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宫廷一般都会用乳母哺育婴儿,《礼记》有说,天子、诸侯和大夫之子才有资格雇佣乳母,士之子则必须由母亲自己喂养。
明朝的宫廷乳母称为“奶口”,有“坐记奶口”和“点卯奶口”两种,其居住的地方俗称“奶子府”。有明一代,不乏“乳母受封”和为乳母服丧之事,开先河者为永乐朱棣,那么朱棣为何会对乳母有此般做法?
据《明太宗实录》,朱棣确实有个奶妈,姓冯,丈夫叫王忠。在永乐朝他们风光透顶,虽然当时二人早已不在人世,却依然沐浴朱棣之皇恩,这究竟是这么回事呢?
洪武三十五年也即建文四年,就在朱棣将徐氏封为皇后的第十天,“(朱棣)遣太监郑和祭乳母冯氏”,由此可见,朱棣心中对奶妈的纪念与新国母的册立几乎同日而语。事情还没完,“永乐三年,(朱棣)追封乳母冯氏为保圣贤顺夫人,遣赵王(朱)高燧以珠冠香笏真衣致祭”。原先由太监祭祀,现在提升到了由皇子祭祀,并将其追封为“夫人”,之后还不断遣官致祭。
甚至这样朱棣还觉得不够,永乐十四年“(朱棣)享太庙,命皇太子行礼,赠乳母之夫镇抚王忠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谥恭靖,遣官祭之”。
在传统社会,奶妈一般被视为下人,或为特殊劳动力,尤其在皇帝眼里,是不入流的。可朱棣的做法很另类,对奶妈冯氏的待遇越来越升级。你看“夫人”和“左都督”是什么概念?据谈迁的《国榷》所说,:对命妇的封号“一品二品夫人,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孺人”,冯氏为一品,也就是人臣命妇中的最高等次。冯氏的丈夫王忠被追封“左都督”,据《明史·职官志》记载,左都督为军中最高职,也是一品。可谓殊荣至极。
虽说这只是死后的追封,名义上的风光,但某种意义上表明这个奶妈在朱棣眼里地位绝非一般。
对于朱棣的非常之举,明清之际的顾炎武说:“有明自永乐中封乳母为保圣贤顺夫人,列宗之遂为成例”,也就是说朱棣开创了大明皇帝优渥奶妈的先例。
对此现象,明代文人沈德符有所考察:明朝以前汉族皇帝们厚遇奶妈之事从来没有发生,只有少数民族的帝王才会这么做。难怪有人说朱棣有少数民族血统。
那么朱棣一而再再而三的优渥奶妈,是仅仅为了报答其养育之恩吗?事情并没那么简单。朱棣恩遇奶妈冯氏并不是偶尔为之,而是不断提升规格档次,甚至当成国家大事在《明太宗实录》中进行记录。
在朱棣童年时期,朱元璋忙于国家大事,使得朱棣“尝不得于君亲”,而朱棣所谓的母亲马皇后作为后宫里的大家长,乾清宫以内大大小小的事都归他管,就是朱元璋每顿吃什么她都要管——“帝每御膳,后皆躬自省视”,再加上朱元璋收了一大帮的义子,马皇后一个人能忙过来吗?所以朱棣极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奶妈冯氏不仅承担起了哺育朱棣的职责,还兼顾着保护小朱棣之重任,让朱棣有了母爱的温暖。因此其对朱棣人生的影响非同一般。
并不受父母重视的朱棣是极其缺乏认同感和安全感的,这时冯氏就充当了母亲的角色,她关怀与照顾小朱棣,或许对朱棣最早的启蒙教育也由冯氏完成。从“明成祖御碣”所刻内容来看,朱棣奶妈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要将朱棣的身世告诉朱棣,因其曾侍候过朱棣的“生母”碽妃。因此,这个奶妈就不再是一般的奶妈了。
所以,“靖难”成功后在朱棣日理万机处理国事之际还挤出时间郑重其事派出心腹去祭祀奶妈,随后又轰轰烈烈追赠奶妈,爱屋及乌,甚至对可能没见过面的“奶爹”也格外优渥。
那么,朱棣的这个奶妈葬在了何处?在祝允明、高岱和查继佐三人的记载中讲过一个大致相同的故事:有一个疯疯癫癫的人叫风李秀,被编入北平罪犯的户籍,他行为十分神秘。虽然此人总说些疯话,但朱棣却并不怪罪,甚至还派人去参加他的生日。有一次,风李秀一脸严肃的向朱棣启奏:‘我们北平有个地方风水特别好,燕王殿下,您有没有什么人要葬的?如果有人葬在那地方的话,那么其子孙后代将会贵不可言啊!’朱棣听到这话,顿时觉得晦气,就没好气的说:“没什么人要葬的!”风李秀听后似乎意识到自己的问话出了点问题,于是赶紧纠正且点拨朱棣:“本来燕王府是没有什么人要葬的,只是小民不知殿下乳母是谁?如今安否?”朱棣叹了一口气,回答说:“死了,用禾柇将她下葬的。”风李秀立马向朱棣提议:将已经下葬的燕王奶妈改葬到那贵不可言的地方。朱棣照此行事,改葬了奶妈。在离北京西山40里的平川上有个像样的坟茔,这就是“圣夫人墓”,人们习惯将它称为“奶妈墓”。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一个奇怪的事,既然朱棣那么厚待奶妈冯氏,为何在其死了后却“藁葬于某(地)”,用禾柇安葬,可以说是很简陋了。虽然那时朱棣是藩王,但是每年也能从朝廷拿到10000石的收入,这可是25个公爵的年俸,也就是说朱棣并不穷,别说是下葬个对自己有哺育之恩的奶妈,就是死个身份更低的老妈子也可以弄副像样的棺材什么的,总比禾柇下葬体面很多。因此有人认为,很可能她死于非命,且是在朱元璋实行高压政策时期死的,当时朱棣或许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但迫于情势,不敢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