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中芯国际遭美国列入“贸易黑名单”,若想从国际供应商中进口半导体生产设备,可谓十分困难。
可在外界如此欺压下,中芯仍交出不错成绩,据2021年第1季财报显示:第一季营收为11.04亿美元,年增22%,获利为1.59亿美元,远优于预期。
能够让中芯国际顺利交付的原因,不仅是全球芯片大缺货,抓住28纳米成熟芯片作为突破口也是关键之点。
通常以28纳米为分水岭,将芯片制造工艺分为先进制程和成熟制程,先进制程主要用于高性能、低功耗的产品,比如用于生产手机、电脑、内存芯片;成熟制程则用于制造中小容量芯片,比如用于物联网、电源管理、显示驱动、传感器等芯片。
在国际上,半导体企业都专注于开发先进制程,甚至引发长达近十年的“先进制程大战”,结果多数半导体企业掉队出局,就连“芯片高手”英特尔,都止步于10纳米以下制程。
忽视成熟制程的重要性,对不同制程产能的错配,以及对整个产业趋势的误判,导致“参战”企业相继研制先进制程失败,且损失巨大。
可令许多半导体企业没想到的是,随着5G手机、电动汽车、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增长,电源芯片、模拟芯片、MOSFET等需求量暴增,这些产品都需大量应用成熟制程。
原本以为要被时代淘汰的成熟进程,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但是随着需求逐渐加大,产能却并未有明显提升。
而对于中国芯片而言,28纳米成熟芯片则寄托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希望:28纳米不仅是先进制程和成熟制程的分水岭,也是目前业内公认的性价比超高的芯片工艺制程。
并且中芯缺少国际支持后,即使中芯开发先进制程十分顺利,也无法实现量产,不管从收益还是供应链匹配的角度来看,完备国产28纳米成熟制程刻不容缓,换句话说,中国芯片从此不被卡脖子,选择28纳米是战略性的一步。
许多迹象表明,中国将在1-2年内实现28纳米芯片产业链的完全国产化,比如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预计将在今年交付,这将解决国产化芯片制作过程中,最主要的不足之处。
同时今年3月份,中芯投资23.5亿美元在深圳扩建28纳米成熟制程生产线,足以证明中芯国际清楚地知道,成熟制程是现阶段的立足之本。
就在中国铆足了劲,准备攻克28纳米芯片量产时,台积电突然宣布将在南京扩产28纳米生产线。
在独霸全球的台积电身上,早已拿下10纳米以下先进制程的堡垒,相比之下28纳米确实是可有可无的一项。
台积电突然向大陆出击,到底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