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位工作6年多的设计师自述:不要再给自己挖这8个坑了

我有时候会后知后觉的想:为什么有些设计师会有这步神操作?为何不来个七十二变?

做了六年多的设计,或许你我曾经也都给自己挖过一些坑。曾几何时,设计师只想着“取悦”甲方爸爸,能按时交工就万事大吉。尽管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投资大量时间搜索或设计一个方案,当我们被要求在第一时间指出问题所在时,有些错误的心态往往使我们误入歧途而并不自知。

因此,我总结了下面几点设计师常会挖的坑。这些无意间观察到的让我思考了对设计的理解和练习,并让我的UI/UX设计更上一层楼,希望他们对你的日常设计也有帮助。

1. 网上的素材库再流行咱也不能抄

创意不是一件能信手拈来的事,所以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些拿来主义。作为一名设计师,你应该试着学以致用,而不是一味抄袭。(彩云注:抄的越多,设计能力越难提升)

诚然,设计师并非天生就有设计美图的能力,也没有出生就自带特异的色彩心理学。设计师也和其他人一样,需要刻苦专研基本功和积累经验。作为新手,先不从行业角度来谈,你模仿大神的设计来临摹也不可厚非。

就说作为一个多少有些经验的设计师,你必须同意一件事:我们都参考过流行素材库里的设计。在我看来,流行的素材库能给我们启发点灵感就行。激发灵感是一回事,但是完全抄袭他们作品就是另一码子事了。

受到启发来点灵感终归是件好事,就像你总会膜拜心中大神的作品,学习他们的色彩搭配,交互动图什么的。但打住!他们的设计语言和风格也许并不适合你正在设计的产品。

复制粘贴确实省时间,可能非设计师永远也觉察不到。但我们严肃想想看:何必呢?生为在这行摸爬滚打好几年的设计师,如果你还再粘贴复制。那么兄弟,咱该醒醒了。创意是一道修炼之路,你要给自己时间去练习,去激活你的大脑。如果你能过了这一道坎,你也会想出一些不同的东西 – 哪怕是最简单的图标设计

2. 选择类似的素材&节约时间

设计初步阶段,应该尽量少的把时间花在插画,图标或任何平面元素上。心中对一幅插图有个大致的概念,然后选择一个类似的替代图会让你加快工作进程。

这并不意味着你不需要设计一幅了。但是,在定稿之前真的有必要去设计视觉元素吗?当然没有。

例如:你需要为设计的一个“邀请朋友页”新添一副插图。你先设计了页面的相应布局,于是你就马上着手于设计插图了吗?

先等等。你心目中已经对插图有了大致的概念:一个人拿着手机,旁边是他的朋友……很好!那么现在先在网上找一幅相似的暂时用在你的设计上。

先让设计通过甲方爸爸这一关。接下来在开发过程中,你会有大量的时间去处理插图。这样能彰显你有快速处理项目的能力,而不是把重心过度放在创意上。

这样处理好在:

能更快地发布设计好的页面布局;

节省了平面元素上的返工时间;

项目进程不会由于设计的延迟而受影响。

3. 别对产品经理说的每句话听风就是雨

如果你的产品经理让你只设计一个弹出窗……先打住!不要因为他们让你设计什么就马上提笔。先听清楚设计要求并且拿到所有需要的信息,这样你不仅能更好的安排设计步骤还能节约时间。

可以问他们:

这么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希望用户能如何理解?

用户真的需要这些信息吗?

这样安排,用户是否觉得连贯?

没有数据的情况下该如何呈现?

等等

“不必按部就班产品经理所说的每个字。”

作为设计师,你应该对自己负责的部分进行研究和探索。分享你的见解为用户尽可能地提供最佳体验。不要盲目地开始设计,你可能还没有对产品和它的用途理解透彻。如果从用户体验设计的立场来说你不同意一些事,那么先稍等一下。动动脑筋,你将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有时,你甚至不需要设计任何东西,问题会在系统已设计的元素中引刃而解。开设计工具前动动脑子,别做无用功。”

——Agatha Yu

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我们更多倾向于技巧和思维延伸。然而产品经理们帮助把用户问题转换为任务,并更专注于产品的执行。但归根结底,设计师和产品经理需要设定目标为产品带来价值。因此,为了节省改稿的频率你应该提前交流设计思路。

4. 不要把什么都放在设计稿上,选择重要的就行

设计的时候, 我们开始思考许多用户需要和将要互动的元素 – 这导致我们的设计稿爬满了标题、副标题、插图、要点符号、视频、进度条、浮动操作按钮,和不需要的元素等等。这归咎于我们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思考草稿图。那样的话,我们以为所有对用户有帮助的设计只会让我们更加困惑和迷茫。最终我们只会把设计的小部件挪上挪下让他们看起来更好看罢了,住手吧!

设计师会在设计稿上调整细节,但一个厉害的设计师会剔除不必要的细节。“

设计师从心理学层面去了解用户,尤其是他们使用产品或服务时的所思所想相当重要。这些意识会帮助我们设计出有良心的产品。

让你的设计像故事一样有开头,经过和结尾。每一个设计的小功能都有它自己的故事,你设计的每一页让他们贯穿起来,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砸在用户脸上让他们猜。相反,应该带着他们把故事娓娓道来,有吸引力的设计才能让用户坚持使用到最后。

用户需要更善解人意的设计而不是指示他们的设计设计师需要一定的深度去理解真实用户怎样使用一个页面,当你足够了解他们的意图之后便会更轻易的让设计化繁为简。

简约是必须的,繁琐则不必要!

5. 不必把每一页设计都像白纸一样对待

前后一致是王道!太有创意的设计会让产品页面缺少连贯性。这不仅让用户迷惑不解,也让最终产品难以辨认。

打个比方让你去重新设计一个个人资料页面,于是你把网上的素材翻了个遍,你特别中意一张充满彩色图标和渐变的设计,然后把它当作参考用在了自己的设计上。

太完美了!你已经完成任务了!第二天又有被叫去设计在个人资料页面里面的一幅详细页面,它还应该有相当多的文本输入区域,功能和目录等等。于是你又走老路去浏览素材库看看有没有类似的设计

何必呢?首先,所有的设计思路应该来源于对用户的理解。其次设计模式的一致性应该在产品上反映出来。

一味只图养眼的设计并不会为产品的用户体验加分多少。至少,拥有一套统一的设计语言让用户不费力地切换页面而不会看花眼才是真正的有帮助。那样做的话,你同时也给产品定下了设计风格。

视觉一致性需要被重视。用相同方式解释相同元素从而达到视觉上的统一。字体大小,间距,按钮式样,色彩,甚至是图标的行间距的统一都应该贯穿整个产品。所以我们构建设计元素管理库和设计指南。尽量保持精简,重复利用已设计的元素。

6. 即使不完美也尽量自己写文案

如果你认为文案编写不是你作为设计师的分内之事,你是不是觉得先用模版文字凑数然后换上产品经理或文案组的内容就行。其实不然!就算你可能觉得自己写的啰嗦,但最好还是尝试亲自动手写文案为好。

当然,文案策略和用户体验写作落在更大的用户体验范畴,很少有业界顶尖公司把遵循内容策略作为设计实践。然而就算不是专业范畴,但也应该意识到文案在核心产品体验上的重要性,更不用说它是如何远远超出指标和投资回报率的了。

亲手写文案将帮助你决定一个设计应怎样运转,而不是光像做填空题一样。身为设计师,你有一个直接的感知去决定用户旅程以及用户在制定页面的所观所想。因此撰写文案可以帮助你保持文案流程一致,之后你可以让专业的用户体验编辑去润色,加强产品主旋律,从而弥补你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文案隐藏在设计里而设计需要通过文案去交流,光填写模版文字就像瞎子摸象。”在设计流程中,编写文案是一个非常好的练习,这会让你的设计风格脱引而出。

7. 设计放大招之前和程序员打好招呼

展示设计技巧当然是件兴奋的事,我们希望设计出最养眼的页面和炫酷的交互动图,这简直就是设计师的最高境界!我们宁愿独自埋头直到做出最疯狂的设计才愿收手,在不知道技术是否能实现设计的情况下完成的美丽像素无异于浪费时间。

是啊,设计师与程序员之间的美妙关系啊!我们不止一次听到这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冷战故事。确实,我们同样地参与和负责产品的上市,开发一个产品或介绍一个新功能的整个流程都是从关注用户开始的,不是吗?还有,无论我们的设计多么夺人眼球,如果我们不和工程师朋友合作的话,那对用户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当然也不会对生意有帮助了。

了解开发你所设计的方案需要付出的努力,确定他们知道隐藏在这样设计之后的原因,提供一个合理的例子,万一第一方案确实不可行的话随时能拿出一份备案。

尽早沟通并且在你和程序员之间建立一个明确的共识可避免无数个流泪的加班夜,还能给你的团队节约成本呢。

8. 无需试图证明你工作时间以外有多卖力

我已经连续六年在上班时间以外在家加班了,不知道我是不是那个够资格出声的人,但我还是在这点上说点什么吧。毫无隐瞒的说,这确实对我的工作和事业晋升有帮助,但当我把头从电脑屏幕前抬起时,我也同样意识到这些年自己失去了多少东西。

你对设计充满了热情,迫不及待地想用上你全部的灵感,精力和时间去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你不分白天黑夜地只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而对其他所以视而不见 ,我秒懂。

我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上了。众所周知,学无止境,我们在一天中有大把时间去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我仍在努力的部分,关键是我们都可以选择拼命地工作或聪明地工作。

这里我可以建议你:

“停止事倍功半,开始事半功倍”

无需太纠结于你的设计,你总会在第二天有更好的点子,只有你开始行动起来才有价值。制定一个目标,至少有这个意图,向着目标靠拢 – 失眠,创作,创新,加班(没关系),做了不起的设计

我很看好你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自述  自述词条  设计师  设计师词条  不要  不要词条  自己  自己词条  工作  工作词条  
产品运营

 网红布局电商,有戏吗?

除了能给商家、平台创造巨大效益之外,头部网红们个人的收入也是天文数字,年收入超过2亿元。如此非理性的状态,也曾遭遇口诛笔伐:先是老艺术家们批评网红的艺术修为不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