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或许存在某种神秘的能量场,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用言语描述,却极有可能成为我们命运里重要的隐性力量。
为什么有人运气总那么好?为什么有人却常叹时运不济,郁郁不得志?是偶然吗?是命中注定吗?还是有某种必然?
我不是在故弄玄虚。慢慢的人越成熟,越感觉自己的渺小,越懂得什么叫做敬畏,也越心甘情愿的臣服。臣服于大自然,臣服于宇宙,臣服于人性,臣服自己力量以外的任何正能量。
有些人遇事遇人喜欢争个高下,绝不服输,岂知心理成熟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懂得妥协。一个不懂得妥协的人,从心灵层面来看,恐怕还没有长大,即使他的外表看起来再成熟,内心深处都还只是个孩子。
工作中,我们要应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有的人好相处,好“说话”;有的人不好相处,不好“说话”,这正常吗?再正常不过了。如果你要在这个讲求合作的时代生存,而且要生存的还不赖的话,与人交往的能力常常比我们以为的更重要。
为什么有的人在职场很容易脱颖而出?为什么有的人常自叹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千里马难遇伯乐?撇开个人不理性的期望值,和自身心态的问题,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输在人际交往上,欠缺我们常说的团队合作能力。
这个时代讲求合作,与同事相处要争取同事的配合,向上司呈报工作要争取赢得上司的认可,有一天担任管理者带队伍了,需要凝聚手下的员工,哪个岗位干的出色不需要较强的人际协调能力?以上还只是在面对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面向外部客户的工作岗位,人际协调能力就更重要了。
一个棘手的沟通问题,在A手里仿佛坚冰一块,换了另一个B来处理却有可能将纷争消弭于无形,或能及时寻求到恰当的,双方都能愉快接受的双赢方案;甚至有时恰恰是因为之前存有矛盾,在妥善解决后双方的关系反而能向更深的方向推进了。
每个年轻人都是从天不怕地不怕,有棱有角,到经历的事情逐渐多了后,碰的壁多了后,慢慢将棱角磨圆的。以前受长辈们的影响,或多或少觉得这样的人过于圆滑,(圆滑在一定程度上常被认为是个贬义词)真的经历了这么多,才明白恰如其分的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正是高情商的体现。
一味要求别人来适应自己的人,从心灵层面来说还没有长大;能很好的应对各种人际关系的人,令他人愉悦,同时自己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宇宙或许真有个能量场,倘若习惯性的付出更多的正能量,释放更多的爱与善意,从人生战略层面来说,也必将收到更多的正能量,即使短期来看好像是“吃亏”了,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宽容别人,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
承受更多的委屈,磨炼了心志,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
有原则的退让与妥协,磨炼了胸怀,最大的受益者仍然是我们自己。
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我很喜欢西德尼·詹姆斯·温伯格的故事,他没有什么学历,15岁开始在高盛做门房助理,给人洗痰盂,擦皮鞋。1930年,38岁的温伯格成为高盛最高管理者。当时,高盛没有什么像样的客户,但温伯格却做了一些令人瞩目的事情。就是为那些领导美国顶级企业的领导人提供无私的服务,满足其需要。并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地为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即使有些人并不是(至少在当时不是)高盛的客户或者业务量很小。
1947年,温伯格结识了亨利·福特二世,在为福特公司提供了9年免费咨询之后,1956年,亨利·福特二世决定选择高盛作为福特公司股票发行承销商,其市值高达6.5亿美元,是美国有史以来金额最高的新股生意,单就这一笔生意使得高盛一跃跻身于华尔街顶级投行之列。1958年,零售巨头西尔斯·罗巴克找上门来,请高盛承担同样是有史以来美国金额最高的债券发行业务,使得高盛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了美国金融业的巨头。
温伯格的成长经历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获得什么样的成功,并不在于你有多么大的理想和抱负,也不在于你有多么高的学历和能力,关键在于你能够做什么,以及能够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或者说,你的付出值得什么样的人给你回报,这是关键。我们不妨把这称之为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1.你能为他人做点什么?
每当我们接受对方的恩惠时,我们都会在心里有一种“负债”感,希望能够以相同的方式,或者是对方喜欢的方式回报对方,即使是不能立时回报也会在以后寻找机会进行回报。这就是马基雅维里说的“授受恩惠使人产生义务感。”
亨利·福特二世为什么要请温伯格作为福特公司股票的发行承销商?因为9年的时间里,温伯格为福特二世提供了不下50种关于“改组财务体制”的方案,却从没有向他提过“钱”的事,福特二世感觉亏欠他很多,这是回报他的最好方式了。
这就是关系的本质所在:当你的付出是他人所需要的,你就为自己赢得了“索取”的筹码。而筹码的大小,决定你能为他人做点什么,能为他人增加多大的价值。价值越大,对方回报的价值也越大。
2.你能为什么样的人做点什么?
每个人的成就、收入与他周围的人是差不多的,或者说与你打交道的人决定了你的成就和收入水平。正如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书的主要合作者罗伯特·清崎说到的:“你的收入将是离你最近的5个人的平均值。”
温伯格最终由一个小门童成长为美国金融之王,这一切与他同什么样的人打交道有关系。他接任高盛CEO后,他坚持为美国顶级企业,而不是二流企业的领导人提供服务,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数十年之后,他也终于成为美国顶级企业的领导人。
这就是关系的价值所在:不在于你的付出有多么的慷慨,而在于你是为谁在付出。你是能够为有百万收入的人做点什么,还是能够为有千万收入的人做点什么,这决定了你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很多人没有成功,或者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功,并不在于他不够聪明,也不在于他不够努力,而是在于他没有认识到:我们的成功来自于他人,特别是来自那些你内心所仰慕、所尊重的人的回报。没有人愿意回报你,即使你再聪明,再努力,也可能是白忙活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