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马迁祠墓之谜
《水经注》载:“河水又南,右合陶渠水。”“又东南迳司马子长墓北。墓前有庙。庙前有碑。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桓。太史公自叙曰:迁生龙门。是其坟墟所在矣。”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汉司马迁墓在韩城县南二十二里。”
《韩城县志》载:“汉太史令司马迁墓在芝川镇南岭上,西枕梁山,东临大河,气势雄阔,古柏数十百,皆苍老如铁,悬于两崖,作蛟龙状。”
司马迁祠墓沿坡建筑,分为四级,逐层升高。坡下路口立有牌坊,上题“汉太史司马祠”。沿此登坡,蜿蜒而上,走不多远又见一木牌坊,上书“高山仰止”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背面是“既景乃冈”四字,也很清秀有神。慈祥这《诗经》上的词句,缅怀着司马迁一生的事迹,使人顿生敬仰之情。穿过木牌坊,两旁都是悬崖。登临山门,举目远眺,东有黄河之奔流,谷山、中条山可见;西有嵬山之峥嵘,象山、龙门山在望;北视人烟稠密;南望平原辽阔。景象是如此佳妙,山河如此多娇!司马迁从小就陶冶在此壮丽的自然环境中,这对他后来的性格和写作当有一定的影响。越过山门,便见一砖砌牌坊,上题“河山之阳”四字,这是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一句,说明他生长在龙门山西南、黄河岸西北的“高门”村里,从小过着耕牧生活,这对他以后的写作就更有裨益。
踏上百级石阶,便至祠门,上题“太史祠”三字,跨进祠院,给人的印象是建筑甚为独特,它既象祠庙,更象书院,这与司马迁的身份和境遇很是相称。迎面古柏参天、苍郁挺拔,它象征着司马迁因李陵案而受宫刑之后,仍然坚毅不屈,发奋著书的顽强精神。寝殿是典型的宋代建筑,殿内有司马迁的塑像:身高三米,端庄和善,手扶玉带,方脸长须,两眉入鬓,……给人一种刚强正直,抱负不凡的感觉,令人肃然起敬。祠堂四周,镶嵌着六十六块碑石,内容多是历代文人名士凭吊司马迁的诗文和各朝维修祠、墓的记事。其中西晋永嘉年间的《司马庙全图》,明万历年间的《汉太史公世系碑》和《司马坡行》等,都是素为游人赞赏的名碑。
祠堂后边,便是司马迁的“八卦墓”。八卦墓是什么意思?八卦是《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坎代表水,离代表土,艮代表山,兑代表泽。据古籍《周易》所载,八卦最早为伏羲所画,周文王和周公加以解释,原意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有研究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之意。这和司马迁作《史记》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用意不谋而合。《文物天地》83年3期刊用我的《司马迁的八卦墓》短文,内边说了“当时修整司马迁墓,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希望他的后代兴旺,因而嵌上‘八卦’。八卦在表示人类方面,有‘三男三女,父母双全’之意。当然,这在那时来说,是一种美意。”墓高2.5米,直径5米,青砖砌成,墓碑是清乾隆年间毕沅所题“汉太史公之墓”。冢上长出五棵高大的古柏,形若龙蟠。特别是墓顶二柏苍郁茂盛,霜皮溜雨,黛色参天,《韩城县志》中形容它是“晴则翠色凌岚,阴则同云涵绿,风则波涛汹涌,雨则叆叇莹溶,雪则白贲堆琼,而碧颜尤澈,以至夜之苍龙,月之辉映,霜露之濡厉,斗牛之相连,雷霆之相震荡,鼓舞随时所遇,变态出神,不可枚举,若有以昭公之文章者焉,盖奇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