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国政府给自己站台,阻止这场交易。英伟达是谁?ARM为什么不想让自己被英伟达收购,收购之后又意味着什么呢?本文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说到英伟达,就不能不说他的创始人黄仁勋,1963年2月17日,黄仁勋出生在中国台湾省台北,在他9岁的时候,随家人一同移民美国。由于家境并不富裕,在美国,黄并没有能在小学中学阶段受到很好的教育,不过这并不能阻挡黄成为一名学霸的脚步,在俄勒冈州州立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学士学位后,他进入著名学府斯坦福大学攻读硕士。
在创立英伟达之前,黄先后在AMD、LSI Logic从事芯片及销售工作,这样的工作经历提升了其对行业与市场的理解,同时也让他也形成了自己的创业逻辑,即把生产开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黄仁勋在创立英伟达的后的几年,企业并无起色,产品反响平平,直到微软Windows95的出现,事情才出现转机。微软Windows95系统问世后,市场上的显卡厂商一度很抗拒微软的D3DAPI接口,但黄仁勋主张英伟达全面兼容微软的接口,他不失时机地推出NV3显卡,而后,随着windows95软件的全面推广,英伟达也逐渐占领市场,成为市场重要引领者。
事实上,在全球芯片市场中,主要竞争对手基本PC端和移动端两大战场展开争夺,其中 Intel在 PC端当属口碑和市场份额的双料冠军, AMD今年虽然表现不错,但仍然无法撼动 Intel的优势地位。对于图形处理器(GPU)来说,英伟达几乎占据了这个领域的所有的消费市场。因此在 PC消费领域,intel和英伟达几乎是二分天下。
既然英伟达实力如此强大,ARM为啥还不愿意自己被其收购呢,强强联合一统全球芯片市场岂不是更好?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楚全球芯片产业的盈利模式。事实上,全球芯片产业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像英伟达和英特尔这种芯片生产商,他们只卖芯片不卖专利;二是类似高通通过芯片专利捆绑销售来收取巨额的专利费;第三就是ARM模式,ARM只做半导体IP授权,不生产芯片, IP授权实际上就是卖自己知识产权,收入来源包括前期授权费和每颗芯片售价按比例抽取的版税,有数据统计显示,全球目前有90%的智能手机处理器和其他类型的移动芯片都使用的是ARM公司的芯片设计。
问题就在于,若英伟达成功收购 ARM,并将其技术融入 ARM的 IP授权产品组合, ARM这一长期保持中立状态的体系将被打破,说的更直白一些,自己的盈利模式将有可能被颠覆——更重要的是,ARM作为英国芯片领域最拿得手的高科技公司,被美国公司英伟达收购意味着自己和自己的合作伙伴将受到美国 CFIUS的监管。这次并购对于ARM来说,貌似并不能得到太多的好处。
而反观英伟达就不一样了。作为芯片行业巨头,英伟达以生产像任天堂 Switch游戏机一样的图形芯片而闻名。在此次新冠疫情中,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又得到了壮大。就在不久前,自己的市值也超越英特尔,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制造商。趁着如此向好的发展势头,收购ARM正好可以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移动GPU领域,弥补自己在移动市场领域的空缺。
事实上,黄仁勋对ARM已经垂涎已久,针对ARM的疑虑,他表示收购完成后,ARM将保留其名称,公司不仅不会离开英国剑桥,还要在那里建立一个新的全球卓越人工智能中心。另外,英伟达也不会破坏ARM在芯片领域的中立角色。
从全球芯片格局角度看,英伟达收购 ARM如果成功,将使芯片行业进一步洗牌和整合。与此同时,英伟达与 ARM的结合无疑形成了与英特尔、 AMD三家公司的三足鼎立的格局,使得未来高性能服务器、数据中心等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