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白露习俗

  白露过后,我国就真正进入了秋季,气温开始逐渐下降,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一场秋雨一场寒”。谚语也说道:“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泞。”这是在告诉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膊容易着凉。人们常说:“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意思是说白露时节雨下在哪里,就苦在哪里。因此,白露时节各地就有“补露”的习俗,就是通过吃一些食物来补充身体的能量,为进入寒冬做好准备。在浙江温州等地,人们要过白露节。而在苍南、平阳等地,人们会在白露这天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垠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吃了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什么是“十样白”呢?就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模、白毛苦等,这些草药都带有“白”字,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黎明,收取柏叶、首蒲以及百草、百花上的露水。

  妇女打枣,采毛豆,采棉,沤麻,收蜡,开始纺织。

  斗蟋蟀,唤黄雀。

  丹桂、宝头鸡冠、杨妃横、水红花、剪秋罗、秋牡丹、山茶花、瑞兰、鹤兰等上市。

祭祀禹王

  江苏太湖民间有在白露时节祭祀禹王的习俗。每逢白露节气会举行盛大隆重的祭祀活动。又称为拜祭“水路菩萨”。相传禹王是治水英雄大禹,与尧舜并称古圣王。民间称他为“水路菩萨”或“河神”。每年的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会举行祭禹工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两祭的规模为最大,每次历时一周。届时,人们就会赶庙会、打锣鼓、跳舞蹈。而在山西沿黄河一带,人们在祭禹王的同时,也要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以祭拜诸神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太湖地区,人们都非常崇敬禹王,即治水英雄大禹。渔民们称大禹为“水路菩萨”,每到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以及白露时节,人们都要举行祭祀禹王的香会,而清明、白露这春秋两祭规模最大,祭祀活动要持续一周的时间。除了祭祀禹王,人们还会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祭祀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隆重的祭祀活动,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

白露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时节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此时正是它生长的最佳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旧时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因而每到此时,有些老茶客就会聚在一起,细品香茗。在古城南京,白露时节老南京人都非常喜欢喝“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耐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龙眼

  福建省福州市民间有白露这天必吃龙眼的习俗。龙眼俗称“桂圆”,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产。古时有“南桂圆、北人参”的说法。每逢这个时节,当地人家会在清早喝上一碗龙眼香米粥。并认为在这一天吃龙眼对身体大补,有延年益寿之效。白露之前采摘的龙眼,个个颗大核小,味甜可口。是食用的绝佳之期,并且传统中医认为龙眼具有养血安神、益气补脾、润肤美容的功效,还能辅助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确实可以补益身体。

  福州地区的人“白露必吃龙眼”。白露这一天,福州人有吃龙眼的传统。人们认为,白露时节吃龙眼有大补身体之功效,吃一颗龙眼就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这听起来是过于夸张了,不过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颗大、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否真正大补,吃了就是好,所以这一习俗就在福州传承了下来。

白露

  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资兴兴宁、三都、寥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尤其是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接人待客必喝“白露米酒”。“程酒”是白露米酒中的精品,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古为贡酒,盛名远播。(水经注》有记载:

  “郴县有禄水,出县东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宋,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馆酝于山下,名日‘程酒’,献同也。”白露米酒的酿制除取水、选定节气分外讲究,方法也非常独特。要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I:3的比例,将白酒倒人糟酒里,装坛待喝。如制程酒,须掺人适量掺子水(掺子加水熬制),然后人坛密封,埋人地下或者窖藏,也有埋入鲜牛栏淤中的,等数年甚至几十年才取出饮用。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人口,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清光绪元年(1875年)纂修的《兴宁县志》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酿可千日,至家而醉”。旧时江浙一带的有些地方也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的酒店里还有零沽的白露米酒,后来渐渐销声匿迹。一些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人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送到城里亲戚朋友家。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吃番薯

  文成县在白露这天有吃番薯的习俗。当地人们认为白露节气吃了番薯,可以使全年吃番薯丝饭后不会返胃酸,并且认为吃番薯可以多生孩子。因而习俗逐渐形成。

收露

  露以秋季的为佳。《本草纲目》称秋露多时,可以用盘收取,煎煮使之稠如怡,可使人延年益寿。秋露寨具肃杀之气,宜于煎制润肺杀祟的药物。

  据说,百草头上的秋露,未干时收取,可以治愈百疾,止消渴,怡心美颜。以露酿酒最为清冽。古人亦常用露做饮料,如《楚辞》中即有诗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山海经》记述:“诸沃之野,摇山之民,甘露是饮。不寿者,八百岁。”《吕氏春秋》载:“伊尹说汤曰,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汉代建有金铜仙人承露盘,魏时铸有擎承露盘的铜柱,都有收取清露的做法。晋代、唐代一般多用清露来润洗眼睛,而且用锦彩制成绣囊,名为眼明囊,或叫承露囊,将其作为互赠的礼物。像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安徽、四川各地,秋天民间就用瓷器收取草头的清露,和以朱砂或者上等的墨汁,点染小孩额头及心窝,称之为天炙,以祛百病。

  清露的功用,往往随植物的票性而各异,大抵百花上的露,令人养颜,柏叶、菖蒲上的露,还可明目。天天早上用清露洗眼睛,效果极佳。韭叶上的清露,可去白斑风,早上涂抹患处即可。凌霄花瓣上的清露,如果进人眼内则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此外,凡是有毒的植物,其枝叶上的清露一定不要取用。本日已在处署之后,朝露正浓,因此可以开始收取备用。

打枣

  枣,性甘平,经常食用可开胃健脾,补中益气。如果人药。可补脾养胃,治疗泻痢,调营卫,疗寒热,主阴衰贫血。产于河北、山东的枣,被称为北枣,有红、黑两种颜色,红色的味道尤为甘美。产于浙江金华一带的枣,被称为南枣,形状长圆,颜色紫红,味道甜中微酸,是枣中的佳品。

  枣可以久藏,生熟都可食用,制成干枣、枣油、枣脯、枣米、枣汤等食品。味道很美。白露前后,就可以收取。《诗经·豳风》中说:“八月剥枣。”明代程羽文的《田家历》也规定农历八月收枣子。山东阳信等县。一般都在秋分八月中旬打枣。

采毛豆

  毛豆以其果实未老而得名,因其壳上都生有细毛,在豆科植物中,是特异的品种。夏种秋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也是寂类。毛豆种类很多,黑皮绿肉的,叫骨裹育;籽粒大而皮开裂的,叫沙仁豆;色黑形小而气味芳香的,叫丝瓜香;籽粒肥大的,叫牛踏青;豆其短密而漂亮的,叫毛柴团;籽粒细而多的,叫英英三;粒大晚成的,叫矮其黄;还有八月白、西风青、山老香等名。毛豆嫩时色绿,老则变黄,经霜打后变枯,俗名黄豆。青嫩的豆荚,可以鲜食,是素肴中的必需食品,以毛豆下酒,也很佳妙。或煮或熏,或晒在阳光下,还可以贮藏。毛豆还是做酱榨油,磨制豆腐,发酵制豉最主要的原料。毛豆的茎又可以作为燃料,其他的用途较少。此时正是收获的旺季,田家采摘毛豆作为节令美食,互相赠送,也是地方的一种特色。

采棉

  棉花不论草棉、木棉,都是入秋开花,棉铃渐次开放之后,就可以随时采收了。十月以后,棉铃逐渐稀少。广东的气候,十二月也是采花期。但像河北的丰润、卢龙,湖北的石首、广济,山东的阳信,广西的隆安,女子一般要在九月收拣棉花,以供纺织,辛勤劳作,昼夜不息。所谓“促织鸣,棉花盛”描绘的就是这种景象。古人曾有诗道:“惊寒灯夜短,半枕动鸡鸣;颠倒衣裳去,田间满钟声。”

  采收棉花宜于在晴天和朝露已干之后进行,因为棉絮潮湿,便容易导致霉烂。

沤麻

  白露节气,人们开始沤麻。麻的种类很多,有大麻、宁麻、苘麻、黄麻、亚麻等。

收蜡

  蜡分为黄蜡、白蜡两种。黄蜡也称为蜂蜡,是蜜蜂的分泌物。采取蜂蜜之后,如果将蜂房洗净,放在热水中煮化或者蒸化,等水中的蜡凝结后即成。若是放在阳光下曝晒,并喷洒清水,使之与空气发生作用,最终完全漂白,就可成为白色。在工业上,蜂蜡与松脂混合,可以制成青铜器物等铸造时的模型。蜡还可以制造蜡纸。除了三四月之外,八九月也是采蜜收蜡的时期。

  白蜡就是白蜡虫所产之蜡,白蜡虫寄生在女贞子和水曲柳等树上,身体能分泌蜡质。白露前后,天气渐渐寒冷,雄虫化成蛹,停止蜡的分泌,此时就可收蜡。出产大量优质蜡虫的地方,满树洁白,晚上看去就如同挂满积雪一样。从树枝上剥下的蜡,放到锅中,加水熬煮,蜡就会浮在水面,将其收到布袋里挤压出蜡质,再倒人盆中,就可凝结成洁白的蜡,可供出售。

  白蜡用途很广,可以制作蜡烛和药丸的蜡壳纸,也是化妆品、装饰品以及玩具的主要原料。

纺织

  此时天气已凉却尚未寒冷,正是女子们全力纺织的时候。月初之时,女子采棉,然后进行纺织,做抵御冬寒的准备。

斗蟋蟀

  蟋蟀也叫趋织,有督促的意思。大概是古人借此勉励女子,要勤于操持劳作。蟋蟀还叫蜻咧,也有称作爱的。南楚称之为王孙。雄虫能鸣善斗,秋夜振翅发声,凄凉清脆,声音悦耳。

  唐代天宝年间,人秋之后,内宫的妃缤常常用小金笼装蟋蟀,放在枕边,晚上听蟋蟀的鸣叫,民间也加以仿效。当时长安的富人,用象牙镂空做成的蟋蟀笼蓄养蟋蟀,以万金之资,换一声之鸣。

  唐代以后,南北各地都有蓄养,以求比赛相斗的乐趣。而对于蟋蟀的研究也与日俱进。

  燕京到了农历七八月,家家都饲喂蟋蟀并让其相斗,称之为斗灿抽。此时,壮汉小孩经常群聚于草丛中,侧着耳朵来回走动,一听到蟋蟀的叫声,就奋身疾奔过去,捕捉后精心地喂养起来。他们认真地辨别蟋蟀的形态、颜色。试探后觉得勇猛普斗则使其出门参加竞赛。

  江南按例在白露前后开始斗蟋蟀的游戏,到了重阳后停止,称之为秋兴,俗名斗赚绩。比赛时,不仅有斗蟋蟀的场子,还有专门的搏斗器具。斗蜘灿的时候,人们提笼相望,成群结队,场面颇为壮观。人们一般将最善斗的蟋娜称为将军,以头大足长为贵,青、黄、红、黑、白等正色为优。相斗的蟋蟀要大小相似,重量相同,势均力敌。先用兰草拂其头部,如果它的触须张开如丝状,就继续用兰草挑逗,使之角斗。两只蟋蟀相搏,赌注往往很高。有好事的人著有《功虫录》,秋天到来,人们必要观看此书,学习其中养蟋娜、斗蟋蟀的方法。

玩时鸟

  黄雀,短尾小鸟,是雀中的一种。吴地的人因为它吃稻谷长得肥壮,称之为稻头雀。八九月间,捕鸟人捉了黄雀,让它立在铁杆杆头,教它衔旗啄铃作为游戏。蓄养驯服后,将它放走还能飞回,称之为唤黄雀。儿童常常喂养黄雀,在它的脚上系上线绳,随身携带。

  北方像北平等地,到了十月以后,会有梧桐鸟等。这种鸟长六七寸,灰身,黑翅,黄嘴,短尾,有人在市场上买回去调教,能够在空中接弹丸,称之为打弹儿。

  交嘴,长四五寸,雄鸟和雌鸟嘴交叉的方向左右不同,可据此判别鸟的性别。交嘴鸟有红、黄两种颜色。驯得好的交嘴鸟,能够开锁衔旗。

  视顶红,比家雀小,头顶红色,其技巧如同交嘴鸟一般,甚至比交嘴还要灵巧。

  老西儿,形如梧桐鸟,黑嘴,与梧桐鸟同样灵巧而价格更便宜。好吃之辈还有吃这种鸟的。

  燕巧儿,形如燕子,也能在空中接弹丸,飞腾的速度特别快。

  以上这些,都是应时而玩的禽类。《燕京杂记》中载:“京师人多养雀,街上闲行,有仲鹰者,有笼百舌者,又有持小竿,系一小鸟,使栖其上者。游手无事,出人必携。每一茶坊,定有数竿,擂于栏外,其鸟有值数十金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白露习俗  白露  白露词条  习俗  习俗词条  白露习俗词条  
茶文化春节

 正月初十十籽节

 俗信正月初十为十籽节。十籽,泛指各种种子,十籽节,也就是种籽节。  相传,很古时候,土地肥沃,无人耕种,是太上老君撒下种籽,长出了庄稼,一禾九茎,枝枝叶叶之间...(展开)

茶文化龙井茶

 43号龙井怎么泡好喝

 龙井4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中选育出来的无性系国家级品种,是西湖龙井中种植最多的品种。西湖龙井茶虽然品质独特,但是要想喝到正宗口味的西湖龙井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