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里,996工作制热度一直不减,每天都有花式新闻送996模式上热搜。
4月11日,马云在阿里巴巴的内部交流会上,也谈到了996,他觉得,能够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报,他说:
“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我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x12以上。我很幸运,我没有后悔12x12,我从没有改变过自己这一点。所以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
年轻时候不奋斗,年纪大了想奋斗也没机会,能在中国最好的公司996是你的成功,是你的福气。马云的话有其道理,但也有很多不认同的观点:进大公司有期权、有高薪、有地位都是福报了,那进不了的人的福报在哪儿呢?他们的娱乐时间被剥削,家庭休闲时间一概没有,难道各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和耷拉到脸颊的眼袋才是吗?另外,进了BAT享受996就真的是一种福报了么?如何定义福报?
目前,整体而言大众对996还是持抵制的态度,大家不认同这种不符合员工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工作时间安排。
所谓996工作制度就是每天早九点到晚九点,每周工作6天,这样算一周工作72小时。不过让员工们差点揭竿而起的,不是这肉眼可见的72小时,而是一种随时在线、随叫随到的工作状态,和各种各样难以界定的隐性加班。关键是,这种加班文化一旦形成,员工们加班就是理所当然,而且拿不到相应的报酬。
都是谁在996呢?996.ICU(也就是工作从上午9点上班到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生病了就住进ICU)的发起者,是一批痛恨加班文化的程序员。
从行业来讲,互联网企业推行这种工作制最明目张胆,其他行业秘而不宣,甚至改头换面。比如前段时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从2019年2月起实行“灵活工作”制度。
那不是很好吗?No!灵活的本意,是你不必打卡了,在家里加班或者在客户那里加班我都不知道了哦,加班费什么的不会计算了哦!
公司把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让员工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工作,还可以免去差旅费等费用报销,收获一个“人性化”的好名声。
而员工可能面临的是:无限期加班。
鼓励加班看似是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做出的一种制度调整,但过犹不及。
过度加班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来看,不仅不会带来盈利,甚至会带来双输的局面。因为成本实在太高了!
无论哪个企业,想实施996是有很高代价的。
01、商业代价
不只是在国内,不少国外的互联网大佬也加入了声讨996的行列。
近日,Python之父也关注此事,并称要列出推行996制度公司的清单,拒绝与他们开展业务。
有996企业跳出来反驳:硅谷也加班!
不过,此加班非彼加班。
996的确是硅谷人的常态,也是华尔街人的常态,但是,他们是自愿的。
高科技行业和金融行业,在美国的平均收入是人均收入的四五倍,愿意进入其中的人心里都很清楚,在硅谷工作就得自愿付出,因为同时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这跟公司要求强制加班明显是两个概念。一旦员工被强制加班,很容易陷入假装忙碌的状态,疲于应付,对工作认可度下降,自然也无法正常输出价值。能创造价值的工作,叫做深度工作,对认知要求极高,不易复制;相反那些容易复制又不能创造价值的工作,叫做肤浅工作。
人才资源的输出质量都下降了,硬凹那些工作时长又有何意义呢?就好比每个人的大脑CPU只选择性运转一部分,这是多么大的资源浪费!
你说欧美国家和我们价值观不一样,没办法比较代价的高低。那我们来看看亚洲的“过来人”日本——这个以加班文化著称的国家有没有996?
这就得计算另一个代价了。
02、社会代价
微博有个话题讨论高达2.2亿阅读量,2.2万人参与讨论:“”辈996吓到日本年轻人:宁可不婚不育不买房,也不要拼命。”
社会学者李春玲与旅日作家萨苏分析日本格差社会:从社会学看,996在日本很失败,拼命工作拼命赚钱的“过劳日本”和今天的“低欲望日本”密切相关:年轻人看到父辈那么拼命却老来如此,索性选低欲望,选不拼不婚不育。
整整两代人,前后近两百年,一代人过劳怕的心理压抑,要靠另一代人去偿还。
你的孩子在你的拼搏中看不到任何幸福感和认同感,并发誓绝对不像你那样把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佛系地对待工作和生活,毫无激情可言,寡淡地过完一生。社会心态的代际传递是一种何其高昂的代价!
具体到每个996的人而言,假如真的生病要进ICU,进了才发现,公司医保没给交足,卡着政策要求的最低线来缴纳的,那才是伤身又伤心。
这就好比两个人谈恋爱,得给对方足够的安全感,对方才会展现最好的自己,温暖和安全感是相互的。
我愿意把青春和精力都献给工作,希望公司能够越来越好,但是公司呢?
996背后折射出的贪婪思维,让员工无法安安心心地和公司“恋爱”。
03、法律代价
杭州有赞公司在公司年会上宣布,将实行“996”工作制度。有网友认为,这是公然叫板劳动法。
我国的《劳动法》规定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周平均工时不超44小时。
面对质疑,有赞CEO白鸦在朋友圈回应称:“几年后回头看,这绝对是好事”。
不过,有赞公司此举还是遭到了劳动法律师、专家的批评,甚至遭到了举报。杭州市西湖区劳动监察大队表示,已展开调查,如发现该企业有违法加班行为将依法查处。
违反法律的代价实在高昂。
法律经济学里有个重要原则:社会财富最大化、社会代价最小化原则。
社会资源的有限,我们无法不计代价地追求绝对公平正义。
我们能理解企业在竞争白热化阶段那颗想赢的的心,作为员工,陪企业苦一阵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一旦危机来了就先盘剥员工嫁妆的思维方式,跟着你别说有肉吃了,先被当成肉吃了还差不多。
可是,一旦你越界了,法律不会答应。
04、除了996 没有别的招可用了吗?隔壁的好公司长啥样?
真正优秀的企业,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激发员工活力上,放在创新制度、管理模式,提高医疗保障上——他们在“人”这个字上,做足了文章。
星巴克的员工,不叫伙计,而叫“伙伴”。2008年,星巴克的股价跌破了 7 美元,比起 2006 年的高点,它已经下跌了80%以上。
很多股东强烈要求削减员工的医保开支,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星巴克每年为员工花在医保上的钱,比买咖啡花的钱还多。
但是星巴克没有只想着节流,而从“开源”上着手,开始卖速溶咖啡,2011 年,星巴克开始了长达 30 个月的创纪录营收。
从 2017年6月开始,在星巴克中国工作两年以上的、符合条件的员工,公司会为他们的父母提供大病医疗保险,这样的伙伴数量超过 14000 人。星巴克创始人说:“我们只做一件事,就是投资于人。”
在员工的个人成长上,星巴克也毫不吝啬,没有让员工陷入瞎忙不思考的状态,而是开启了“大学成就计划”,和在线学位课程口碑高的大学合作。
从 2014 年起,星巴克为想开始大学学业的员工,提供至少 42% 的学费,其中大三和大四这两年的学费全免。
同时,公司为每一个学生员工都配备3名学习顾问,从注册申请到成功毕业,提供全程的指导和服务。
让员工后顾无忧地奋斗,提供充分的成长土壤,这才是“王炸组合”。
最后,引用美剧《亿万》(第二季)当中泰勒和老板谈薪酬的场景。
那时,泰勒还是一个实习生,但对于公司发展颇具价值。老板开出了百万薪酬,泰勒没有同意,她提议平均到每周,报出时薪“114.47”,比老板计算的“240.38”少一半。
老板很惊讶,说:“你一周工作80小时吗?”泰勒说:“不,一周有168小时,那才是你要支付的,所有时间,每时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