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削藩逼出“七国之乱”

公元前154年冬天,吴王刘濞反了,喊出的口号是“诛晁错,清君侧”。

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汉高祖晚年亲征英布,刘濞随驾参战,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屡立战功,让刘邦刮目相看——没想到皇室宗亲里还有这等后起之秀。

平定叛乱后,刘邦决定将吴地(今江苏一带)封给刘濞。但正式册封时,刘邦后悔了:怎么看刘濞怎么觉得他有反相,但天子金口,不能反悔,刘邦就拍着刘濞的后背说,“望气者云:五十年后东南有人造反”,孩子,这不会是你吧?刘濞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连说不敢。

吴国下辖三郡五十三城,经济基础很好。实事求是地说,刘濞这个人不仅会打仗,而且很有治国之才。

清初诗人郭士璟在《茱萸湾》一诗中写道:“曲曲云烟烧旧塘,长堤千载忆吴王。但闻坐引渔盐利,赢得茱萸泛水黄。”

刘濞上任后,东开邗沟,凿通了茱萸湾(今扬州市湾头镇)向东经海陵仓(今泰州市海陵区)到蟠溪(今南通市如皋东陈家湾)的运河。这条运河让吴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刘濞还开铜矿铸钱,和中央政府管辖的铜矿(由邓通主管)并称“吴邓钱布天下”(《史记》)。除了采铜,刘濞还煮盐——两淮盐场,天下闻名。两淮食盐供应天下的局面,就是从刘濞主管吴国后开始的。盐是重要生活资料,汉初煮盐无税,刘濞就大量开发盐业,使得吴国大富。刘濞还造船,吴国所造之船,“一船之载当中国数十辆车”(《史记》),极大促进了交通业发展。

在刘濞的领导下,吴国经济独霸东南,枚乘曾评论说:“夫吴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有隐匿之名,而居过于中国……转粟向西,陆行不绝,水利满河,不如海陵之仓。”(《汉书》)

其他诸侯国虽然比不上吴国,但基本上都是“独立王国”,到了景帝时期,全国54个郡,各诸侯国就占了39个,归西汉中央政府管辖的只有15个郡;在全国277万户、1300万人口中,由中央政府统辖的只有97万户、450万人口,仅是全国户口总数的1/3多一点儿。

更重要的是,这些藩王在各自属国内自颁法令、任免官员、为非作歹,一些诸侯国完全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里,甚至出现了济北王刘兴居和淮南王刘长叛乱。

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的事态,晁错向汉景帝提出削藩策,力陈改变这种局面的必要性。

朝廷削藩 七国愤而造反

晁错要削藩,刘濞就造反

削藩和造反其实是两个概念。削藩未必会造反造反也未必因为削藩,但刘濞的情况在于,晁错削了他的藩,刘濞就果断地造了反。实际上,这之前发生的事情是,晁错说,因为刘濞会造反,所以必须削他的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削藩逼出“七国之乱”  七国  七国词条  
汉朝

 英布对刘邦说:老子想当皇帝!

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反叛。此前,本年正月,淮阴侯韩信被夷三族,英布已感到心惊。三月,彭越也被夷三族,刘邦把彭越的肉制成肉酱分赐各地诸侯。使者到了淮南(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