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是文人雅士高品位的象征,不但要善于鉴定,而且要善于养护。最早的紫砂壶赏玩可以追溯到宋代。在紫砂壶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由粗趋细、由大趋小、由繁趋简等几个特征。总体上说来,紫砂壶有商品壶、工艺壶之分,商品壶又有粗货、细货之别,工艺壶又有工艺品壶、特艺品壶、艺术壶之异。简而言之,判定鉴藏有三个标准:
一是泥之成色。了解泥色构成,主要用于鉴定判别是否掺入过多的矿物原料,影响品质。紫砂要求细腻柔滑者如初生婴儿之皮肤,或者生熟相杂,表面如橘皮般粗糙,给人曾经沧海之感,最忌人工包浆,不伦不类。近年来,随着紫砂原料限制开采,影响供应,更加引发了收藏热。紫砂其实是统称,主要有红泥(朱砂泥)、紫泥、团山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以朱、紫、米黄三色为紫砂器的本色,三种泥由于矿区、矿层分布的不同,朱有浓淡,紫有深浅,黄有变化,耐人寻味,妙不可思。如果辨色命名,则有铁青、天青、粟色、猪肝、黯肝、紫铜、海棠红、珠砂紫、水碧、沈香、葵黄、冷金黄、梨皮、香灰、青灰、墨绿、铜绿、鼎黑、棕黑、榴皮、漆黑诸色,可谓丰富多彩。其中茄泥色泽温润细腻,为泥中极品,适合冲泡多种茶叶系列。色彩之所以如此众多,有配比不同的原因,本质上与烧制温度也息息相关。现在和古代存在着很大差别,以前用木柴炭火,现今用煤电,中学课本中那篇《景泰蓝的制作》曾提及到“还原焰”的作用,紫砂亦有类同。
二是外观造型。造型为紫砂壶收藏重要标准,甚至是重中之重,体现出创作者的艺术巧思。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自然形体,俗称“花货”,大多以自然有寓意的物事进行模拟和夸张变形;二是几何形体,俗称光货,又分为圆器和方器。圆器要求珠圆玉润,骨肉停匀,典型的如掇球壶、仿鼓壶、汉扁壶,集中概括为“圆、稳、匀、正”四字;方器典型的有四方壶、八方壶、传炉壶、觚棱壶、僧帽壶,要求平正方直、气象庄严,棱角分明;三是筋文形体。主要是将蔬菜瓜果、田园云水作为造型依据,代表性的如合菱壶、半菊壶。以上三种类型有时可以两两结合,方器既为几何形体,也可以属筋文形体,如掇球壶、四方竹段壶等,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三是文化内涵。收藏紫砂壶最终必须总体综合评价,好的雕工、书画和文史内容,往往可以锦上添花,诗情画意。造型风格上虽有以上所说的大致分类,其实历代艺术大师和能工巧匠,常有独具匠心之处,别出心裁,因为壶之嘴、把、身、钮的比例各有侧重,在造型风格上具有出人意料之美,千变万化。因为每个人的工艺手法有自身特殊性,透露出不可模仿的气质神韵,也是鉴别真伪高下的主要标准。除此之外,题款亦是一标准。款一般指壶上的铭文、图案等,仿制品大多在壶底制作印章款识,以“康熙、乾隆年制”居多,如果仅仅凭此判断,难免以偏概全。紫砂壶真正的发展转机和印章一样,因为文人介入而有更多丰富内涵,关键人物就是陈曼生,创制了茗壶造型十八式,凡自刻铭,刀法超逸,每经幕客奏刀或代书者,悉署双款,由是“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相得益彰,世称“曼生壶”。在当时受到了社会文人雅士的追捧喜爱,流传至今,益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