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牛掰的谋士看官们早已耳熟能详了,若要论洞察人心,冰鉴人性,今天我们就得聊聊一位长期淹没于幕后低调内敛的谋士----贾诩。终其一生他的相人自保的功夫无人匹敌,探求根源得益于其高超的“谋心”之道,本文以人物生平为线索深度解析“谋心大家”贾诩的读心自保手段。
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今甘肃武威市)。永汉元年(189年),贾诩在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的手下当差,此时董卓已挟持汉献帝自封相国,可谓“国贼”,不久董卓、牛辅余党被司徒王允的“反间计”一锅端,西凉军团分崩离析,贾诩也失业了,卷铺盖跑路的李榷、郭汜半路上遇到了贾诩,看到那些人灰头土脸的样子贾诩道:跑啥?杀回去呀!赢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败了再跑也不迟啊,二人一合计收拢残兵杀回了长安,顺带着也砍了王允等人。
贾诩的这条毒计使长安再一次陷入了尸横遍地、血雨腥风的人间炼狱,其初衷虽然是为了自保,但这也为贾诩在历史上留下“毒士”的不齿骂名。
从贾诩当时岌岌可危的处境来看,也许这是唯一的办法,从“买保险”的角度来说,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群头脑简单的莽夫让他们替你去干掉扬言杀掉你的人,这相当于给自己买了一份全保,赢了,顺带解决你想干掉的人,输了,我贾诩也再逃命也来得及。这种只赢不亏的买卖就好像你拿着一个正反两面都是相同图案的硬币与赌徒猜正反面,无论怎么猜你都是赢家。
在这场带有赌博性质的自保军事行动中,我贾诩就是幕后的提偶人,西凉军团、大汉朝廷只是我贾诩手里的两只人偶,丝线轻拨间尔等灰飞烟灭在劫难逃,而我贾诩稳操胜券未伤半毫。其心可诛也!
漂白之路
既然干了教唆孽党枉杀忠臣义士的事情,又当如何洗白自己让子孙撇开这大黑锅呢?毕竟以后还是要继续混的,自己的子孙总不能替我贾诩继续背这大黑锅吧?
机会来了,兴平二年(195年)李榷、郭汜二人为争权夺利相互讨伐,长安大乱,贾诩不失时机组织人马护卫汉献帝出逃护驾,义举很快收聚了人心,朝廷上下对贾诩感恩戴德,似乎忘了先前贾诩的所作所为。这好比你纠集了一伙黑社会砸了人家的场子,事后在人家濒临破产之际你又以救世主的名义挽救了人家。
这样做要冒很大风险,也很难把握操作尺度。首先,你要瞒天过海,在人家不知情下,让被挽救的人对你感激涕零,其次,你还要厚颜无耻的化妆成伪君子,明明是我贾诩耍流氓了,我却还要作出一副与群臣同样遭罪受苦的模样,该流眼泪的时候就得如丧考妣嚎啕大哭尽显悲恸欲绝,否则怎么与群臣打成一片?想来,只有演技高超厚颜无耻的人能做到,否则你贾诩就没办法漂清你的负面影响,戏演的不像你贾诩跟朝臣貌合神离那就不是同路人了。
入伙张绣
成功漂白了自己的贾诩,现在要考虑出路了,看到内斗的不成气候的西凉军团,贾诩非常清醒再这么地跟着那帮人耗下去自己肯定得玩完。
“乱世英雄出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在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贾诩眼见自己的公司要破产了,饭碗不保,换老板的想法频繁闪现在脑海中,老板那么多无非跳槽换个公司呗,公司没了,老板还是很好找的嘛!没有必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嘛。贾诩反复度量认为曹操才是真正的枭雄,他公司的股价以后肯定会升值,他老曹就是一支潜力股啊。贾诩心里是这样想的,却作出一个让世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入伙张绣集团。
张绣集团对外宣传说好听点是一个公司,相较于曹操、刘表这些大公司来说那简直就是一手工作坊,贾诩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是羊癫疯发作?要搞懂这个问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张绣与贾诩都是甘肃武威老乡,这老话说得好“老乡见老乡眼泪热汪汪”,都是出来过生活闯江湖的,老乡在外扭成一股绳相互之间毋须猜忌那做起事来也是事半功倍啊。其次,贾诩的确是名士。贾诩还是年轻帅小伙时,甘肃的名士阎忠就品评过贾诩有张良、陈平之才。张良、陈平何许人也?一位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人,另一位是有着“安邦辅国,计平诸吕”的能人。阎忠对贾诩的这番评价实在是空前绝后的,当然作为老乡的张绣不可能没有听说过贾诩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