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每个爱闹情绪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脾气暴躁的家长

面对孩子闹情绪,爸妈们通常会用好玩好吃的来哄,甚至采取吓唬的手段。但是,这样往往会加剧孩子的情绪化。

实际上,是人就有喜怒哀乐,孩子情绪化是正常现象。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

情绪管理是门大学问,父母需要帮助孩子舒缓自己的情绪,感知自己的内心,并且学会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大人,都是一项需要“毕生修炼”的技能。

01:

与心爱的事物分手

英文谚语说:“FromAshes,ToAshes。”(“空手来,空手去。”)指的是人出生时手无一物,死时也是尽舍而去。

但是从小时候开始,我们便被教导怎样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东西,于是占有欲成为人类典型心态的一部分。

占有多少和占有什么往往被当作决定一个人成功程度的指标。

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事与物,不可能永恒不变。一段感情、一件心爱之物、身边的人,总有分离或者终结的一天。

对于因放弃或结束本有的事物而引起的情绪,一般人绝少做过思考,也几乎没有机会学习,故此不知怎样处理。一些人甚至会因为一个亲人的逝世,或者某件事情的中断而影响到终生的成就、性格和生活素质。

其实,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可以进行这种处理情绪的教育。

例如:孩子心爱的玩具,因为意外或者其他原因被摔破或弄坏了,孩子往往会伤心哭泣,这时便是进行这类教育的最好机会。

孩子的价值观与成人的不同,尤其是几岁大的小孩子,他们对时间与金钱的价值没有任何意识,所以对他们心爱的东西的感情和钟爱,不会受金钱价值大小的影响,一件花十元钱买回来的玩具,可能是孩子最心爱的,一旦摔破了,他的悲伤不亚于一个成年人一下子失去了价值数百万元的东西时的感受。

家长往往不明白这一点而对哭闹的孩子说:“别为这么不值钱的一点小东西哭了,明天再买一件给你。”

这样的言语无法令孩子感到家长能够了解他们内心的苦痛。

孩子因摔坏价值十元的玩具而伤感,便说明那件玩具的价值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家长应该肯定他的情绪,尊重和接受孩子的情绪,并且可以用以下类似的话给孩子肯定的感觉:“你这样伤心,一定是因为你很喜爱这件玩具。来,坐在我身边,告诉我你现在内心的感受。”

在引导孩子说出他内心的情绪感受后,家长便可以向孩子解释,使孩子明白以下的道理:

1.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别离的一天。

2.与那些美好的事物在一起的时候,应该好好地对待它,同时也要好好地享受它带给自己的好处,珍惜与它在一起时的乐趣。

3.在事物离去后,把那段回忆好好保存起来,并且总结和体会个中的意义,以帮助自己建立更快乐成功的未来。

例如,孩子非常喜爱的一件衣服,但因为人长大了,衣服已经过于瘦小,穿不进去了。

这时应引导孩子这样思考:这件衣服陪伴你两年了,这两年里它不单给了你温暖和保护,而且还让你得到了很多人的欣赏和夸奖,因为它穿在你身上特别合适、特别漂亮。

这件衣服用最好的方式陪伴你成长,因为有了它,你这两年才多了快乐和满足。

可是,你需要继续成长,而它不能成长变大,所以,它能够为你做的已经做完了。

你今天把它穿在身上,得到的已经不是别人的欣赏和夸奖,而是嘲笑和怀疑了。

他们笑你穿的衣服不合身,怀疑你是否愿意继续长大。

所以,要跟它分手的时间已经到了,让我们为它做个安排,让它能够帮助另一个有需要的孩子长大,继续被欣赏、被宠爱。你可以对它为你所做的表示感谢,告诉它你把它放在心里,使它继续在你的心里帮助你长大,每次回忆它你都很开心。

告诉它我们为它做了安排,让它得到另一个孩子的爱护。

若要分手的是心爱的宠物,或上述的衣服因为破烂不能送人,可以安排用盒子把它装好,帮助孩子写一封告别信,做个类似上述的告别仪式,找一个隐蔽地点埋了,也可以安排火化之类的方式。

02:

 化解与他人之间的冲突

世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会一样。如果有人坚持要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冲突便会出现。

有些人经常与他人发生冲突,令别人不想与他接近。

但是冲突本身未必不好,世界上很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深入了解,往往都是因为看法不一致引起冲突才带来的。

因此,不顾一切地避免冲突,往往只会得到负面效果,也不是一个具有完整性格的人所应有的态度。

反之,敢于面对冲突,进而掌握妥善处理冲突的技巧,才能使一个人更成功和开心,才会进一步得到别人的敬重。

这种态度及能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可加以教导,而最佳的时机莫过于在家长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

当家长之间因某些小事而意见不合,导致关系紧张时,一般家长往往企图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若无其事。

其实,孩子十分聪明,他们内心所感受到的远比家长意识到的多,只是孩子见到家长表现出的态度,觉得不应将事情揭穿,所以就故意装作若无其事。

其实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往往有彷徨无助的感觉,感到忧虑、担心,并因此很容易对所发生的问题做出错误判断,进而建立妨碍性的信念及行为准则,使他日后面对冲突时不能做到最有效的处理。

例如,避免面对事情真实的一面,拼命掩饰自觉的不恰当的行为或感受,在出现冲突或被质问时做出使情况变得更坏的反应。

因此,当家长之间有轻微冲突出现时,不必在孩子面前回避冲突,只要遵守以下的原则及做法,孩子就会有很多的得益:

1. 说明双方产生意见的正面动机。

例如:“我认为应该这样做,因为这能让全家人多一点时间休息。”

2. 在冲突中避免人身攻击及使用不适当的言辞或行为。

例如:“你这个人真没良心!”

3. 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信任。

例如:“我相信你这样做是为了大家好。”

4. 表现出妥善解决事情的诚意。

例如:“我的确认为有比这样更好,而且你我都可以接受的方法。”

5. 在冲突之后双方达成妥协或一致意见时,在孩子面前用行动表现冲突的结束。双方可以用语言或行动对结果表示满意。

例如:说多谢对方的让步,握手、拉手或者拥抱,改变语气、面露笑容等。

03:

承担责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若得不到足够的肯定、鼓励和支持,便不能充分地培养出内心的自我价值。

成长后,当他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认识不够清楚时,便会害怕被别人察觉自己对某些知识的不足,或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这样的人,在群体中难以受人敬重;在工作中的表现不会突出;在自己的人生中,也会有很多的担心、无奈,并往往不能面对现实。

家长帮助孩子培养出足够的自我价值,除了鼓励孩子拓展自己的想法和敢于冒险尝试、对孩子做得好的事予以嘉许之外,还可以引导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家长更应以身作则,让孩子感受到承担责任是正确的做法。

例如:

家长偶然说错了一句话,当家长察觉时便应坦然地说:“对不起,我刚才说错了。”又假若家长无意中做了一件伤害孩子的事,当察觉时,家长可以诚恳地、带着歉意地说:“对不起,刚才无意中伤害了你。”

诚恳及带着歉意的态度才是承担责任的真正表示,道歉的言语只不过是一种配合。

只说出道歉的话而没有那份诚意及抱歉的表情,孩子会觉得家长虚伪而不能改善心里的感受。

假使他学会同样的行为,他日与同辈相处时,便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相待了。

孩子看到家长勇于承担责任,那么当他自己犯了同样的言行错误时,便会模仿家长做出同样的行为。

一旦形成习惯,孩子会明白:承认错误是生活中正常而且有用的行为,因为这样做更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和谅解,孩子会更勇于突破、发挥自身能力和提升自己。

那些父母情绪平和的孩子,脸上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好,有礼貌有教养,待人宽容平和不计较。

而那些父母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动辄大吼大叫的孩子,相比同龄孩子,行事会更极端,性格更加孤僻,对世界也缺乏一种安全感,无法放开。

父母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成为了孩子身上最深的烙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闹情绪  闹情绪词条  暴躁  暴躁词条  脾气  脾气词条  每个  每个词条  家长  家长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