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将职业生涯规划类型分为三类:依赖型、直觉型、理性型。 1、依赖型:依赖父母、朋友、老师,或遵从书本与社会舆论。 大部分中国学生从小只知道不断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在就业之前很少关注与职业有关的事情。加之学校、社会也缺乏相关的教育与资讯,导致很多人都不能正确处理可能影响到以后职业发展的问题: 在很多地方的高中,都会认为读文科的人比较笨,于是文理分科时,不少人明明喜欢文科,屈从于社会舆论会选择理科。 填写大学志愿,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尽挑当时最热门的专业。我在帮客户做职业方向定位服务时,都会询问他们选择大学专业的原因,最常见的回答就是“当初什么都不懂,父母帮我选的”,“觉得这个职业以后收入不错”,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自主选择的。 考研、留学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只是因为身边的大部分人都这么做。 工作后很多人也想过职业规划,可无从下手。父母、朋友、书本说的都有道理,该听谁的呢?该作何决定呢?面对众多不尽相同的意见,当事人自己反而没了主意。 想起了一则杜撰的短文:联合国向全球青少年征文“对其它国家缺乏粮食的主见”,结果美国人不知道什么叫“其它国家”,欧洲人不知道什么叫“缺乏”,非洲人不知道什么叫“粮食”,中国人不知道什么叫“主见”。 如果你不假思索地执行别人的建议,最终也要由你承担结果,毕竟只有你才可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 所以说,在参考别人意见的同时,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我们要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这比现成的答案更重要,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 2、直觉型:凭自己的直觉、一时的喜好做出决定。 在我咨询的案例中,不少人都曾经在某一阶段凭喜好做出职业决定。
1、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此外,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总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太高,或许低一两级可能还比较适合。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是,身为企业中、高级主管,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却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2、非黑即白看世界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意。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3、无止境地追求卓越这种人要求自己是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结果离职率节节升高,造成企业的负担。这种人适合独立工作,如果当主管,必须雇用一位专门人员,当他对部属要求太多时,大胆不讳地提醒他。4、无条件地回避冲突这种人一般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冲突。其实,不同意见与冲突,反而可以激发活力与创造力。一位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的主管,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到最后,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蔓延到婚姻、亲子、手足与友谊关系。5、强横压制反对者他们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部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业生涯。6、天生喜欢引人侧目这种人为了某种理想,奋斗不懈。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觉得妥协就是屈辱,如果没有人注意他,他们会变本加厉,直到有人注意为止。7、过度自信,急于成功这种人过度自信,急于成功。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则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达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这种人大多是心理上缺乏肯定,必须找出心理根源,才能停止不断想挥棒的行为。除此之外,也必须强制自己不作为,不行动。
职业生涯规划立即行动的方法 1.从现在做起 现在应该做什么,就马上动手,需要什么条件,就设法创造什么条件,干起来再说。至于干当中存在的问题,在干当中解决。也就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克服困难。这是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一步。 2.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 职业生涯目标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又分年目标、月目标、周目标和日目标。日目标的完成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周目标,周目标影响月目标,月目标影响年目标,年目标影响短期目标,以此类推,最后影响到长期目标。所以,当日的事情能否完成,并非小事。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生涯目标,就必须从当日做起,当日的事情当日完成。从工作量上来看,将长期目标分解到日目标后,其工作量并不大,稍微抓紧一点,也就完成了。如果今天工作忙,今天没做;明天工作又很累,明天又不做。过不了几天,工作量累积起来就大了,到那时再去补做,困难就多了,既然有困难,也就不做了。职业生涯规划就这样被枪毙了。所以,今天的事情,今日完成,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措施之一。 3.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 行动是习惯,拖沓也是习惯。这种习惯与能力无关。有些人能力很强,但就是因为有拖沓的习惯,使自己一事无成,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实现。所以,这个习惯必须引起重视。如果你有这个毛病,就应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用好习惯取代拖沓的习惯。每当自己发现有拖沓的倾向时,静下心想一想,你的目标是什么?在此时间内应该完成什么任务?如果今天不干,明天会出现什么问题?考虑完这些问题后,定出一个最后期限,自我约束,渐渐地也就养成好的习惯。
职业人生中,冒险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但不能是没有丝毫准备和把握的。人人都需要先吃饱饭,才能更好的工作,换言之,如果饭都吃不饱,也就无法工作、发展。是否具备生存的积累和是否对职业成长有帮助是判断的唯一尺度。我们需要随时对自己进行评估,以便为作职业人生决策而做依据。I. 首先是职业成长判断,你是不是完全能够胜任目前的工作,如果不能胜任,那些需要学习、改进和克服;如果能够胜任,那么是否仍有发展的余地呢?或者说,即将去做的工作,能否适应、胜任,不能胜任的话,有那些需要补充学习的。我们还可以做如此检验,以验证当前工作对人生的作用:在极端恶劣的形式环境下,失去工作、朋友、亲人,你当前工作带给你的能力,还能否让你生存发展?这样就可以评定你目前的能力、工作价值对整个人生职业的影响。II. 其次是生存积累判断,你是不是具备了随时可以开始人生职业发展的基础。如果说人生职业发展像旅行一样的话,那么在城市间移动就成了职业人生最好的诠释。开始的时候,你处于起动城市,你要到一个心目中的目标城市,这中间隔着许多的城市。你不能一下子就到目标城市,就像军事家不能超越现有的条件去追求战争的胜利一样,那样是不现实,也是注定要失败的。相反,你只能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不断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努力逐渐靠近终点,乃至最终胜利。在这个过程中,你只有在站稳了,并准备好到下一个城市的旅费,才能接着去旅行。如果在这个城市都没有生存保障,那可能还没有到下一站,就已经壮志未酬了。III. 生存的积累与职业成长的差异在于:职业成长有时是需要等待的,而生存的积累是现在、平时就可以做的。有时,我们想做许多事,比如找一个好工作,或是自主创业,但是条件不成熟。
关键词: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核心内容,自我职业生涯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