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在国内顺风顺水、风头正劲的《中国好声音》,在播出之际,突然遭遇了轩然大波。
7月6日,浙江卫视发布关于《2016中国好声音》节目将暂时更名为《中国新歌声》的声明,只因为在播出之际,荷兰版权方突然将节目版权卖给中国另一家制作公司唐德影视,引起了节目名称归属的法律纠纷。7月4日,法院判《中国好声音》原制作公司灿星败诉,很快浙江卫视发表公开声明,声明中表示:“为维护司法权威性,浙江卫视《2016中国好声音》节目将暂时更名为《中国新歌声》,节目更名后仍将于7月15日如期播出。”
7月15日,原来的《中国好声音》更名为《中国新歌声》,还能唱响整个夏天吗?
有媒体这要看待这件事情,“看《中国新歌声》,与名字无关,与声音有染”,“你以为观众追随的只是一个节目名号?算了吧,大家可没那么傻”……观众傻不傻不知道,笔者知道的商家肯定是不傻的。
因为更名事件,原来一直死忠于《中国好声音》的赞助商,却动摇了不少。2012年,加多宝6000万冠名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2013年,加多宝两个亿再次冠名好声音;2014年,冠名费用提至2.5亿元,2015年,这一费用进一步飙升至3亿元。而在2016年,加多宝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与《中国新歌声》的合作。有媒体这样分析:除了平台匹配和冠名费考量之外,“中国好声音”的版权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加多宝最终的冠名决定。
不管是什么原因,加多宝确实与《中国好声音》分道扬镳了。
针对这次改名,浙江卫视也发布声明称,暂时更名势必对浙江卫视造成重大损失。
估值超20亿的“中国好声音”到底造成了什么重大的损失呢?
总监陆伟在接受采访被问及更名会不会影响招商时淡定地表示,广告商都很支持这档原创节目,但换了名字的“好声音”商业价值未必能够一如从前,毕竟灿星其他的音乐类节目也没有像《中国好声音》一样达到现象级规模。节目遭遇更名,肯定会有广告主表示不满,退去“好声音”名字与内核之后,这档节目的价值必定会大打折扣。但另一面,唐德也没有那么一帆风顺,光是购买《中国好声音》版权唐德就花了1.2亿,制作费预计会在3亿左右,如此高的起点,招商上有着不小的压力。
另一方面知产法院驳回了灿星使用“好声音”名字,同时唐德影视也正式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交了起诉状,状告灿星文化等公司实施了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索赔5.1亿元。
可以说,这一季的《中国好声音》在更名之后,陷入了腹背受敌的两难之境。
在笔者看来, 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具备一定的代表性。那就是国外引进,国内培育,快速成长,快速回报。就像是从别人家里把娃娃领回家,然后再抚养长大一样,中国许多的企业,依靠这种模式,确实得到了快速的回报,也得了快速的成长。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过与孩子亲爹亲妈发生纠纷的事件,只是这一次《中国好声音》因为其影响力及产品特有属性,而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带给大众思考。
这种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呢?
这种借娃抚养的方式在改革开放的早期,确实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条捷径,能帮助企业快速成长,中国人依靠其勤劳与聪明,快速学习,最终将孩子的亲爹亲妈赶出了中国,将孩子据为已有,比如说彩电行业。只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单纯学习模仿国外先进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现在的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模仿与学习,更多是的是需要创新与创造。既然是创新与创造,自然需要一个孕育胎儿的过程,同时还要承担流产的风险,对于中国的企业家们来说,他们往往是受不了那十月怀胎之苦的,怀胞十月,实在是有太多的风险,实在是太过艰辛。
灿星制作总裁田明的话来说:“我们尊重Talpa关于‘the voice of...’的只是产权,但不能忽略的是,《中国好声音》节目名称和商誉,是由浙江卫视创造的。”田明认为,观众们收看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创作,节目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传递了中国梦,节目核心是它的价值观,根本不是一个转椅可以替代。
在笔者看来,田明之句话的意思就是,虽然孩子不是我们怀胎十月生的,但这孩子是我们辛辛苦苦养大的。灿星跟大多数中国企业一样,怀胎十月一是实在是太辛苦,二是还需要具备生育一个健康宝宝的能力。
而在7月1日,浙江卫视《2016好声音》正式公布了全新LOGO,主色调为金色,一只紧握话筒的手撑起一颗闪耀的金星,上方围绕着四颗更小的金色星星。据灿星制作副总裁、“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介绍,该logo既结合了全新原创的模式,又体现了导师和学员的关系:握住话筒的手自然寓意着歌唱,向上撑起的动势预示着舞台承载起梦想和希望;代表学员的一颗星最闪耀最显著,象征学员是这个舞台上最耀眼的核心人物,四位导师环绕在旁,象征导师甘当绿叶,只为寻找未来的中国巨星;由于新的原创模式以导师战车俯冲选人为标识,因此四颗星在上,一颗星在下,寓意四位导师从高处冲向学员;此外,五颗星也有灿烂星空,借指制作单位灿星之意。选择在7月1日公布全新节目logo,也更有深层用意。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同时也是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日。借着这一历史机遇,浙江卫视和灿星制作希望将7月1日确定为“好声音”原创纪念日,中国电视人打响中国原创、彰显文化自信、传播中国价值,制作属于中国人的“好声音”,这是中国电视人的一次考验,也是我们证明中国原创实力的最好契机。“看得出来,”浙江卫视希望通过这次LOGO的更换,来一再强调“好声音”原创精神,只是没想到的是,这个说起来特别高大上的LOGO,成了网友吐槽重灾区,笔者只想,“我也是醉了!”。
曾经标志性的转椅被改成“战车”,导师将乘坐全新打造的“导师战车”冲向心仪的学员。这种看似有些儿戏的创新方式,就算举着再高的“原创旗帜”,却不能带给人更多的信心。
笔者的小结是,灿星与浙江卫视当下并不具备十月怀胎的能力。
如今的电视节目竞争越来越激烈,原来一直有着很好的收视率的《奔跑吧!兄弟》在第三季的时候,收视与口碑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只因为其套路陈旧,缺乏创新,只能依靠成员的现有粉丝支撑原有的收视。而刚刚收官的《极限挑战》因其每期创新的不同主题,除了吸引了不少成员粉之外,更是吸引了一大帮路人粉。《中国好声音》在第二季就初现疲态了,这算是综艺粉们共知的事实。原因来来去去也就是那几样,选手短缺,导师缺乏火花。硬撑着走到了现在,去年大众偶像周杰伦的加盟算是打了一剂鸡血——然后,没有然后了。没有会唱歌的人,导师再热闹又怎么样?
7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坚守原创,才能成就中国“最好声音”》一文,中写到:作为“中国好声音”前4季的制作方负责人,面对这场版权纠纷,他感慨:“只有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力推动原创节目,不仅是出于文化创新、文化竞争的战略考虑,更具有现实的利益关切。而这次版权纠纷,也可以让更多人看清楚,文化市场的繁荣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
看来,不是自己辛苦怀胎生下来的孩子,终究还是要付出辛苦怀胎的代价。
作为海外引进的电视娱乐项目,《中国好声音》并不让人感到陌生。细细数来,近年来走红的《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节目,没有哪一档不是舶来品。于是,出现了种种焦虑:中国人是不是真的没有原创能力,以至于在电视节目上“怎么玩儿”都要靠“外来的和尚”?其实湖南卫视就曾原创过不少好的节目,比如说《一年级》,就在收视与口碑好得到了双丰收。
有人说,中国电视产业起步本来就晚,引进和模仿,未尝不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然而,仅靠引进和模仿,无法成就原创大国。但治愈原创焦虑症,还有一个过程,这需要观众及整个社会对中国电视行业抱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不过关于“炒作”,中国人一向是无师自通的,这也是一剂良药,经历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撕逼”之后,无论是灿星的《中国新歌声》还是唐德版的《中国好声音》关注度与知名度都大增,倒是省去了一大笔宣传费用,还能每天霸占着头条,对于后续商业价值也有提升作用。只是,笔者发现,在《中国新声音》播出前两天,百度百科才开始创建,相关的新闻稿才开始投放。可以看出,《中国新声音》的更名,实在是一次匆促的应该对之战。
对于今天即将播出的《中国新声音》,笔者实在是担心它唱哑了火呀。
(欢迎关注原创作者公众号:老易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