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按部就班的生活成长的过程中,某一天或者某个阶段意识到自己缺少对很多领域的了解涉猎。就像一位常年在小河里乘着竹筏打渔的渔夫,突然被丢掷在汪洋大海中,感到手足无措一样。但人类就是如此的卓越不凡,既能够在河流中徜徉,也能经得起滔天海浪。
愈是明白数千年灿烂知识文化的广袤,就愈是拥有对未知的敬畏。没有人能够在一生掌握全人类所有的文明积累,皓首穷经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很容易接触到各领域各层次的人,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就能勾勒出显性的未知。与人为友,让未知变可知。
面对浩繁的未知和已知,有两条路在人们面前:1、未知不可知,不求知;2、知其不可知,求知。换句话说,人永远不能客观认识这个世界,因为你无法认识完全这个世界。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与执着。当悟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便不再犹豫。
我关心自己超过外物,由此经常后知后觉。当我意识到自己很贫乏的时候,发现周遭的人更加贫乏,这让人很困惑,为什么他们所理解的领域是那样的狭窄,对常见的即使如历史、民俗也毫不感兴趣。即使迁就着对方的了解范围,却也能常常辨识到其对该领域的常识性错误。这种不求甚解到匮乏的程度无法让人接受。
读书时,常通过各种渠道寻求自己想要了解学习的一些技能,譬如平面设计、视频剪辑、web技术等。但这些都属于技能层面的知识。后来我在微博、百科类网站,查询和求证,但总觉得缺少一个社区的氛围,缺少求知思考的学习氛围。当2012年开始习惯泡知乎之后,发现了微博之外的另一个天地。在那里总算是找到了我一直追寻,却不知道何种形态的互联网产品。
知乎作为社区化问答平台,它初始用户群奠定了其高品质原创答案的基础。知乎形成了其严肃、认真、独立的思考态度。在人们关心的问题上,不太容易被想当然的答案覆盖,不同观点的交锋和斧正,让知乎的问答走在一条辨证和不断趋向完美的道路上。这样的社区文化,在中国互联网中非常难得,希望其能够继续保持书卷气,而不会因为扩大用户群,而丧失产品的协调性。
知乎和微博,是我基本每天都会去访问的社区平台,均积极参与其中。会在微博上发表观点,推荐内容,也会在知乎上回答问题,感谢赞同他人的贡献。微博交杂在熟人和基于认同关系的网友内容链中,看到了最为丰富和热闹的人生百态。而知乎,更多的是以问题为中心,以网友为辅线的思考脉络。
很容易能够在微博上看到浅薄和过激的言论(尤其是无责任的谣言让人憎恶不已),但同时也能看到诸多精彩的真理与偏见的交锋。微博犹如红尘,知乎犹如书院,行走于熙熙攘攘的社会,在书桌上提炼观点和辨证地思考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这个可认知世界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逐渐能够得到自己的判断,且坚信其正确性,无碍于是否为大众或小众观点。善于汲取知识和努力思考的人,并不偏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常常审视自己的结论,也是学习的一部分。今天观花是花,或许明天看花非花。
当我欲求反驳他人观点时,需要站在其思考逻辑下进行推理,以反思我的观点是否行得通。他人并非自己,他所理解所经历的生活,并非我所熟知。因而出现一个问题,即使我努力尝试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是否真的有能力有足够的认识,从第三方看待同一个事物。
也许对方是一名艺术工作者,她爱好音乐美术,相信世界是可以通过教育和艺术熏陶变得更加美好,而我可能更习惯从经济政治角度去看待世界的不平等与矛盾。那么我所坚持的逻辑支持体系,就能够完整的反驳艺术在现实世界的无力吗?何况自己也喜爱各种艺术方向,认为其对修身养性大有裨益。
以上的矛盾,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呢?较为常规的方式是,摆出各类条件,通过逻辑和证据去验证和反驳观点。但此等做法也太过直接不够柔性,人是不容易被公式说服的。科学原教旨主义,其实并不让研究科学和科普爱好者所喜欢。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炫丽多姿,不要抓住了所谓的光明,就放弃了人生道路上的花草、溪流。
音乐绘画固然不会让贫瘠地区的人们吃饱饭,但它寄托了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极大的扩展了人们生活的宽度。我们会在爱好钓鱼的过程中,产生对水产品的兴趣,也会产生对河流大海的兴趣,乃至地理人文的兴趣。越来越多的兴趣点,会化作湛蓝星空,闪烁璀璨。当沉醉在了解世界,了解人类的过程中,每发现一个未知领域,不会是厌烦,而是满怀期待。
就像是一场陌生领域的旅行,不知道会有怎样的际遇,但总会明白精彩就在其中,让你有着义无反顾的勇气。即使新的领域会颠覆自己的认真体系,也在所不惜。剖析自己,变革自己,升华自己,这就是成长中的成长,而不是被动改变。主动成长,要提升得更快更广,也更富有深度。
在今天获取和查证知识极为便利的时代(未来应该更便捷),不在生活和工作中汲取知识,并赋予自己的理解思考,我觉得是一种很大的浪费。汲取知识的成就感并不比出门旅行或一顿美食大餐要差,对于我来说甚至更好。
未来的高品质社会生活,应该不仅仅有极度丰富的物质生活,也还会有更为丰富包容的学习和思考风气。人类的最佳品质我认为是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追寻,它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的发展,理应在世界各地得到发扬。
文/Jacse 原地址:http://jacse.com/?p=1191
左岸记:非常有宽度的一篇文章。原文下的潜行者m说:“首先我买了很多书,包括永远看不完的电子资料。遇到问题我会在搜索引擎上搜索,自行解决。身边总有几个前辈,搜索引擎解决不了的,发邮件让他们解决。用火狐订阅一大批超级优秀的博客,看他们写的高质量文章。使用印象笔记等,把网上这些好的知识等,复制保存下来。这就是我为了应对知识饥渴这个问题的策略。”我的求知策略与潜行者有些类似,相较Jacse,还是差得太远。不知大家的求知策略是什么,都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