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红大紫的郭敬明郭小四有过一部畅销小说叫做《梦里花落知多少》,似乎原句是出自流浪作家三毛的,即使不是,估计小四可能也是从唐朝“闷骚诗人”孟浩然的千古名诗中得到启发的吧。
说到老孟孟浩然,也是一个唐朝诗界的超级牛人,而且一说到他,我们又立马会想到和他齐名的王维,并称“王孟”,因为他们都是唐朝著名的田园诗的旗杆式扛鼎人物。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也是一大诗歌流派,以清新脱俗如乡村黄花闺女一样令人耳目一新,和沉郁苍凉的边塞诗派相映成趣。
那么,我们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田园诗。当然这个非常好理解,顾名思义,田园诗就是泛指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诗。一般来说,很多人公推东晋名士辞官不当的陶渊明为田园诗的开山鼻祖(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山鼻祖,级数比不上老陶吧),田园诗史上的第一人,《归园田居》就是其代表作。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怡然自得的仙人性格谁不艳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的恬淡心理,正是田园诗的得意之处。
而如果把陶渊明当成创始人的话,写这类诗最有名最能发扬光大的诗人却首推王维,正是他和老孟把田园诗的境界推上了高峰和极致,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流派,唐代宗还称他为“天下文宗”,也是一个15岁就誉满京华的神童。那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神仙境界,被千古文豪东坡居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评价不可谓不高。
而我们可爱的老孟也不示弱,一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简直就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朋友重逢欢聚的经典场面,流传极广。还有其他什么“垂钓绿湾春,荷动知鱼散”的无忧无虑生活,由此也可以说田园诗人们个个都是诗仙,他们中很多是得道隐士,“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灵神仙啊!说来好玩,老孟因酒而成诗,也因酒而丧命,正所谓为酒而生为酒而死。文人不狂还真不是文人,还真是一个不要太可爱的“老萌娃”也。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专访孟浩然,两大诗派巨头相见甚欢,互相唱和,哪能没酒就菊花的道理?可是天公不作美,正好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本来是要戒酒戒口的,豪情惯了的他却因朋友纵情宴饮,食海河鲜疾发仙逝(李白李诗仙据说也是喝酒喝出了事的)。
老孟最有趣的故事,就是在王维的豪华别墅里遇到风流大帝李隆基的事情。传说王维曾私邀老孟入内署(大家都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正好很会附庸风雅的李隆基刚好来巡幸,孟浩然不知是怕羞还是怕皇帝嫌自己没功名没有官职寒碜了他,反正学人家大丈夫钻床底叫了也不出来。
王维怕“东窗事发”有欺君之罪,也不敢隐瞒,据实奏闻,李隆基知道小孟同志颇有文才(不然名动大唐的大诗人王维也不待见他了),曾在最高学府太学开过诗歌专场研讨会和即席演说(当世只有泰斗级人马才有如此待遇也),名动公卿,很多人为之搁笔,不可谓不牛气哄哄,于是命其出见。
原来这是他人生翻身的难得机会,哄得李隆基龙颜大悦的话多大的官都可能给你当(原本可能这也是老友王维的美意),孟浩然居然哪壶不开提哪壶(可能是铁了心学东汉名士庞德公要隐居吧),拣什么不好却拣了自己的一首叫什么《岁暮归南山》的陈年破诗(一看诗名就知是想隐居的了,“南山”正是陶渊明弃官归田的最重要物语),摇头晃脑地自诵其诗,还十分陶醉的样子(确是标准书呆子一个)。
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李隆基十分不高兴,他也是有才之人,诗坛名家巴结他的也不在少数,老兄你这不是故意寒碜他不是明君不重用人才吗?谁都知道你曾积极进仕却名落孙山的那点破事,失败了可以重来嘛,一点抗挫折的心理都不具备,如何成栋梁之材?太娇气了。于是李隆基也没好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你都不求我皇帝大人,见了还钻到床底装没见,什么男人来的?却反说我不重用你,这不是暗示我是昏君吗?高傲好斗的李隆基有点气不过,原本看在王维份上也有用他的意思,这回不给他穿小鞋都算是偷笑了,于是放归襄阳。《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