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暑节气防疰夏

  天气渐趋炎热,小暑继后是大暑。南方天气,元气较虚的人。最容易出现疰(读注)夏,即暑天怠惰嗜卧,眩晕乏力,心烦多汗,饮食不思,或出现低热等症状。

  疰夏这一病名见于《丹溪心法》。宋代的医林巨著《圣济总录》也曾提及。以此病症状:怠惰嗜睡,眩晕乏力,心烦燥多,常见低热,卜胃纳欠佳;;二、平素体质较弱,脾胃功能较差,三、具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夏季过后多能自愈。清代医家对疰夏一症,颇为重视,论述亦较完整。如《症治汇补》谈《疰夏》一节,指出“虚弱之人,每遇春夏之交,日长暴暖,患头晕眼黑,身倦脚软,身热食少,心烦自汗,名日A夏。此皆时令之火为患,非纳凉受暑而病也。

  久而不治,为劳怯之根”。这段话说得非常具体。

  由于患者体质不同以及感受暑热、暑湿有异,故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气阴两亏及暑湿困脾两种。

  气阴两亏的症状为怠倦,肢体乏力,眩晕多汗,不思饮食,或有低热,身体口渐消瘦,心烦口渴,小便或黄。这是素体虚弱,遇暑天热甚,耗损元气之征,宜与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西洋参五克,石解十袁,麦冬万克,黄连三克,竹叶五克,荷梗十克,知母六克,‘甘草五克,粳米十克,西瓜翠衣十五克。清水煎服。每天一帖,覆渣再煎。如气阴两亏的症状较轻,拟“生脉散方”,也可解决。西洋参五克,麦冬五克,五味子三克,清水煎服。

  如果系暑湿困脾,症状为神疲乏力,头胀晕,胸院痞闷,恶心,口淡而有粘腻感,渴不欲饮或少饮,大便澹或午后低热。这是素体虚弱,遇暑天湿热交蒸,湿蒙清阳之征,宜与“蕾朴夏等汤n香五一克;厚朴五克,法夏十克,赤获荃十克、杏仁、白落仁、淡豆豉各五克,生苗仁、泽泻各十克,清水煎服‘每天丫蝇。覆渣再煎。

  本病可以预防,关键在于增强体质,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体育活动,平素要注意调护脾胃。广州人习惯以赤小豆、炒扁豆、生该仁、淮山等煲粥,很有好处。本病既已发生,除进行积极治疗外,募善自摄养。本文的“生脉散方”·系一则经验良方,三伏暑天,连用五至十天,注意休息,病程亦可缩短,并有助于体质恢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暑节气防疰夏  疰夏  疰夏词条  大暑  大暑词条  节气  节气词条  大暑节气防疰夏词条  
茶文化茶具

 茶仓是做什么用的

点击查看视频茶仓是做什么用的茶仓即茶叶罐,用来盛装、储存茶叶。常见的茶仓有瓷、紫砂、陶、铁、锡、纸以及搪瓷等材质。因为茶有容易吸味、怕潮、怕光和易变味的特点,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