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三届中国高校青年领袖峰会上,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做了题为《创业成功的逻辑》的主体演讲,谈了他20多年来对创业的一系列感受。
以下为阎焱演讲实录整理:
现在是创业最好的时代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时代? 狄更斯他说“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创业成了时尚,成了运动,这么多人坐在这儿就是一个证明。20多年前,我开始在中国做风险投资,当时我们被叫做皮包公司,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叫风险投资,我们又特别符合皮包公司的说法,因为我们到哪儿背一个包、一个电脑,老告诉人家我们有钱能做投资,但是人家见你房子也没有地也没有,所以大家叫我们叫皮包公司。
但是,没想到20年以后风险投资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国满大街几乎撞到一个人都是搞投资的了。所以我引用网上一句话,说放高利贷的叫P2P,乞讨的改叫众筹,统计的改叫大数据分析,忽悠的改叫互联网思维,做耳机改叫可穿戴设备,办公室出租的叫孵化器,看场子收保护费叫平台战略,搅局的叫颠覆式创新,借钱给靠谱朋友叫天使投资,借钱给不靠谱的朋友叫做风险投资。
但是,这确实又是一个最好的年代。因为:
第一,创业潮。从总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鼓励创业创新;
第二,钱多。我不久前去一趟武汉,武汉一个城市就2000亿投资资金,这不光中国历史上,这是在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估计也会后无来者。
第三,为什么是创业最好的年代?就是互联网大大降低了创业启动成本。不久之前我看到北大一个学弟他们做手游公司,一个季度已经有3000多万收入,但是他们并没有办公室,就是在宿舍里面可以开始。我记得最早我们提出创业团队的时候,就是在斯坦福提出的,当时我们觉得非常了不起,我觉得互联网出现,将来可以很多人不用租办公室和不用租地方。
第四个,角色模范多。现在我们年轻人创业时的模范是谁?是雷军、马云、马化腾等等。
现在是创业最坏的时代
但是,现在也创业是最坏的时代。因为创业成了风尚、成了运动,因为人们都相信风来了猪也能飞,于是等风、跟风、忽悠成了眼下创业的新常态。
这是一个“自拍和自拍杆的年代”,我们都在无休止的关注着自己,而这种自我迷恋忽略了他人的存在,导致社会冷漠。互联网企业急速增长使得大多数人都相信烧钱是可以烧出极致的。速食文化的氛围使得创业者寻求快速成功,而忘记了创业真正需要的坚持和奋斗,创业企业在点击率、用户数、转换率、融资额额等基本数据上夸大、造假几乎成了互联网企业的常态。在创业的热潮下,我们看到大量的P2P公司倒闭,或濒临倒闭。投资领域的跟风,有助于提高创业的成活率,但是未必能够提高创新率。
创业过程中包括了很多不眠之夜
这是我们今天主要的话题。首先说什么是创业?创业其实就是自己干。但是如果从更严谨一点定义来说,创业是指创业者发现机遇并把机遇变成商业价值的过程。
什么是创业成功?我们讲成功,从一个机构投资者角度来讲,不是说一个夫妻在街上摆摊赚点钱就是成功,我们讲的是一个组织,我们讲的是一个持续增长并且盈利的商业机构的成功,通常一个标志是可以被上市或者收购兼并。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创业成功概率非常低,不到1%,全世界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创业需要哪些基本要素?我想有几个东西:
第一,需要Vision,需要眼光。
我们创业的成功就是在很多大量的俗人没有看到的时候能够抓住机遇,你看得到未来的方向。比如说阿里,我记得在2001年的时候,那时候我在阿里做董事,马云就跟所有人说,尽管那时候他发不出工资来,他告诉所有人我要想让世界没有难做的生意。他在浙江的小市场看到要做一桩国际上的大生意那么难,他希望借助于互联网平台,让做到让全世界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就是VISION;
第二,是把机遇变成商业价值的过程;
第三,组织能力。
因为创业不是一个人去干,需要一群人去干,因此,需要很强的组织能力。在我们过去投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这些成功的企业家,绝大部分都是在学校里面做过学生干部,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在大学时你是没有钱的,所以你需要你的说服力、组织能力、人格魅力去把所有的同学们攒在一块儿,跟你一块儿做你想做的事情。
创业未必创新,而且创新也未必创造商业价值。
我们怎么样才能创造价值?在中国,大概有两方面:
第一,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
第二,是以更低的成本和价格给用户提供同样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在过去30多年里面坦率讲,中国真正具有原创性技术的东西非常之少,即使是今天,依然如此,中国更多是去模仿别人,有些人做得好一些,有些人做得差一些。
从我们基金角度来讲,我看到很多中国年轻人在中国创业,其实有科技的创新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商业模式创新,说句好听的是创新,说白点多数都是复制。从投资角度看,绝大多数事件不重要,只有那么少数事件会影响整个群体的进程和价值。比如说我们现在有四期美元基金,从十七八年以前开始,我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每一期会有一个项目特别好,它基本上决定这一期整个的基金价值。这也反应了我们在创业成功中间,比如一百个人创业,可能其中一个公司的价值占了一百个人中价值的80%-90%。
从历史和统计数据来看创业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因为很简单,企业的成功需要在很长的时间里作出正确决策,企业失败在一件事情上决策。从本质上来说创业是一个非常自我的过程,它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比如说我曾经收到一个女创业者的抱怨,她说阎总我老给你打电话你老不接,她说我每天这么晚十二点钟睡觉,你一点都不同情。我说我一点都不同情,两个原因:
第一,我也是这样,我做了几十年投资了还是这样,但我从来没有抱怨过任何人;
第二,当你选择创业,你要想明白你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你的创业过程中就包括了早起晚睡,包括了很多不眠之夜。
作为成年人当你做出了成熟的决定以后,你不能抱怨任何人,所以如果这种事情你不能够经受你就不要去碰,就这么简单。
在论述创业精神的时候,在理论上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者精神的是一个哈弗大学的经济学学家叫熊比特。他说首创精神、强烈的成功欲、冒险精神、以苦为乐、精明理智、事业心是创业者的必备品质。时下,很多创业者的创业动机是源自于对财富和名声的渴望,而大多数成功创业者追求的是理想和超越的东西。
现在很多人说我们要拥抱90后,为什么?真正的逻辑在于,再过十年以后90后都变成中年人。我们统计发现,真正成功概率比较高的创业者年龄在30到38岁之间,在第三次创业成功率最高,而不是第一次创业。你刚出校门创业就成功概率一定会超过有很多年工作经验的吗?不可能的事儿。
成功创业者的DNA
那么成功创业者的共性是什么?我认为成功的创业者有一些共性的东西。
第一,巴非特讲的,你要找到长长的雪道。
长长的雪道是什么,就是你的目标市场要大;
第二,商业模式的可延展性。
这句话比较拗口一些,指的是互联网企业本质的东西,为什么它的Vision比传统行业高很多?最简单的原因是它的商业模弹性要比传统创业大很多;
第三,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我们经常碰到很多的创业者来跟我们讲他的项目,我们问他怎么赚钱,他20分钟也说不清楚,我认为投资机构不是慈善机构,企业一定要赚钱,如果你不是赚钱的企业,你可能要回去思考一下,这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专注。
一个企业倒闭70%以上是现金流出现问题。我们很多商科的人都知道,很多企业喜欢做的东西比较多,一下摊子铺得很大,导致企业现金流问题;
第五,善于抓住时机。
时间就是一切,对于商机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互联网有很多先烈,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把握最佳发展时机。在中国,要领先市场0.5步。
第六,要有好的领袖。
但是,有了这些好的DNA之后这个企业是否一定可以成功?答案未必。这就是创业和投资的奥妙所在。从本质上来说,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是在寻找充分条件。巴非特花了将近60多年时间,我也花了20多年时间,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依然没有找到一个企业成功充分的条件,但是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些必要的条件。非常重要的一点,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跟商业模式、现金流有关,而且和创业者的人格和品质相关度极高。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创业对创业者的人格需求到底有哪些。
第一,一个创业者首先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如果你不做一个诚实的人,无论你做得怎么样,你最后成功的概率非常小;
第二,要有超越的情怀。
你是个坏人、是个土匪一样可以赚钱,但是你做不大。一个企业能否做大,与一个创业者的情怀有非常大的关系。比如说马云,我2000年到2004年做阿里的董事,大家看到阿里巴巴是个伟大的公司,当年却不是这样。但是,即使是他都发不出工资来的时候,马云永远有超越的情怀,他就是想让世界上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我亲眼看他一步一步走过来;
第三,Believe。
相信这点非常重要,创业者要做一个理想主义者。我认为中国当代最大的问题,尤其在高校学生中间,就是人们太实在、太世俗,如果在你们这一代人身上没有一种理想者的情怀,中国的未来再鼓励创业也基本没戏。
最后,独立思考。
创业不是盲目行为,我看很多创业者喜欢“抱在一起”,我记得原来一个公司喜欢像军队一样喊口号,没多久就破产了。其实创业过程中,更多是要学会和孤独相处。因为我们很多时候作为一个CEO,你是没有办法跟别人分担这种孤独的,最主要的决策一定是你要拿。
创造和创新能力需要独立思考,而独立思的前提是思想的自由。在今天的中国,能够做到独立思考非常不容易。但是,你想成为一个有超越思想的创业者,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和思想的自由,缺乏独立思考的运动式创业一定是对社会资源最大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