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中美关系就因冷战、贸易禁运等蒙上阴影。两个大国在朝鲜战争的战场上兵戎相见之后的20多年里,再也没有任何美国官方代表团出访中国。到了1971年,两国都不约而同地想要开启对话。中国同苏联的同盟关系变得紧张,一系列暴力的边境冲突也开始出现。与此同时,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也将到访中国摆在他任期内显要的议程位置。1967年,尼克松写道,“我们不能让中国永久排除在国际大家庭之外。”
两个国家终于开始了秘密交流,但是两国关系真正开始出现突破却是因为一对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相遇。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19岁的美国球手格伦·科恩误打误撞上了中国队的班车。当时的中国人都会对这名头发蓬松的美国人投去质疑的目光,但是庄则栋却上前和科恩握手,并通过翻译与之交谈。这位伟大的球员甚至赠予了科恩一件富有中国特色的杭州织锦:黄山风光。作为回赠,自诩为嬉皮士的科恩则在第二天将印有和平标志和披头士歌词“Let It Be”的T恤衫赠予了庄则栋。摄影师记录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幕,自此,中美两队之间令人意想不到的对话交流在球赛期间开展起来。
庄则栋和其余中国球员参赛前有明文规定禁止同对方交流。在得知双方交换礼物后,毛主席认为这是一个政治机会。“庄则栋不仅仅是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更是一个出色的外交人员。”几天后,正当美国乒乓球队准备回国时,毛主席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邀请美国代表访问中国,并承担一切费用。同大使馆确认完毕后,美国运动员同意了此次访问。“我简直又高兴又意外,”尼克松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表示,从未料到与中国关系的突破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实现。
1971年4月10日,当15名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球队领导及配偶从香港进入内地时,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美国代表们来自各个领域,包括科恩、大学教授、圭亚那移民再到高中生。严格意义上讲,没有任何一名运动员是擅长乒乓球的,当时美国男队在世界仅排名第24,而且大多数人都是借钱去日本参赛的。然而参加完比赛的短短几天后,他们出人意料地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美国最重要的外交使者。西方记者被安排负责跟踪每位运动员的行踪,还有一些球员受邀成为某些杂志和报纸的通讯员。
美国队花了10天游览了中国的广州、北京和上海。“这里所有的一切都跟我以前看到的完全不一样,”球员蒂姆·博甘在接受《纽约时报》的访问时说道,“街道不一样,食物不一样。当然,人也不一样。自行车也不一样。”这些美国球员受到的接待标准跟政界名流一样高档;然而冷战的气氛却还没有远离。到处都是毛主席的海报和雕像,以及广播里不停播放的军乐。在一次中转时,代表团团长格雷姆·斯廷霍文注意到“欢迎美国代表团”的条幅被挂在写着“打倒美国压迫者!打倒他们的走狗!”标语的墙上。
在北京,除了参观长城、颐和园,听了革命样板戏,美国球员还参加了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为主题的一系列乒乓球赛。显然,世界级的中国球员在这次比赛中很给美国队面子。他们在随意赢了大多数比赛的同时,还让对方发扬了运动员精神。“我知道,我不单单是去那儿打球的,”中国球员郑敏之后来对《纽约时报》说,“更重要的是要取得传统外交途径没能实现的成果。”
美方此次出访在人民大会堂达到访问的高潮,时任总理周恩来参加了会议,他对球员们开启了“中美两国人民交流的新篇章”予以祝贺。当天的活动也不乏轻松的时刻。在此次访华中因为显眼的小黄帽和牛仔裤成为媒体焦点的科恩举手发言,他问周总理如何看待美国嬉皮士运动。周总理思考片刻后答道,青年们对现状不满,正在寻求真理,在思想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物。“我们年轻的时候,就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办法。”他说。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在当年4月17日离开内地,返回香港。从那之后,正如《时代》杂志说的一样,乒乓球声响彻世界,中美两国已经取得了这次活动的成果。4月14日,美国球员会见周总理的同一天,尼克松宣布解除对中国旅游和贸易的禁令。中美两国政府也立即开启了全新的交流。7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秘密访华。
此次“乒乓外交”的影响持续到了下一年。作为对美国访华的回应,中国政府同样派出了自己的乒乓球队,对美国的八个城市进行了访问。值得一提的是,1972年2月,尼克松破天荒访问中国,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到访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称访华的八天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在那一周里,尼克松会见了毛主席和周总理,为两国邦交正常化迈出了第一步。多年后,在回忆此次访华时,尼克松表示中国领导人对“乒乓球队访华为两国关系带来的突破很高兴。他们对达到的效果非常满意。”
或许,对此次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描述最贴切的一个比喻就是毛主席自己形容的那样:“小球转动大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