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佤族春节

  佤族春节可能来自彝族,至少受彝族文化的影响。他们称春节为“毋”,称彝族为“缅毋”,意即传“春节”的“缅”(彝族)。

  据可靠资料,佤族春节有五六代人历史,它与大乘佛教的传人有联系。佤族的大乘(大众部)佛教传自大理。由杨姓儒生和一个活佛传人。传人路线由大理—缅宁—双江—南乍—文东一带(四大佛区)。在这之前凡信佛教的佤族(布饶人)都信奉本民族的多神崇拜。并随着农事与节气变化而举祭各种不同的自然神灵。如春节祝词所言:“吹起了芦笙,改变了信仰;信奉了佛教,过上了春节。”自从大乘佛教传人侃山,部分佤族并信奉它以后,美好春节也成了佤族重要节庆之一。

  佤族春节仿效汉族礼节,但渗透了佤族的文化因子(内容)。如除夕之夜,鸡鸣头遍,除了放炮仗外,人们要点着火把抢先到山泉里用竹筒从水槽上接回第一筒甘甜泉水回家,献祭家神和梅依格神灵。祭坛分两个:一是室内的神坛;一是春节间插在庭院里的松树上的祭坛。两个祭坛上放置糯米粑粑、水酒、茶叶、泉水等供品,用以祭祀本民族传统的梅依格神灵。而对佛教的佛陀、菩萨等众神,人们还未把它们迎祭寨内与家庭之中,仅在寺庙“业瓦德”由和尚祈祭。

  佤族春节分为大节与小节。大节“毋丁”5天,从初一至初五;小节“毋乃”相当于汉族地区的元宵节。但佤族不吃汤圆,他们用黑芝麻春糯把最后一次祭神,并告知众神灵春节宣告结束。

  5天节庆,人们打陀螺,荡秋千,拔河比赛,射枪弩,走亲串戚,热热闹闹。佤族打陀螺别有特色,打法有两种:分甲乙两队,每队设有首领部将和小勇……将帅相撞,小勇对打。最后以首领(元帅)陀螺的胜负为胜负。其胜法让陀螺相碰,后转动者为胜。反之,便成了输家。输家要支给胜家打,直到他们首领的陀螺最后转动为止。另一种打法,用一种特制的陀螺转于地上,然后用棉线甩向空中,从后面接起来再朝地上一转,这要全凭精湛技艺才能接住。这是佤族娱乐一绝,所以它作为中华体育绝技曾被选去参加北京、广西等表演比赛,并获得奖。

  走亲串戚,礼拜长辈也是优族春节的重要内容。特别刚结婚未满一年的夫妻,他们一定要在春节期间去敬拜舅父和女方的双亲。舅父和双亲要请祭司给自己外甥、姑爷和女儿祈祷祝福。祭司则代表长辈虔诚祷告神灵赐福予礼拜者,祝福他们早生贵子。

  过小年时,人们还相约上山打猎。凡猎获得鸟兽,人们都视之为财神“格龙”来敬祭,以祈盼来年财源通达,丰收在望。财神祭完了,春节才正式宣告结束。人们又开始忙于一年的春耕,迎接新的生活。

  佤族称过春节为“过大年”,佤语叫“琶务”。佤族“过大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通常“过大年”时间延续半个月,并以五天为一份,将半个月分为“大年”、“中年”、“小年”,低语分别称之为“务底”、“务掌会”、“务雷”。

  佤族“过大年”的习俗是:大年除夕晚上,各家各户处在繁忙而热烈的气氛中,整个村寨鸣枪,表示一年一度新春佳节来临了。家家户户一宿不睡觉,忙着舂糯米粑粑、泡水酒……,备好初一的丰盛年饭;主人还要去牛厩喂草料,站在牛厩旁观看,有感激耕牛辛劳了一年之意,同时,暗祝耕牛来年再为主人夺丰收出力。

  到了初一的清晨,男女老幼穿上民族盛装,有的敲起鋩锣,有的打起象脚鼓,有的吹起葫芦笙,男女青年肩挎筒帕,抬着丰收的金黄稻穗和又粗又长的甘蔗,轰轰烈烈地前往“圆圈舞”(“打歌锣”)的场地。打歌是佤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节日娱乐形式。尤其是过春节的时候,人们都要隆重举行几天的“打歌锣”活动。

  打歌场上,真是一片龙腾虎跃,热闹非凡,项链、耳环、手镯等装饰品,耀眼闪光,叮当作响;锻罗、象脚鼓和葫芦笙的吹奏声响彻云霄。特别是妇女们头上戴的红得象山茶花一般的绒团,把场面上点缀得更加美丽、鲜艳。人们吹着擦得亮晶晶的葫芦笙,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依着欢乐而有节奏的乐曲,跟着吹葫芦笙者徐徐地向右前方慢慢迈步。吹手向左转,人们也向左转,吹手向右转,人们也跟着右转;吹手顿脚,人们也跟着顿脚,还不时高喊着“嘿儿!沙日安高(使劲跳啊)!打歌锣”。

  在打歌场的中心,插着一棵枝叶茂盛的松树,它象征着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已经来临,象征着我们佤族的五谷将象青松一样翠绿挺拔,枝叶茂盛,象征着我们的生活将像青松一样四季常青。松树旁边放一蔑制的桌子,上面摆设着糯米把把、甘蔗、芭蕉等丰收的新年食品和象征性的稻穗。这些已不再是过去表示对鬼神的酬谢了,而是表示着全村寨的民众将永远甜蜜和睦地在一起,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生活越过越美满。

  佤族春节,是别有一番情趣的。节日前的几个月,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些好吃的东西,酿制水酒。大人、小孩染织或者买一套节日穿的服装。房子在过节前修缮,砍足一年烧用的柴火。临近节日了,妇女还要割草、准备马料。节日前几天,男子要修水沟,迎新水,妇女则打扫村寨,房前屋后、里里外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农历大年二十九,人们在村寨中间的舞场上栽一棵松树。在春节祝辞里,首句说到“花桃树叶发了,松树叶茂了,凶恶随着旧岁去,吉祥伴着新年来”,形象地描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以及乡亲们的真诚愿望。在舞场上栽松树是过春节的标记。

  农历大年三十,佤族家家户户,早早就起来舂糯米粑粑。舂糯米粑粑一般是妇女的事情。先将糯米泡好再蒸熟,然后倒入舂臼里用舂柞舂细。在簸箕上擦好芝麻,将舂细的饭捏成一花,揉搓成小圆球,再在簸箕上一按,就成了一小块、一小块月亮形的粑粑。要过春节了,每家都要准备两三坛水酒。春节期间请本寨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家里喝酒祝辞。其祝酒辞的大意就是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农历大年初一清早,头人就派人鸣枪、放炮,宣布新的一年到来。这时各家各户都起来迎新年的“新水”。大年初一是戒忌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吃饭之外,不能干什么活,也不能出寨门,外人也不宜人户,大家只能在家安闲。这天,姑娘、媳妇可以在家晾晒新衣服,洗澡、梳妆,男人可以理发、修容。大家认为,新年来了,要把身上的一切污秽和疾病洗刷干净,要干干净净的跨入新年,在新的一年里才能体魄健壮、万事如意。

  农历大年初二清早,头人家就响起了隆隆的炮声,敬告大家,今天亲朋好友要互相拜年,新姑爷必须到岳父母家拜年。之后,各家各户起得特别早,穿上新衣、新鞋,携带一些礼物到父母家里、岳父母家里拜年。有的忙备家宴,侃族拜年通常是逐家挨户拜一下,备有家宴的吃上一点,未备有家宴的喝上两杯水酒就行了。

  这一天大家特别高兴,心情也十分舒畅,有说有笑,整个村寨显得十分热闹。从大年初二开始,就要跳春节舞了,也叫打歌。一般来说,只有过春节才能打歌。打歌习惯于下午四点左右开始,直至深夜。大凡扳族村寨中心都有一块场地,这是公众娱乐场所,任何人都不能占用。过去,这块场地中心往往栽有一棵“丫”字形的木桩,扳族人叫它做司岗桩,这棵木桩近乎寨桩,歌舞时就围绕着这棵司岗桩转。

  跳司岗桩还有些礼俗,不是想跳就跳,也不是哪个想主办就主办的,一般是头人家主办。除此之外,就是那些所谓的没有福气的人家(不会生育的人家)或者是有生育能力而娃娃不曾活着的人家来主办。但是,这种人家若要主办,必须经过头人的同意。一旦同意了,就要连续主办三年,意思就是让大家践踏他的晦气。过去,一个寨子过年时,打歌可打三至五天。新年第一天是大头人家主办,第二天是二头人家主办,第三天是普通人家主办。有些年份要打5天。佤族过年一般是7天,少者5天,多者会过到12天才结束。

  主办春节的人家要拿着粑粑、水酒等作为礼仪,敬请一位老芦笙手吹奏,另外还有两三位副手,以便顶替。此外,还要邀请三五个能歌善舞的中老年妇女,组成主办人家的舞队。他们代表主办人家,起着引导、牵头的作用。主办人家要盛一萝谷子,谷子上面放上一串芭蕉、一包茶叶、两节甘蔗、两块糯米把把、还有两元钱,主奏手的芦笙也放在上面。一切准备完毕后,就吃饭、喝酒,然后在下午四点左右,老头人就抬起那萝谷子站起来,向大家宣布过节开始,主奏手先在主办人家里吹响芦笙,并围绕主人家的一棵柱子跳上几圈,然后边吹边从屋里走出来,这时,鸣炮人在主办人家附近鸣放三响火炮,为舞队开道。舞队随着芦笙的节奏,沿着大路,边走边跳到舞场。

  舞场中心栽有一棵松树,树下放着一张桌子,老头人将谷萝放在桌上,舞队便随着主奏手的节奏围着那棵松树转,几个男子跟随在主奏手的后面打转,大家手牵手围成大圆圈打歌。打歌时由一人领头,大家随声高呼,其意思是“好热闹呀,多快乐啊,大家快来打歌,(果子)不采不摘它自落,(谁)不唱不跳心难过”,等等。妇女、姑娘们手拉手,将男子围在圈内。舞场上穿红带绿的男女老幼,踏着芦笙的节奏翩翩起舞,欢呼声此起彼伏,出现了人声鼎沸、尘土飞扬的盛况。

  大约下午六点左右,鸣炮人在舞场边上又放响火炮,宣布过节收场了。

  这时主办人家的舞队便单独分出来,头人又抬起那萝谷子,又一次围绕司岗桩跳数圈,然后慢慢的边跳边走出舞圈,朝着主办人家的方向跳回去。而村民仍在舞场上秩序井然地继续跳舞。这时候,领舞者有吹芦笙的,有吹奏笛子的,舞场仍旧很热闹,气氛也很热烈,人们似乎将一年中的激情和快乐,在这一刻统统释放出来,就这样,一直跳到深夜。

  舞队回到主办人家里,头人替主办人家向主奏手致谢,并将那萝谷子及其他东西,送给请来的那位芦笙手作为酬谢。然后,照例又吃一些东西,又喝一些水酒,这时大家就在主办人家唱歌。佤族有传统的春节歌词,也有即兴创作的歌词,你唱一段,我接一段,大家争先恐后,人人都想用歌曲来抒怀。

  跳春节舞是佤族人民在过春节时举行的一种集体娱乐活动,其规模是盛大而隆重的,男女老少都参加,并且人们还赋予它一定的含义。过年时,每家每户都要跳舞,否则家里的早谷地里的杂草就多。若是你拿出劲来跳春节舞,来年你地里的草就少,谷穗就会沉甸甸的,粮食就会丰收。过去,一年中只过一次年,就跳一次舞。过了春节后就不再吹奏芦笙,若是播种后再吹芦笙,种子发芽就不好了。不过现在风俗变了,凡是逢年过节,有庆贺之事,都要吹起芦笙、打起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佤族春节  佤族  佤族词条  春节  春节词条  佤族春节词条  
茶文化植树节

 关于植树节的资料

植树节的来历  3月12日是我国人民的植树节。每到达一天,从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到少年儿童,到处都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山坡、路穷、田边、河沿,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许...(展开)

茶文化茶具

 紫砂壶的七大魅力

紫砂壶是悠久中华文明孕育出来的独特产物。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壶艺家将自己匠心独具的审美情趣注入其中,使紫砂壶从煮水冲茶的普通器具,变身为文人雅赏、世人珍藏的艺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