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盼着曹操死,曹操死了,没想到曹操的儿子更穷凶极恶,让他连傀儡皇帝也当不成了,只能去做山阳公。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可说是数一数二的英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对于曹操和刘备来说,孙权是晚辈,所以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曹操依靠他的能力,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吕布、袁绍、袁术、张绣等割据势力一一剪除,乌桓也被他剪灭,其声名远播西域。到最后,天下只有刘备和孙权势力未曾收服,三分天下有其二还多。曹操也自诩英雄,曾跟刘备青梅煮酒,自夸天下英雄就他和刘备两个人。当时刘备正在落魄,屈膝在曹营种菜,所以曹操的真实意思,还是除了自己,天下英雄无出其右的。但有趣的是,能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视天下英雄如狗熊的曹操,到死也没有称帝,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三国英雄中,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所谓曹操占天时,是因为他采取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汉献帝刘协在他眼里,就是个傀儡,受他摆布。占据天时的好处,便是干什么都名正言顺。不管是封官许愿,还是讨伐逆贼。也就是说,曹操说谁行谁就行,说谁是贼谁就是贼。正因为曹操如此“嚣张”,天下有许多人不服曹操,刘备、孙权不用说,其他诸侯起初也没拿曹操当回事,袁绍还曾讨伐曹操。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这是天下人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回应。
在朝内曹操也不太平,汉献帝处心积虑对付曹操,不甘当曹操的傀儡。朝中的大臣们,有许多是曹操的心腹,但也有不少视曹操为敌人。董承、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就曾奉衣带诏谋杀曹操,事败除刘备走脱外,其余皆被诛;就连曹操的智囊荀彧,其实也是反对曹操称帝的,他给曹操出主意,是想曹操当一个汉朝的忠臣。当曹操进位于魏王、加九锡时,荀彧就表示反对,并且因为这个事抑郁而死。
过早的称帝,会成为众矢之的,袁术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袁术搞到了一个玉玺,自以为拥有了玉玺,又是四世三公门第,就可以当皇帝了,没想到最先倒霉的就是他。曹操可没袁术那么愚蠢,当孙权劝他称帝时,他说,这小子要把我放到火炉上烤啊。当即识破了孙权的阴谋诡计。称帝必须天下归心之时,曹操深明这个道理。
志在平天下,未捷身先死
其实曹操之志,是在扫平天下。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曹操虽是宦官之子,却是个乱世英雄。正如许劭评论曹操所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曹操虽然是个权臣,但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没有曹操,正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他扫平了袁绍、袁术、刘表、马超、吕布、张绣等一干割据势力,西域也被他平定,乌桓也被他平定,天下只剩下刘备占领西川、孙权占领江东。三分之二的天下落于曹操之手。如果平定了刘备与孙权,那曹操就是刘邦、刘秀那样帝王级的人物。
曹操利用汉献帝这块牌子,打起仗来是最名正言顺的,占领道德的至高点。不管别人怎么骂,他都是奉旨讨贼,天下的百姓哪里知道那么些事,他们只认圣旨的。可惜的是,当时天下的人才,被分为三份。曹操虽然兵强马壮,人才众多,但刘备与孙权联手,其力量也不容小觑。周瑜、吕蒙、陆逊、鲁肃、诸葛亮、庞统、法正、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等人又都是当时人才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到最后,曹操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愿望,他实际上是抱着深深的遗憾而终的。
曹操是忠臣吗?表面上是,实际上他也不是大汉忠臣。如果他是大汉忠臣,就和诸葛亮对蜀汉政权“鞠躬尽瘁”一样了。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在他手里就是个利用的工具。曹操是从内心里看不起汉献帝的,取而代之是早晚的事。之所以在他这一辈没有动手,只是因为时机不成熟而已。曹操自述若果天下属于曹氏,那曹操的志向便是做“周文王”。周文王是谁,是灭商的第一推手。姜子牙被他请到,商谈的是灭商大计。周文王为周武王灭商铺平了道路,曹操心中所想的,便是为太子曹丕称帝铺平道路。
所以,曹操与曹丕,实际上是存在默契的。配合的非常好。曹操的权力,在他逝世前一点不漏地传给了曹丕,汉献帝根本就不能左右。汉献帝盼着曹操死,曹操死了,没想到曹操的儿子更穷凶极恶,让他连傀儡皇帝也当不成了,只能去做山阳公。可以说,曹丕完全领会了曹操的精神,继承并发扬之。曹丕称帝,正是曹操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