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7年,腾讯便透露出想做内容付费的意愿,却又一直没下定决心,连“赞赏”也因为苹果抽成的问题一波三折。眼看今日头条、微博和喜马拉雅等平台推出付费功能多时,微信这才姗姗来迟。
又一行业巨头开始对内容收费,内容免费时代是否就此结束,10W+爆文活跃在朋友圈的现象会不会就此消失?
208元的文章什么样?
订阅号付费对内容创作者来说绝对是件大好事,毕竟各大平台的流量收益并没有那么高。
以头条号为例,一个拥有10万粉丝的大V,若文章没有入选青云奖,哪怕它已经是10W+,总体收益也不会超过500元,可若是付费阅读,哪怕只有几百人购买,作者单篇稿件的收入也非常可观。
在定价过程中,运营者可以在微信1至208元里的35个价格档位选择。这不禁让人好奇,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敢收208元?
让人们更担心的是,公众号们会不会借鉴小说、漫画的玩法,免费一段时间后突然收费。作者们会不会虎头蛇尾,像门户网站当年搞“标题党”那样,不再注重内容质量?毕竟,微信惊人的用户量很难让人不动“歪脑筋”。
收费不是重点,能不能保持以往内容制造水准才是用户最关心的。若被诱导买了208元的文章,能退款吗?
10W+会不会就此消失?
别看付费功能收益可观,头部公众号们未必愿意这么“作死”,在新榜“公众号TOP 50”榜单中,《新周刊》《GQ报道》《三联生活周刊》等传统媒体占据半壁江山。2019年,它们凭借“名利场”“吴秀波”“王一博”依旧维持着高流量。
内容付费,至少目前意味着互动性和传播力极大缩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类似“GQ”的账号若搞起收费,无疑是把用户往竞争对手推。在早已开通付费专栏功能的今日头条,这些头部账号也并未收费。
与今日头条、喜马拉雅不同,微信的老本行毕竟是社交,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刷朋友圈好不容易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没想到点进去竟要收费,人们还会有转发的冲动吗?
相对来说,这些公众号更青睐“赞赏”。据统计,88.8%的自媒体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广告,打赏收入仅占14.3%,但用户在微信公众号的打赏比例高达59%。
别担心10W+在朋友圈消失,毕竟它所产生的关注度才是大号们最想要的。
仍被垄断的“知识”
在今日头条上,有位叫做“耳科赵医生”的视频博主,他会分享一些治疗外耳道疾病的视频,通俗的说就是给病人“掏耳屎”的视频。这么无聊的视频有人看吗?有,而且条条10W+。
若赵医生的视频突然开始收费,哪怕只是一块钱,对账号的打击想必也是毁灭性的。可是,如果他只对自己的学术成果收费呢?
微信公众号的粉丝黏度比今日头条更高,粉丝买单的几率自然更高。有的账号实在不适合打广告,还不如让用户为内容买单来得实在。要真是208元就买到一篇专业医学论文,医学生估计做梦都会笑。
作家的文章,专家的学术成果,画家的作品都非常适合做付费,靠讲金庸走红的六神磊磊在这方面就做得相对成功。我们不得不承认,互联网时代,信息不会闭塞,但知识依旧可以被垄断。只要这种情况依旧存在,付费内容就会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