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团队管理中的可怕误区,你总是陷入其中却懵然不知?

在团队管理中,领导往往不断强调团队利益大于个人利益,要求员工具有为团队而奉献、牺牲自己的精神。以这样的出发点来要求和管理团队,从道理上没有错,可是实际上却步入一个可怕的误区:违背了人性。 人的本性首先是从自我满足做为出发点的,也就是本能中人是自私为己的。

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中,“利他”而活的人,凤毛麟角、为数可数,而且大多还属于高境界高修养的“觉悟者”。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利己”而活的。当然,这也不是说明人就无法“利他”。在不同年代的历史时期,都出现过一些卓越的领导人。他们所打造的高效团队共同特点都是:团队涌现出相对多的人能做到“利他”。

那么,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如何才能够做到?

秘密实际上并不复杂,那就是接受人“利己”本性,并不断满足和鼓励人为了更好的“利己”而开始学会“利他”。事实证明人只有在利己的情况下“利他”才变得坚定而持久。至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要求是不符合人性的,就是有,那也是短暂和少数的,不属于管理范畴。 

这样分析与对照,就知道目前社会、企业为何如此缺乏“利他”的团队精神。根源就在长期以来,我们忽视规律、背离人性,步入“形式主义”口号式的虚假管理中。

那么,如何在团队中塑造持久,大多数人都愿意做到的“利他”团队精神呢?

1、在团队中,需要帮助大家共同认识并且接纳(注意是接纳而非排挤)“利己”属于人性,并不可耻,学会彼此尊重人人都享有“利己”的基本权利。

2、需要让团队成员明白,在社会有限资源中需要学会有节制、有条件、有约束下的“利己”,以及如何通过不断“利他”的情况下,获取更长久、甚至利益最大的“利己”。

3、建立避免过度“利己”,而造成“损人”的约束制度和倡导“利他”也“利己”的激励机制。

4、通过设定共同目标,角色分工,在共同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领导人带头落实执行,通过实践行动与培训形成强大的团队文化。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有了稳定的团队,还会有很多变数,如何保持团队的持久力? 

答案是——激励,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激励,什么样的激励最有效? 

荣誉、金钱、职权?事实上最有效的激励是符合被激励着的当下需求,要是人的需求是一层不变,那么管理或许就简单了,问题是,人的需求是随着成长的而变化的,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内在渴望与动机也不同。 

好在,总体来说需求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需求层次,在这个基础上,我把它提升、简化为二大类别:

结果需求(生理、安全、社会)和过程需求(爱与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相对而言,结果需求注重外部资源、物质获取,过程需求更注重内在成长过程从心理到心灵的内在精神体验感受。 

赫茨伯格双因素论中把结果需求称为保健因素,过程需求称为激励因素,在实际管理中满足结果需求通过“管”(标准、规范、监督、考核等)显得更加有效;而满足过程需求通过“理”(关爱、目标、承诺、培养、沟通、尊重等)更能起到效果。

管理是两条腿,两条腿走路是协调交错走的,但在实际管理中很多人的容易步入管理误区,要么管而理,要么理不用管。 

就像激励管理,也容易被极端化,要么金钱、物质之上,要么精神、心灵第一,事实是:外部物质的获取,如果离开内在成长的定义和认知,不仅不能产生正向激励,反而会把人的心性物化,无法激励,正如老子“五色令人目盲”过多物质导致的是欲望无底线膨胀,不仅是企业,今天很多家庭都用奢侈生活物化自己的孩子,孩子原生驱动力正一点点被蚕食。 

圣人言“厚德载物”,厚德就是成长,唯独你的心智、德行成长,才能承载相应的财富,厚德在前载物在后,所以真正有效的激励是帮助员工健康成长,正确认识物质需求,合理追求人生梦想,“管”“理”并重,平衡发展,才是王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误区  误区词条  陷入  陷入词条  可怕  可怕词条  其中  其中词条  不知  不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