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马可·波罗游记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特征而自成体系。在世界建筑发展史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中国古代园林中国古代建筑中具有突出的部分。留存至今的两个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的江苏苏州园林一共九个,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成为举世知名的文化瑰宝。

中外古今的造园经验都有共同的。园林是经过人类加工或者创造一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可以在身体和心理得到游乐和休息,在精神上可以受到陶冶。

16世纪以前,《马可·波罗游记》介绍了元大都的御花园。17世纪,西方传教士对东方的艺术与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逐渐关注到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通过他们,介绍中国园林的文字和图画被带到了西方。例如利玛窦在信札中提到中国园林里的假山。

18世纪西方掀起“中国热”,英国吸收了中国园林的美学元素,创造出“自然风景园”,兴起了自由布局园林设计的热潮。尽管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最先传入法国,但其被成熟利用则是在英国。英国气候湿润,畜牧业发达、田野广阔,尤其是牧场,为自然风景园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基础。除了艺术思潮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园林艺术息息相关。当时英国的知识分子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下,向往宁静的田园情趣、自然的山野风光。而中国园林所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吸引众人对东方文化的向往。1685年,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发表《论伊壁鸠鲁的花园》(Upon the Gardens of Epicurus),对中国园林的自然风趣大加赞赏。1772年,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出版《东方造园论》(A Dissertation on Oriental Gardening),首次向西方详细介绍了中国园林,并与西方造园艺术进行对比。最典型受中式园林影响的风景园林便是邱园(Royal Botanic Gardnes,Kew),其位于伦敦西部泰晤士河畔,设计师正是钱伯斯。他在中国东印度公司工作过,在此期间深受中国园林吸引,而且他称中国园林为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该园最为标志性的建筑物是一座约高50米、八角形砖塔的十层高宝塔。这是英国唯一的中式皇家宝塔。据说,这塔仿照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而兴建,乾隆期间英国画家威廉亚历山大曾描绘这作品。可惜原物已于太平天国期间被毁坏得荡然无存。邱园宝塔于2016年得到中国企业资助进行历255年以后的首次修缮工作。2017年,中国驻英大使馆参赞还为其进行揭幕仪式,至2018年重新开放。这堪称中西园林一段的佳话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  马可词条  波罗  波罗词条  游记  游记词条  马可·波罗游记词条  
夏朝(含上古)

 夏朝的政权结构

有关夏朝国家政权的资料甚少,虽属管中窥豹,但据此仍可知夏朝已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国王是夏朝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其下属的军队、官吏和监狱等,是维系国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