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农历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是中国民间的又一个传统节日。因各地风俗不同,内容丰富多彩,名称也不一致,有叫六月六,也有叫天贶节、曝晒节、晒经节、姑姑节、迎女节等。

  天贶节起源于北宋。传说北宋真宗皇帝赵恒是一个十分迷信神仙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日告诉满朝文武百官,说他马上就要得到一部天书,这部天书可以叫人得道成仙,是天贶给他的。他把这一天定为天贶节,贶就是赠送的意思。并令人在东岳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伟的大殿,准备在那天接收天书,因此大殿也命名为天贶殿。每年到六月六日,他就到那里去祭祀、供奉。

  晒经节亦叫翻经节,佛教寺院对此尤为重视。这个节日来源于唐代。唐三藏玄奖到印度取经回来过通天河时,不慎将经卷打湿,只好将经卷一页页翻检开,置一大石上晾晒。唐三藏晒经的这天正好是六月六日,故后人对这一天最为重视,不但要翻晒佛经,还要举行有关的纪念活动。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到晒经节这天也要晾晒书籍,以防虫蚁、虫蛀。

  曝晒节是俗名,“六月六,日头红,晒了衣物不生虫”。因此,陕西省西部和甘肃省东部各地在这一天家家翻箱倒柜,把毛料、衣物、皮货、棉衣、绫罗绸缎等拿出来翻晒。在农村,还要把留着过冬的种子也一起拿出来暴晒。经过晒后,种子不发霉,不怕虫咬,保存完好。

  六月六还有许多习俗。陕西省关中、铜川有避凉风俗。姑娘出嫁的头一年,母亲要亲手缝衬衣,六月六这天亲自送给女儿、女婿。这样,女儿、女婿可不中暑,俗名避凉。陕南也有类似的风俗,不过娘家人送的不是衬衣,而是草帽。草帽也是自编的,用红线绳作帽带,当地叫送草帽,或叫送节。关中、长安一带六月六的早上,各家各户都用文火炒新麦面,然后用热开水冲搅,加白糖或精盐后食用。据说六月六喝了炒面茶,可以消食和胃,不闹肚子病,不中暑。

  六月六,又名姑姑节、迎女节。俗语云:“六月六,请姑姑”。就是每到这一天,娘家人要把出嫁在外的女子接回娘家来,招待一天,然后送回婆家,当然姑爷也是在请之列。意为加强和出嫁女之间的感情联系,以此密切男女双方家族之间关系友好。据说春秋时期,晋国宰相孤偃,是曾随晋文公流亡并夺取晋国皇位的有功之臣,他生日是六月六日。所以每到这天,官府百姓都因他功勋卓著,给他送礼、祝寿。慢慢地,他骄傲自大,独断专权,大臣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另一功臣赵衰当面批评他,非但不听,反而遭羞辱,气绝身亡。赵衰的儿子是狐偃的女婿,也看不惯岳父的横行霸道,决心除掉他。临行事前,他问妻子,做的对不对?她答对!但心中又很矛盾。妻子第二天回娘家问母亲:“谁亲淮疏,?母亲答;“最亲当然是父亲”。女儿就把丈夫要做的事告诉了母亲。第二天狐偃亲迎女婿到府内,好酒好肉招待,当场给女婿下拜并声称自己缺乏自律,望女婿不记前嫌,两相修好,共兴霸业。从此两家和好,共辅朝政,振兴晋国。所以每年六月六日,狐偃必亲迎女儿、女婿过府团聚会餐,这等好大自然传遍晋国。随着晋国的强大,六月六,迎姑姑这个习惯逐渐演变成了习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农历六月六  农历  农历词条  六月  六月词条  农历六月六词条  
茶文化茶具

 壶的大度,杯的包容

曾看过这样一副漫画:一个被罚的少年,终日举着玉壶,水流源源不断,永无枯竭。少年脚下端坐一大瓮,容纳着倾斜而下的水,却永远也装不满。这是希腊神话中水瓶座的来历。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