逐渐的去完成,更大,更痛苦的任务,直到50天的时候去完成自杀。孩子们会为了保持自己刚开始的形象,而一点点的上钩,甚至最终在这些越来越大的痛苦面前因为习惯而麻木。
对,习惯,这个游戏还有用习惯控制人行为的设置,每天发布一个自残的新任务,还要求成员在每天4:20起床,在一天最黑暗的时候起来看恐怖片,除了恐惧,想死我真想不出其他的什么东西来来。凌晨本就是我们心理力量最弱的时候,还要每天重复自己的微弱,恐惧和不满,别说孩子,成人也容易被人控制和逼疯。
其次,青春期的孩子不想屈服于传统的权威,甚至对于学校教育是很有微词的,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虽然这些主见在成人看来是荒谬的,不合理的。但是他们却不愿意听从父母师长的教导。
他们忠实于自己的想法,固执的坚持自己所谓的真理。可偏偏他们又特别善于听从自己小团体的话。很多事情父母说的,他们听不进去。但是小团体中某个成员说的话,会让他们感觉很对,很好,很和心仪。
可是一帮几乎边边大的孩子的观念能不同到哪里去呢?担他们很容易被自己周围的舆论引导。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把,中学生恋爱,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有感觉的女生或者男生,而是周围很多同学觉得他们两合适,他们应该说男女朋友,结果他们恋爱了。
对于这款游戏也一样,这款游戏采用的是社群的方式,一些差不多的孩子都说这个游戏不错,并且积极的去反馈自己的行为的时候,后果是什么样子?肯定是其他孩子跟着效仿。而且哪里还会有人专门不停的跟孩子们灌输一些消极的观念,同时给他们虚幻了一个未来,一个不存在的美好世界。
中学生的第三个特点爱幻想。他们充满了想象力,他们很好奇。可是大脑却不会区分想象和现实的区别。俗语说三人成虎,当一个想象被灌输了太多次,我们的大脑就会接受这就是真的。那么孩子就容易陷入自己的想象中去,可是这个想象的终结是什么?是自杀。自杀被想象包裹上了美丽的糖衣,让孩子们感觉我在做一件非常棒的事情,那种感觉会比天天的学习,考试,要好得多,我要去那种地方。而不是停留在这个让我不舒服的,我不适合的地方。
我们的孩子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被引诱进入游戏,洗脑,最后执行了那个让我们痛心的任务。
作为父母或者朋友,我们需要如何去引导自己的孩子呢?
首先,做孩子的朋友,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如果一旦发现孩子手机里有4:20叫醒我,或者蓝鲸游戏,立马报警。
其次,,提前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同时也对他们追求新鲜刺激的心态,给予一些正确的引导,在现实生活中或者网络中设计一些健康、积极的游戏方式满足他们这种需求。
最后,不但要做孩子的朋友,还要做孩子的榜样。作为父母我们除了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我们自己也积极起来,阳光起来,孩子就可能免于这些东西的侵害。
作者简介:
张丽
心理学本科
已帮助过
437人
入驻年限
13.5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