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把二战后的美国生活绘成图表的话,每条有关金钱或可用金钱买到的东西的曲线,都呈急剧上升趋势。这是一座物质主义的数据丰碑。美国通胀调整后的人均收入几乎增长两倍,典型的新造房子面积增加了一倍。以前,双车库是人们的目标;现在,美国几乎是个每户三车的国家。什么都要名牌,个人电子产品和其它半个世纪前不存在的物品,现在都不再高不可攀。无论你如何绘制收入和消费图表,所有的趋势都是向上、向上、向上。但是,如果你把二战后美国人的幸福感画成图表,那些线条就如同大理石桌面那样平直。五十年代“全国民意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美国人把自己描述为“非常幸福”。该中心每隔几年进行相似的调查,到今天,这个百分比基本上没有改变。
Managershare:2015年12月,《时代》杂志作了一次幸福感调查,用词有所改变。17%答复者说,他们“几乎总是”非常幸福;大约60%说自己经常感到幸福。
但是,如果你再绘制一张自1950年来忧郁症发病率图表,它的曲线就显示了一种正在增长的流行疾病。临床忧郁症是两代人之前的3-10倍(根据不同的假设)。哈佛医学院的若诺·凯斯勒最近的研究估计,每年,每15个美国人中有一人会经历一场严重忧郁症发作。这种忧郁症不是指心情恶劣,而是病重得几乎不能起床。我们钱袋和腰包里的钞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可我们并不比以前幸福。对不少人来说,更多的金钱会带来忧郁。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的祖母中有很多经历过经济大萧条和战争,她们当然会告诉我们:金钱买不到幸福。我们并不听她们的话。千千万万的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金钱可以买到的东西,而不是去参加能使生活更富于满足感的活动,如培养友情、帮助别人、建立精神观念。
我们好像都知道金钱买不到快乐。《时代》调查问人们,什么是他们幸福的主要来源?金钱排行第十四。可是我们的所作所为,好像挥一挥信用卡,幸福就来了。宾州大学心理学家马丁·赛利曼说,有太多的美国人认为,昂贵的消费是“通向健康快乐的捷径”。但人们不擅于预测这些捷径会把他们引向何方。
当然,有不少证据表明,贫穷会带来痛苦。鲁特·温霍文是鹿特丹依拉斯穆斯大学的社会学家,他做的几项研究表明,因为不断地遭受挫折和贫穷带来的压力,穷人(在欧洲指年收入在一万美元以下)是不幸福的。不过这一切我们早就知道了。
令人惊奇的是,温霍文还发现,年收入一旦超过一万美元,金钱和幸福就开始脱钩,它们之间就没有很大的关系了。这个研究在美国也复制过,它说明我们祖母的话是有道理的。过去的二十年,大量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说明,在金钱收入和生活幸福感之间并没有很显著的关联。《时代》调查发现,幸福感在年收入达到五万美元时会上升(美国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数在$43000)。过了这个数目,更高的收入就没有了明显的作用。伊利诺伊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华·迪内采访了美国最富裕“福布斯400”里的一些人。他发现,“福布斯400”的幸福感只比普通大众高一点点。经常是,这些富人继续为别人的财富和名望感到妒嫉,所以大笔财产也不能为他们带来快乐感。
这似乎很有道理,有一个社会学家称之为“参考焦虑”现象,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攀比”。根据这个说法,大多数人是通过和别人比较来评判自己的财富的。人们一般不会问自己:我的房子满足了我的需要吗?而是问:我的房子比邻居的更好吗?如果你有一幢二卧室的房子,你周围的人都拥有二卧房子,你的参考焦虑就比较低,你的二卧房子就显得很不错了。但是如果你的二卧房子周围都是三卧、四卧的房子,街角还有人把现有房子拆掉、造一座豪宅,你的参考焦虑就上升了。你祖父母认为很好的这幢二卧房子,忽然就不够好了。这样,你在这座房子上花的钱,就不再为你带来幸福的感觉了。
这种急剧上升的参考焦虑,来自不断增加的收入分布差异。换句话说,富人越来越富,而其他人对这很不满意。在美国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多数人住在小城镇或生活条件都差不多的大城市里,所以参考焦虑就很低。而且,相对来说,以前大多数人对别人的优裕生活了解得很少。
但在最近几十年中,新的经济力量改变了一切。最高5% 的家庭收入急剧增长,产生了一大群人,他们的生活比中产阶级明显富裕,扩大了我们的参考焦虑。这些富裕的少数人,房子越住越大,在每套衣服上花的钱比别人一个月的房租还多。这都助长了中产阶级的焦虑,虽然中产阶级的日子过得并不差。在收入高度均等化的国家如北欧,幸福感经常比收入差异大的国家(如美国)更高。同时,电视和网络使人们更容易地了解富人的生活(不去管他们是否幸福)。你想看看川普的镀金世界吗?打开电视,他会给你看。想知道比尔·盖茨66000平方英尺的大豪宅是什么模样?只需到网上去下载它的平面图!
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现象:在今天财富那么显眼的社会,恰恰是金钱的增长触发了人们的不满足感。对物质的期待不断上升,再多的金钱也只能带来更多的欲望。“人们对物质和和生活经历的欲求和战后的收入同步增长,” 迪内说。人们在经济阶梯上越爬越高,几乎很快就不再对已改善的生活条件感恩,而又去关注自己还没有获得的东西了。假设你在二卧房子里住了好几年,一直在梦想三卧室房子。到你总算得到了三卧室房子时,你会感到幸福吗?不一定。三卧室房子会变得很普通,你又会向往有四卧的房子。
有一个事实很能说明金钱永不使人满足的道理:民意调查表明,无论有什么样的收入水平,美国人都相信要有更多的钱才能过上好日子。甚至那些收入很高的人都说,还需要更多的金钱。似乎我们已经习惯于认为自己钱不够用,虽然客观地说,我们的生活还是很舒适的。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的运气在改善,我们就会有幸福感。华盛顿布鲁金斯学院的经济学家凯洛·格莱姆发现,人们对未来的期待,比目前状况更能影响幸福感。格莱姆认为,生活水平中等、但期待未来日子更好的人们,较之那些现在过得很好、但对未来生活水平的改善没有期待的人们,前者更幸福。想象两个人:一个年收入五万美元、但期待10% 的提薪;另一个收入15万美元,但不会有任何薪金的增长。从财富角度来说,第二个人比第一个人好,但第一个更倾向于对生活有满足感。
你知道吗,美国在近二十年中的收入并没有可观的增长。中产阶级的收入增长几乎停止不前。虽然家庭实际年收入的中位数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高,自1984年来,家庭收入中位数只增加了15% 。这意味着大多数人的日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过得好,但并不期待近期内有继续改善。人们一般会关注负面的现象,而不去理睬正面的状况。
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和美国其它社会幸福的基本指标,自战后时期以来快速、大量地得到改善,似乎不可能再有大踏步的进展。如果典型的新造房子面积为2300平方英尺,如果多于一半的高中毕业生继续升学,如果美国的汽车和货运车比持驾照的人数还多(都是最新的数据),那么这个国家可能更需要稳定和均等,而不是更多的财富。我们习惯于认为,如果每年不挣更多的钱,那一定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头。因为有这种观念,美国的高生活水平很可能反而成了幸福感的障碍。我们迷恋于获取更多,所以不能对已经拥有的东西心存感激。当然,从大局来看,大多数美国人物质条件舒适但仍有牢骚,总比穷困潦倒的状况好。而且不要忘记:八个美国人中有一个是穷人。在美国的富足之中,贫穷仍然是一个赤裸裸的现实。
除了心理学和社会学以外,最后还有一个金钱买不到幸福的原因: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是商店里买不到的。爱、友谊、家庭、尊重、社会地位、生命的意义,这些才是给人带来满足感的根本,是不能用金钱购买的。每个人都需要一定数量的金钱,但追求金钱而非追求意义,必定造成人的不满。太多的美国人把物质主义和工作-消费的循环当作人生的主要目标,然后他们又搞不懂自己为什么不幸福。
注:该文章第一次出现在《时代》2005年1月,后被数个网站纳入“优秀杂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