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越南端午节

  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酒驱虫。而且,越南人认为,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越南在秦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属于汉朝统治,且统治者就是河北正定人赵佗及其带去的几十万子弟兵,因之越南端午节习俗和中国基本相同。

  越南端午节是更侧重于卫生的节日。越南端午节是越历五月初五,又称“正阳节”。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还有端午驱虫习俗。节日清晨,父母为子女准备糯米酒酿、黄姜糯米饭及桃、李、柠檬等几种酸味食品和水果。南方一些地区让子女吃西瓜、芒果、煮鸡蛋和饮椰汁,大人饮雄黄酒,并将雄黄涂在小孩头、额、胸、脐各处以逐虫。许多地区的孩子用指甲草涂染手指和脚趾,佩戴由巫师用五色线绳编制的符以辟邪。生育少或有体弱多病幼儿的家庭,节前清晨给幼儿穿上这样的衣服,以辟鬼邪。端午采药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人们认为“端午草药”最为灵验,许多集市上有此药专卖摊。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是最有于忆表性的夏季节日。端午节又名端五节,“端”者“始也”,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此外,端午节还叫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

  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普遍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毒月,重五之日是恶日、死亡之日,因为五月正值初夏,是一年一扫气候潮热、病菌繁殖较快的月份,所以端午节要进行一系列辟邪、祛疫活动以求“生”。

  与中国端午节后来被赋予的人文意义如纪念屈原及其他相关习俗的推源传说不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越南端午节只具备原始的自然意义,只是一种单纯的预防疾病的节日。民间俗称“杀虫穿节”或“五月初五”节,其人文意义则主要流传于越南儒士等知识分子阶层。

  中国的端午节有吃棕子,喝雄黄酒。挂菖蒲、篙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端午节传入越南之后,其习俗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除虫、去毒、塌辛邪”的指向是一致的。越南端午节的习俗非常丰富。按惯例,端午节要在正午12点,即午时正刻在家里祭祖先、土公或行业神,在村亭祭村社的城煌神等,或在屋外设坛祭天地、山神、河伯、土地神、谷神等诸神,以求雨或求萌—求秧苗发芽,为种稻做准备。有的地方还要在院子里祭祀孤魂。除祭祀外,越南人在这一天的主要活动都围绕“辟邪、祛疫”展开,这些习俗与中国大同小异。首先是杀虫穿。越南人认为,虫穿平时都藏在人的肚子里,只有农历五月初五才肯出来,所以要利用这个机会消灭它们。具体做法是:早晨起床后喝一碗糯米酒,把虫子“灌醉”;再吃些柠檬、杨桃或李子等酸味水果将其杀死。小孩吃完后,大人还会将朱砂或雄黄涂抹在小孩的额头、太阳穴、咽喉、胸前及肚脐等部位以除虫;大人则喝雄黄酒、糯米酒或化有“三神丹”的药酒。还会用五彩线和彩绸缝制成内装雄黄、朱砂等中药材的佩符,一让小孩佩戴以除病、辟邪。女孩如果到了穿耳洞的年龄,则会在这一天穿耳洞。此外,这一天人们还要用指甲花染指甲。

  民间认为染了的指甲能避鬼邪、驱害虫。此外,越南端午节还有采药的习俗。午时为阳气最旺之时,山民常会于此时上山采草药如艾篙、益母草、紫苏等,有些地方还有采初五茶或野花的习俗,采回后晒干以备全年之用。

  与中国不同的是,越南端午节还有“拷树”、贝曾礼等习俗。“拷树”即对多年未结果的树进行拷问:“树,为何不结果?下季若再不结果,我就把你砍掉。”这时趴在树上的人假扮树神回答:“请别砍我,下季我一定开花结果!”人们相信,经过了拷问的树一定会果实累累。端午节赠礼则往往发生在女婿一岳父母、学生一老师、病人一郎中等存在施恩一受恩关系的人群之间,体现了越南人的恩义观念和重情重义的美德。“此外,端午节赛龙舟这一习俗在越南也相当普遍,但是很少在端午节进行,如今只有又安省的少数村落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的习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越南端午节  越南  越南词条  端午节  端午节词条  越南端午节词条  
茶文化二十四节气

 24节气

 万物生长靠太阳,而节气的安排也取决于太阳。我们祖先根据太阳对气候的影响,将一回归年的长度等分成24份,成为24节气,并以梅、伏、分龙、九九等杂节气作为补充,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