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的疫苗研制成功,让全球资本市场出现了大狂欢,石油、旅游、餐饮、航空业这些被疫情重锤的行业,集体喘了一口气。这是情绪的集体释放,也可能是短期的一个拐点——科技股的拐点。
这两天,科技股的利空比较多,一方面是因为疫苗的超预期,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本土科技反垄断的新规。阿里、京东、美团等科技巨头的大跌不容忽视,市场则更关心的是这是一个短期行为还是一个长期的拐点。
要弄清这是一个短期行为还是一个长期的拐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科技股大涨、大跌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疫情下,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影响,有好有坏。
作为市场上涨的主力军,科技股用历史新高掀起了全球资本市场的狂欢。
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美国和中国有两家企业都不能被忽视——美团和特斯拉。特斯拉重新定义了全球的电动车行业,在超越丰田的同时,市场就已经用行动证明了它的价值;美团也用互联网重新定义本地生活,疫情下,它用三百万骑手重新改变了互联网行业的规则。
它们到底值不值这个价?这个萦绕在每一个投资者心头的疑问,对于这两家企业,很多投资者表示看不懂。看不懂的背后是新的规则,是超高的估值。
一年的时间,特斯拉涨幅超过了十倍,市场用3950亿美元、710倍的动态市盈率诠释了新能源车对出行行业未来的改变。一年的时间,美团涨幅接近五倍,近期它的市值更是超越了宇宙行工行,成为市场最靓的“仔”。
两三天的大跌,让市场的确定又变成了怀疑。
特斯拉的新能源车以及产业链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共同的认知,资本愿意以时间换空间换取万亿的新能源车以及物联网市场,这是特斯拉的确定性。但对于美团,市场似乎没有清晰的逻辑,推动它上涨的背后,充满了各种谜团。
2018年,美团和小米相继登陆港股市场。相近的市值让市场时常将这两家公司放在一块做比较。不久之后,两家企业开始一左一右地出现了分歧,一年多的时间里,美团一路向西,涨出了天际;而小米则一路下跌,跌得让雷军甚至怀疑了人生,直到今年5月,小米集团的颓势才得到了扭转。
今年4月,美团发布了2019年年报,财报显示美团2019年营收97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9.5%;净利22.7亿元,同比扭亏。
美团的扭亏给市场做多美团足够的信心,也让市场选择性遗忘收购摩拜带来的亏损,也是从4月开始,美团从100港元左右的股价一骑绝尘,半年的时间美团冲上了338.2港元的历史高点。
当我们翻阅美团财报时,我们会新发现餐饮外卖业务占据了美团营收的半壁江山,比例为55.8%,到店、酒店以及旅游业务占比为22.6%,剩下的新业务及其其他占比则为21.6%。
也是从今年开始,美团开启了“无边界”作战。在外卖领域它贴身肉搏老对手饿了么、出行领域它开始挑战老朋友滴滴、社区团购领域它开始和拼多多争夺下沉市场、酒旅它更是要挑战老“王者”携程。
王兴曾说过:“我们不关注竞争,我们只关注自己的平台战略”。
大的战略格局让市场对王兴和美团有了更多的认同,半年时间四倍多的涨幅是资本对于美团的喜爱的最佳证明。
上涨不是一蹴而就,用时间消化空间是市场的常规做法。
两天的时间,美团从338.2港元跌至271港元,市值蒸发3100亿港元,跌幅超过20%。即使这样,美团的动态市盈率仍然高达416倍。
美团贵吗?从估值的角度那是相当的贵。但从未来的角度而言,我认为美团值这个价,互联网速度一日千里,相信不久的将来,美团会用业绩消化估值的泡沫。
届时,美团将不再会是一家公司,而会是一个生态——无边界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