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重回电商用户“铁王座”,零售行业的未来产生了新的可能。塞翁失马焉知非祸,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是反垄断。
5月13日,阿里巴巴发布最新一季财报:一季度末,国内天猫+淘宝APP用户数达到了9.25亿,7成新增用户来自下沉市场,反超拼多多重回国内用户第一的王座。
以前行业内有一个判断,拼多多的天花板是微信用户,阿里巴巴用户已经到达天花板。阿里用户反超拼多多,意味着这个判断或者已经失效。
即使没有失效,那么这个判断也需要修正:拼多多与阿里巴巴的天花板都是微信用户。平台反垄断,微信流量池已经不由腾讯系独享。
微信流量池胜负手失效,在这样一个新的前提下,既需要重新评估拼多多与阿里巴巴的价值,也需要重新预测未来行业格局。
因为182亿元的反垄断处罚,阿里巴巴2014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财报披露的业绩说明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称:对于反垄断相关行政处罚,公司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张勇表示:公司要利用这次处罚契机的充分反思和调整,使阿里巴巴能够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商家和合作伙伴。
头部投资者仍然对阿里巴巴保持信心。查理·芒格名下的Daily Journal Corp.在今年一季度新建仓阿里巴巴美股,在3月底的持股数为165320股。
以当时的股价计算持仓市值约3750万美元、占比19.02%。芒格回应称:Daily Journal需要持有一定量的证券作为现金等价物,其中一部分由阿里巴巴的普通股组成。
微信流量池由倾斜到开放,阿里在增量市场有了新的可能,这也是头部投资者建仓阿里的原因。
更大的信心则是对阿里巴巴业务布局的认可:当下业务电商在视频化时代仍然有很大的创新性空间,未来业务科技金融,数字物流、云计算已经处于行业头部。
1
虹吸效应:走一遍拼多多的路
反垄断对于阿里巴巴有一个利好:就是微信流量池必须开放,不能选择性屏蔽。腾讯的流量倾斜曾经是左右行业的胜负手,现在这种情形已经不复存在了。
在“抖快”崛起前,微信是过去十年最大的流量池,腾讯投资的拼多多、美团、京东都把微信的用户洗了一遍。
特别是拼多多,其崛起是一个意外,微信流量池功不可没。
物理学上有一个虹吸效应:利用液面高度差的压强差,让容器内的液体通过虹吸管持续流向更低的位置。
互联网平台之间洗用户这件事类似虹吸,压力差由两个原因决定,一是用户差,流向从用户规模大的一端到规模小的一端,二是产品与服务之间的“漏斗”效应。
互联网产品之间的漏斗效应是这样:“口面”从上到下依次变小,分别是资讯、即时通讯、文化娱乐、游戏、电商+教育,由上及下的获客路径是成立的,反之则很差。
虹吸效应与漏斗效应决定了用户从微信流量池流向电商,对于电商行业来说,说微信流量池是过去十年最大的“互联网人口红利”一点也不为过。
除了虹吸效应与漏斗效应外,“全品类+海量SKU”是阿里巴巴的优势,也会产生对微信流量池的虹吸力。
腾讯系(与腾讯有投资关系的公司)享受了这一红利,而阿里巴巴作为腾讯的竞争对手则被排斥在外。
前不久,淘宝已经在微信上线了名为“亲友省钱购”的小程序、视频号,目前处于内测阶段,Slogan为“天天领红包,省心又省钱”,同时“亲友省钱购”的公众号也在筹备中。
“亲友省钱购”是为帮助亲朋好友省钱的购物平台,为用户搜罗淘宝网红包、优惠券、低价好货,采用了最流行的团长带货模式,是一款社群朋友圈省钱必备的工具。
感觉是不是很熟悉?阿里巴巴就是要学习拼多多,把拼多多以前在微信流量池里的玩法再玩一次。
在反垄断的背景下,微信流量池成为开放资源是大势所趋。以前利用微信流量池洗用户,拼的是跟腾讯的关系有多近,现在拼的是用体验(物流)、供应链(品类、SKU)等。
在零售行业,用户体验、供应链是“内功”,营销、品牌打造是“外功”,流量来源是势,阿里巴巴内功、外功都不差,微信流量池开放,乘势而起的机会来了。
2
重回第一:下沉市场是用户增量的重要来源
2021财年,阿里巴巴年度营业收入7172.89亿元(1094.80亿美元),同比增长41%。
若不考虑去年10月开始合并高鑫零售的影响,其财年收入为6744.20亿元(1029.37亿美元),同比增长32%。
经营利润是896.78亿元(136.88亿美元),同比下降2%;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503.08亿元(229.41亿美元),净利润为1432.84亿元(218.69亿美元)。
剔除该影响及其他若干项目,2021财年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719.85亿元(262.50亿美元),同比增长30%。
今年一季度,阿里巴巴营收为1873.95亿元人民币(约合286.02亿美元),同比增长64%。
季内经营亏损76.54亿,这是上市以来首次季度亏损,原因是反垄断罚款。
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
这182亿的罚款一次性进入到今年第一季度损益。剔除该一次性影响及其他若干项目,阿里巴巴当季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262.16亿元(40.01亿美元),同比增长18%;经营利润为人民币105.65亿元(16.12亿美元),同比增长48%。
阿里巴巴生态体系的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超过10亿,其中8.91亿消费者来自中国零售市场、本地生活服务和数字媒体及娱乐平台,约2.40亿来自海外。
中国零售市场移动月活用户9.25亿,环比增加2300万、过去一年增加7900万。阿里巴巴反超拼多多,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
中国零售市场年度活跃消费者为8.11亿,环比增加3200万。
2021财年,阿里巴巴实现为人民币8.119万亿元(1.239万亿美元)GMV(商品交易额)创历史新高,线上实物GMV同比增长21% ,增速有所放缓。
下沉市场是阿里巴巴新用户增量的重要来源,阿里巴巴向下,拼多多向上,双方都把战争引向了对方的后院。
财报显示,2021财年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约70%的新增年度活跃消费者来自欠发达地区,过去一个财年,淘宝特价版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1.5亿。
3
过去未来:坚持创新就有未来
过去二十年,在技术创新驱动下,零售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未来这一变革仍将继续,视频+零售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2021财年淘宝直播保持迅猛增长,全财年淘宝直播GMV超过5000亿元,规模第一。
艾媒提供的数据显示,抖音电商2020年全年 GMV超过 5000 亿元,较去年增长三倍,但有 3000 多亿元的交易是从直播间和短视频跳转到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完成交易,只有1000多亿元是达人们通过抖音自有电商平台抖音小店卖出。
快手将2021年电商的总成交额(GMV)目标定在 7500 至 8000 亿元,约为2020年(3816 亿元)的两倍。
电商业务是阿里巴巴的今天,蚂蚁集团、菜鸟物流、阿里云是阿里巴巴布局的未来,业务方向分别对应金融科技、数字物流、云计算,这三块业务均为阿里带来了规模收益。
2021财年,蚂蚁集团给股东阿里巴巴带来196.93亿元投资收益,在剔除集团内公司间交易后,菜鸟网络收入实现同比68%的稳健增长,在2021财年实现正经营现金流。
京东物流可以作为菜鸟物流的参照,京东物流计划5月17日至5月21日启动招股,5月28日在港上市,预计IPO估值超过2200亿元。
京东物流2021年一季度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64.1%。
最大的看点是阿里云,2021财年,来自云计算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50%,达到601.2亿元。
一季度增长放缓,主要原因是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单一头部客户收入下降,该客户在海外的规模业务过去一直采用阿里的海外云服务,但终止了国际业务与阿里的关系。
阿里云前十大非关联客户在2021财年全年总收入中的占比不超过8%,所以说阿里云收入的集中度并不高。
阿里巴巴称:展望未来,相信云计算收入在客户和行业方面将会进一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张勇说:在挑战面前,只有面向未来,用技术和商业创新来驱动客户价值的创造,进行更为坚定的长期投资,才能最终克服这些挑战,与社会共同发展。
媒体训练营简评论
包括公司在内的社会组织与生物生命体一样,既有新陈代谢,也有生老病死。
在一个技术大爆炸的时代,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企业发展不进则退,唯一的不变的就是变化,一个组织,一个公司,要持久而健康的活着,最重要的就是拥抱变化。
如何应对急遽变化的外部环境,柯林斯在《基业长青》这本书中,研究了众多企业如何在世界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依然基业常青。
《基业长青》研究的一些企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革命性的科技、文化动荡等,却最终存活下来;而更多的企业,却消失在一次又一次动荡之中。
迎接挑战、完成改变、获得新生,基业长青的企业都会经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周期,目前的阿里巴巴正处于新一轮这样的周期的开始。
每一个周期都会让一家企业完成迭代,如蛹化蝶,如生命的进化。
在每一次技术创新的浪潮中,众多企业都会在思考,怎么才能不在一个迭代进化的周期中消亡,永远站在浪潮之巅。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要赶上每一次技术创新的浪潮,必须规划好企业的过去、现在、未来。在这一方面,阿里巴巴是做得最好的中国企业。
2007年,阿里巴巴香港上市,过去是B2B,当下是C2C、未来是支付;
2014年,阿里巴巴香港上市,过去是电商,当下是新零售,未来是金融科技;
又过了七年,阿里巴巴的过去是零售,现在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未来则是正在布局的芯片、数据库……
2021年,“内卷”这个词很流行。若只盯着当下,看到的是就是竞争,感受到的是“内卷”;放眼未来,看到的是机会,感受到的是无限可能,阿里巴巴属于后者。
张勇表示,新财年将坚定地将业务增长所带来的所有新增利润都投入到重点战略领域,包括技术创新,支持商家、降低商家经营成本,用户增长和体验提升,商品和供应链能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新业务的拓展。阿里巴巴一直坚持对未来的投入。
阿里巴巴说自己要做102年的公司,讲的就是着眼未来。
这样的公司,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总有未来。历史上的阿里巴巴如是,未来的阿里巴巴,亦如是。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