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的“外交”
滦州会议后,郭松龄派鲁穆庭和谭家骏到段祺瑞执政府交涉。但段祺瑞没有接见,只派儿子段宏业出来应付。段宏业是谭家骏的学生,接待时却并不友好,说:“这次不是你们两位来,政府定不接见。今后你们的代表应指定专人,常常更换实非所宜。”原来,早在鲁穆庭两人求见段祺瑞之前,郭松龄已派弟弟郭大鸣求见过了。
而关于实质性问题,段宏业则一口回绝:“郭松龄请求政府罢免张作霖的本兼各职,发表他为奉天军务督办,这种举动执政认为如同造反,政府方面为维持纪纲应予制止;但根据目前情况不欲为此无用的表示,只有静观事态的演变。他的请求政府不能照办。”
执政府是如此说法,那么日本又是何态度呢?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郭松龄因为不答应日本的条件,所以日本人才转而支持张作霖,但据曾经参与“调停”的守田福松的记录来看,则并非如此。事实上,日本人从一开始便不支持郭松龄,这与段祺瑞不支持郭松龄是一个道理。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想法,日本人和段祺瑞都不大清楚郭松龄的“政治理念”,他们也不想冒这个风险。
1925年11月30日,满铁发给日本外相的电报称,“深信支持张作霖抵抗之要务,除此之外别无他策。”此外,关东军方面也是如此态度。11月26日,关东军参谋浦澄江与郭松龄“谈”了四个半小时,极力劝阻郭松龄。最后,浦澄江声称,在发动军事行动之时,日本方面将发出各种“警告”。据参加会议的殷汝耕(时任郭松龄秘书兼翻译)回忆:“大体上是高调威吓,认为郭忘恩负义,对郭的所为进行了严厉指责。对此,郭一一作了明确的回答,并阐明了自己的立场。”而这个时候,张作霖还没有与日本人“勾结”,可日本的态度却已明确,那就是不支持郭松龄起事。可以说,“外交”上的孤立也是郭松龄失败的一大原因。
郭松龄“等”了三天
郭松龄在外交陷于被动,已经明了,那么,其内部又如何呢?我们也可以考察一下。郭松龄原来以为,张作霖身边无兵,若乘其不意,一举拿下奉天,便可万事大吉。但一来张作相的第四军团正驻山海关,延缓了郭松龄的进军速度。再则,郭松龄虽然久掌兵权,但却不掌财权,一经“独立”,军饷立即成了问题,据鲁穆庭的说法,“军队的十一月份薪饷应于十二月初即行发放,但事前毫无准备,只得以边业银行的银块和沿途征收的捐税发放一部分”,显然,这对于军队的士气来说,是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