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让职业兴趣追着你跑吧!

在2004年春天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大学四年级待毕业学生,也正面临着一个关乎我将来的职业生涯抉择时刻。当时的微软公司向我提供了一个职位,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课程也接受了我的申请。并且,我刚发行第一部非小说作品,这也为我开启了全职作家之路。微软电脑工程师、PHD、职业作家,这是三个截然不同的职业道路,我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

对于众多同龄人来说,这个选择一定充满不安。成长起来,辅导员、职业建议书籍、新闻媒体这样告诉我们,其他人则建议根据兴趣选择。这样的建议假设我们都拥有依然存在并急待发现的兴趣。如果我们有勇气去发现所谓的兴趣并将之运用于生活,用于思考,我们会活得快乐。如果我们缺乏这样的勇气,那我们将会变得无趣、缺憾----或更糟,像在法学院一样。

对小部分人来说,这种建议行得通,因为他们有明确对的兴趣。也许他们一直都想成为医生、作家、音乐家,诸如此类,根本不能想象其他的职业。

但是这一哲学会给剩下的我们带来很大压力,而且这一哲学也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如果不谨慎选择,最终我们会迷失自己真正的兴趣。甚至在做过选择之后,我们仍不能逃逃脱选择后的结果。每当工作变得繁重,我们就会陷入无尽的责难中,对大多数人来说重点在于一个令人不快且难以回答的问题:”这真是我想做的吗?“这样的疑问将导致无止尽的忧虑和不断跳槽。

当我大四考虑就业选择时,我了解所有关于狂热的兴趣及其要求。但我选择了忽视。这种驱使我做出选择的不寻常的职业哲学是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前提:这些促使人们喜爱工作的特征很普通而且与工作的种类并无关系。这些特征包括一种自我意识,对自己擅长的事情的感悟,和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几十年来,对于工作场所动力的调查也验证了这一前提。(丹尼尔 皮克的著作《动力》里对于这一文学现象提供了很好的总结。)

这些特征在很多工作中都可以看到,但都是通过努力获得的。提高有价值的技巧很困难而且花费时间。对于得到新职位的一些人来说,真正的问题不是,“这份工作能给我什么?”,而是,“我能为这份工作提供什么?”

回到我的故事,经过短暂的考虑我决定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忠实于本人的非寻常的职业哲学,我很自信这三个职业选择都可以转化为兴趣的源泉,而且这种自信让我不担心会做错决定。最终选择区麻省,主要是因为对东部沿海的些微偏爱,而且我一直很满足于出发去接近西雅图的微软总部。或者,我可以用第一本书的预付款找一个安静的小镇来进行文学创作。

在研究生的头几年,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可动摇的信念,关于我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的信念。刚开始,博士生培训课程很困难。你还没有足够的技巧来参与文学研究,文学研究很辛苦。在一个像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地方,周围都是精英,这让你常常还以自己是否属于这里。如果我曾经遵循了传统的“跟随自己的兴趣”这一理论,我可能早就在头几年就离开了,担心自己并喜欢日常工作。但我知道自我满足感会随着时间增长,就像我会更擅长自己的工作。所以我努力工作,能力也得到提升,包括存在感。

现在,我是乔治城大学的一名计算机科学教师,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在我的经历里最重要的一课是关于对于工作的热爱与早期我想成为教师的意愿并无关系。我选择这条路并没什么特殊的原因。关键是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对于其他总是想知道是否在别处会有更好的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我这样建议:兴趣不是你该遵循的东西,而是该追随你就像你把它应用于困难的工作中使之变成有价值的。

译者 quinne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让职业兴趣追着你跑吧!  兴趣  兴趣词条  职业  职业词条  
综合管理竞争

 同学聚会守则

虽然同学聚会对很多人来讲就像个魔咒,但一直不去终究是违反人际关系原则;其实也真不必逃避,坦然虽然需要底气,心态却可以战胜一切。不知谁(据google&baidu...(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