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华为年报透视:焦灼之下的战略机遇期

华为将进入一段焦灼期,但它也在其中把玩着巨大的战略机遇。

这家公司今日发布了2016年年报。全球销售收入52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其中病,运营商业务同比增幅超过20%,企业级、终端业务超过40%。这种体量之下,能有如此数字,非常震撼。

不过仍有不太乐观的信号。而且它不像是2016年独有,更像是未来两到三年的常态。那就是,它的综合毛利下滑,净利371亿元,同比微增0.4%。

考虑到2017甚至2018年的全球经济形势以及诸多市场要素,未来一个周期,华为可能将遭受营收与利润增幅同时放缓的双重压力。

首先是运营商业务。我们看到,全球许多运营商调低了2017年资本开支。比如北美AT&T、Verizon、Comcast等持平。你会说,北美不是华为重镇,欧洲才是。但沃达丰们同样如此。亚洲这边,日本KDDI之前计划新增6%,但已调整为零;NTT DoCoMo未来两年开支则比前两年减少2000亿日元。

更麻烦的信号是,国内三大运营商,2017年资本开支说是3100亿元,同比减少462亿。其中,中移动同比降6%,中国电信同比降8.1%,联通同比下降37.6%。

当然也有运营商提高了预算。比如澳洲电信、意大利电信等。但相比全球范围,只是一丝平衡,可能无法改变整体不乐观。

这会直接影响华为运营商业务。2017年,运营商业务营收即便继续成长,幅度应该很难超越2016年。

当然,手机与企业级业务应该会填补,从而促成整体规模提升。2017年,尽管整个外部形势不利,华为企业级业务,一定还会有相当程度的增幅,这个周期,整个中国已经处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供应侧改革语境中,确实是华为互联网、软件及服务形态产品的最好时光;而华为手机出货应该至少与去年持平甚至还能超越。它们能扮演推动华为成长的力量,尤其是后者。

但尴尬的是,华为综合毛利可能会再度面临考验。最后一天担任这一轮轮值CEO的徐直军表示,2016年,华为终端规模增长导致销售成本大增,拉低整体毛利。2017年,华为手机提价,可能会有不错的利润空间,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也非常难说利润结果。

这不是徐直军一个人的感受。任正非前段时间也曾对余承东发出批评。余承东的回应是,让利渠道很多。这表述其实很矛盾。华为手机过去就是社会化渠道不利。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份,如果单方削弱渠道利益,可能引发合作矛盾。

说到这一点,徐直军表态其实已经非常不客气。我记得很清楚,去年在分析师大会上饭,当记者追问终端如何盈利时,他如此回应:“这个得问余承东。”

而今年,他的回答同样如此。这说明,截至目前,华为终端想在规模增长、毛利提升之间做出好的平衡,还很难。

我相信,2017年,余承东肯定是压力山大。

其实你能从华为终端近期产品策略上感受到不同。过去它的硬件简直冗余,存储、电池容量都很阔绰,而今它开始控制供应链,尝试从硬件溢价过渡到品牌溢价。这一步确实合乎产业逻辑,但能否驱动更大规模出货,同时创造较大毛利空间,还需要耐心等待。我个人的判断是,一点不乐观。

我甚至判断,未来2到3年,整个华为集团,都会处于营收与整体获利增幅放缓双重压力之下。

那么,华为是否就陷入了一种不可逆的情境中?

这要看你怎么观察一家企业的发展。你是期望它一直飞奔然后突然高崖坠落折腾再起,还是期望放缓节奏牺牲短期业绩锻炼内容走出焦灼走过无人区迎接下一个世代?

过去两年,它的规模狂飙突进,加上毛利、技术、品牌、对外传播的画风与尺度,多个层面光鲜靓丽,获赞无数,已严重审美疲劳。虽然谈不上什么迷失,但它似乎却在持续透支着积累,文化、价值观、组织管理都面临巨大考验。

当然更愿看到华为走第二条道路。如此审视它,我觉得,它前面的道路远没有尽头。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眼前一段应该称得上焦灼期,也可以称为转换期。从传统IT与互联网时代的ICT基础设施,过渡到未来物联网、全链接时代的新型ICT基础设施,需要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不像过去那样,主要针对运营商,而是涉及更广泛的产业群、企业群,以及大众生活。它本质上是一次全面的云化进程,涉及整个社会的理念革新。它不可能由华为独立完成,这是一个全新的生态时代。

但无论是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我还是相当看好它。

一是29年来战略聚焦数据传送管道,研发持续高强度投入,各个细分领域的突破仍然十分可观。

前段时间,某机构披露了华为在欧洲市场的专利布局,加上过去半年z走向海外前线听炮火的动作,以及最近在全球市场的open-lab大规模落地动作,应该说,华为多版块业务并没有瓦解它的战略专注。

二是商业模式,它的垂直整合能力强。截至目前,如果考察综合性的ICT能力,华为在全球产业中的地位仍在进一步提升。

你能从单一维度寻找到许多对手。比如爱立信、思科在通信业;英特尔、高通、Nvidia在芯片领域;IBM、甲骨文在服务器等领域,甲骨文、IBM、微软、SAP等在软件领域,苹果与三星在手机领域,都能让华为吃许多苦头。但若要站在整个产业链维度,尤其是“云管端”以及复杂的增值服务上,这类企业未来越来越职能参与局部竞争,你在市场已很难找到第二家整体足以匹敌的对手了。

如此,华为的价值链更长,加上它不断强化的技术研发、开放、被集成战略,它在全球市场的参与感越来越强。当然,短期内,美国市场除外。

华为生成这种商业模式绝不偶然,而是一个新旧经济融合趋势的产物。这个融合的进程里,需要有一种垂直整合企业组织,以便更能高效、强力、甘冒风险地打开下一个窗口期。

三、华为全球市场布局整体均衡,更有中国市场后盾,抗风险能力强。

过去多年华为更多依赖欧洲,但2014年以来,它在本地冲刺非常快。2016年年报,我们能看出,运营商、企业级业务、手机等都享受了本地市场巨大红利。

尽管竞争激烈,2017年面临许多不确定性,但可见的未来,中国市场的绝对规模,仍将扮演它的后盾。

美国市场暂时无法壮大。我相信,未来的5G时代,行业、区域国家必须大规模融合、互动才能发挥效能,美国如果继续封锁市场,一定会遭遇艰难的挑战。它反而会给华为创造更大的参与机会。

四、华为诸多业务板块,已经像马云为阿里版块描述的“履带战略”一样,有一种稳定的生态特征。

5G正式开启前,管道会继续扩充,但运营商业务可以看得见未来。它的特征是稳定成长,增幅有限;华为终端会继续成长,到达一个高点后会调整、优化商业模式;而在我眼里,这个周期,华为的企业级业务有望获得巨大成就。去年的增幅,超过40%,非常罕见。当然你会说,基数小。但400多亿的绝对值已经不小。你看看中国有几家同类企业营收超过这个数据的?在本地,它已是个庞然大物。未来几年,它的增幅应该还会维持相当的数字。

5G开启之后,华为的“履带战略”会重新转换,运营商业务会再度迎来一次巨大的扩张。它体现为无所不在的链接能力。物联网与全面云化会驱动整个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周期;随之而来的是无数碎片化的终端,我相信届时大众生活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过度依赖手机,整个终端会有几何级的扩充。华为一定会涉入更多终端市场;而企业级业务,也会在多重链接支撑与终端用户诉求驱动下,再度发生所谓供应侧的变革,从而获得更大规模的壮大。

这是一种结构的轮换,我相信会持续、反复发生。只是说,华为未必每一轮都能抓住产业的节奏,持续扮演引领者。

在我看来,未来华为真正强大的对手,可能不再是上面单一的企业,而是一个个产业联盟,或者生态组织。比如甲骨文最近正在收购埃森哲,可能会冲击部分关键行业市场。但我预判的更大竞争格局是,华为会遭遇阿里、谷歌、亚马逊、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挑战。在这个pre-5G周期,后者一定会与上述企业群,尤其是全球运营商、上下游之间发生整合,从而生成不同于华为现在的生态。

五、以上层面当然更多侧重战略,从战术上来说,华为对于业务的定位也很精准。它在4G上的持续耕耘、4.5G上的务实定义,乃至5G生态上的提前渗透——你看看它在各大主力市场的国际标准组织的参与度,不是吹的。当然还有物联网、数字化转型下的云化、大视频、大应用、人工智能,以及它描述的ROADS路径,确实吻合着这个周期的产业演进。

你分开来看华为的每个战术,其实都是目前比较热的概念。只是,它用自己整体的战略包装起来,你一眼看不到背后对应的技术、产品、方案优势。

所以,回到眼前,站在这2017年的春天,再审视华为2016年的财报,尽管有多重不利信号,并可能体现在2017、2018财年,但若站在未来格局,无论风险还是短暂的商机,这都是一朵朵的小浪花而已。而巨大的产业机遇,则隐含在这段大约3年的焦灼期背后。

这个阶段,越是波折多多,整合多多,调整多多,越能尽快适应未来周期的挑战。虽然我们没法给出确切的格局,也无从判断华为自身3年后的真实面,但若从现有的市场要素看,确实也很难找到比它更有机会的企业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华为  华为词条  焦灼  焦灼词条  年报  年报词条  透视  透视词条  机遇  机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