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喜庆节日,尤其是在元宵节、农历二月初二期间,酒泉民间就有耍龙灯的习俗,以“龙”作为吉祥的化身,象征着来年风调雨顺。“龙”的形象各有特色,一般用竹、木、纸、布扎成龙头龙尾和一节节龙身,节数不等,但均为单数。每节内燃蜡烛的称为“龙灯”,不燃蜡烛的称“布龙”。龙灯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看龙”,讲究装饰,通常有13节至17节。“龙衣”有用布绘上彩鳞的,也有用绸缎加以刺绣的;第二种是“舞龙”,与“看龙”相似,但制作远不及“看龙”精致,表演时能上能下,左右旋转;第三种是“灯龙”,也有13至17节,是用竹笼糊上透明的面筋纸,竹笼里点上蜡烛,在夜间翩翩起舞,犹似火龙,又像“穿花灯”。
“龙舞”表演,以跑阵为主,有双龙交错跑;有四边形的“开四门”;有龙头向前、龙体左右对称盘圆形的“凤凰展翅”;有双龙相对、扭“8”字形的“长蛇阵”;有对角盘扭的“八宝”、“三碰头”、“卧龙搅珠”、“三环套两环”等。两条龙追逐着两颗宝珠,时而昂首如飞腾于云天之上,时而低回若游戏于波涛之中。龙舞时,两旁还伴有号角声并口吐缕缕烟火,表现出龙的呻吟与龙的吞云吐雾状。
舞中的龙,有龙头、龙身和龙尾构成,龙身较长,是龙的主体。龙舞表演,由许多人每人各举一节木柄,左右挥舞,使龙体在空中悠悠蠕动。夜晚舞龙时,要点燃龙体内的蜡烛辅以彩灯、莲花灯等各式花灯,同时施放烟火、爆竹,造成一定声势,吸引观众,使龙舞呈现出不同凡响的风采。
酒泉民谚中有“锣鼓响,脚底痒”的说法,每当演出时,前往观看耍龙灯的群众十分踊跃。耍九节的主要侧重于花样技巧,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穿花、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耍龙时,不论表演哪种花样动作,都是巨龙追着红色的宝珠飞腾跳跃,忽而高耸,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像入海破浪,蜿蜒腾挪,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