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德国人为何如此“冷淡”互联网思维?

Managershare:德国人近年提出的“工业4.0”,恰恰是德国人基于对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对自身优势深刻的理解后综合出来的个性化战略。用自己的方式迎接时代潮流,而不是乱了阵脚地亦步亦趋,德国就是这么牛!

2014年,当中国企业家们为是否应向互联网“全面投降”而争论不休时,还有谁敢不把“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挂在嘴上?

有,德国人。在大家的印象中,德国一直都是高精尖技术的代名词,现代化程度很高。在电视行业中,德国却没有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降低对电视的依赖程度。

外媒称,根据相关统计,对于绝大多数德国人来说,尽管目前有互联网存在,但是总体上来说,德国86%的用户表示,自己完全离不开电视,这些用户坚定的认为,电视机比DVD等播放设备更为重要。

今年《中外管理》杂志组团探寻德国精密制造DNA过程中,走访了宝马、赢创、海瑞克、汉斯格雅等各类型的德国行业领军企业,也聆听了德国商科第一的曼海姆商学院多位教授对中小企业与创新管理的深入解析。

不论管理者还是学者,抑或官员,竟没有一个主动提到过“internet”这个单词!

德国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网络借贷(P2P)、众筹融资、第三方支付、网络保险公司及网络银行等,目前发展程度不一。20世纪80年代,网络保险公司和网络银行就已在德国出现,而P2P则直至2007年才开始运营。

在德国,众筹融资起步较晚,尽管发展较快,但规模几乎可忽略不计。据专业网站Fur-Grunder.de统计,2012年,德国各类众筹融资平台共为494个项目筹集约195万欧元资金,同比增长3.2倍。其中,单个项目平均获得3950欧元。

是德国人老土吗?是德国经济落后吗?是德国不懂时代和创新吗?恐怕没人敢这么说——反而能在那里体验到了中国难以想象的至爽WIFI。那么,德国人又为何如此“冷淡”互联网呢?

其实,要弄明白自己心里的信仰是什么,自己脚下的土壤是什么,进而弄明白自己最终的个性是什么,自己最终的作为是什么。

创新,美国造!

美国人发明了一个改变世界的工具,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商业化之后,美国人在它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企业营利模式的奇迹。

那不妨先谈谈最推崇互联网思维的,为什么是美国人。

《中外管理》杂志作者杨光称,因为美国人是真正信仰创新的,他们的土壤是催生创新的,他们的个性也是擅长创新的。我在与海尔CEO张瑞敏交流中曾有过共识:美国就是一个举国支持创新的生态系统。不论是幼儿教育,还是资本市场,核心都是为了创新而展开的。

比如,美国幼儿园阿姨在剪纸课上,在示范剪出一条鱼之后对孩子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剪鱼!她示范的只是工具和方法,但她要你学会的却是创造,而不是模仿。

资本市场也是如此,他们可以不断追捧微软、苹果、谷歌、脸谱,也会热购京东和阿里巴巴——哪怕它还在亏损,哪怕它来自海外——只要持续创新,就会获得资本市场的掌声。因此,虽然“微软”是美国的,但美国却是最不怕“微软”走向衰落的国家。

美国人很清楚,自己的“个性”本分,应展现在“创意”和“营销”,而非“制造”上。因为有的是比他们的土壤和个性更适合去“制造”的国家。

于是,他们在将“制造”不断外包给全世界的同时,亦成为全世界“最应该”去创造和拥抱互联网及其思维的国家。显然,通过个性、交互、体验、大数据,进而持续引领创新和营销的制高点,对于无需为品质而操心的美国人来说,至关重要。

品质,德国造!

而德国人,则选择了美国人让出来的“制造”。

一方面,他们比美国人更严谨,他们坚信人类无论如何创新,都颠覆不了对产品的需求,颠覆不了对优秀而稳定的品质的需求。

想想看,要将一个几乎每台机器都需要的普通轴承做到使用寿命至少半个世纪,一台不管是否智能化的冰箱至少10年内不会有故障,一个很普通的房子至少在100年里不会倒塌,真的需要借助互联网来“交互”实现吗?

另一方面,美国式为创新而生的体系,注定只会催生少数塔尖上的明星公司。但是,德国式为品质而生的扎实体制,却使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拥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提到“隐形冠军”,谁能不想到令人望而生畏且动辄百年基业的德国军团?这也是德国人绝口不提互联网,却“明目张胆”深感自豪的原因。

如果以为德国人自绝于互联网时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德国人近年提出的“工业4.0”,恰恰是德国人基于对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对自身优势深刻的理解后综合出来的个性化战略。

他们知道自己的本分是制造,他们知道人类永远需要制造,他们也知道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他们只是把信息化融入进自己本来的优势上,以创造出自己符合时代与个性的进一步优势!

那么,中国呢?

“互联网思维”大概是中国去年来最热的词汇。这也是一个你不可能在任何学术研究或英文媒体上听到的词汇。

借用杜克大学营销系教授DanAriely的话,它就像十几岁时的性爱,每个人都在谈论它,没有人知道怎样去做,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在做,于是每个人都号称自己在做。

阿里巴巴副总裁邱昌恒讲,“大家都在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有些观点甚至认为就是忽悠和营销,这是要命的。互联网真正核心有两点:一个是云上的,随时可以应用户而改变;第二个是数据驱动的。

再看阿里巴巴的另一位出身学界的副总裁曾鸣对此的解释是,互联网思维,第一个词是“互、联、网”。第二个词是云计算

第三个词叫做大数据。这与邱昌恒给出的结论异曲同工,不过曾鸣进一步阐述了“互、联、网”的概念,即从Web1.0门户,到Web2.0搜索,再到今天的Web3.0SNS双向互动的社交网络。

然而,实际上,互联网思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能够对其准确定义,各方都在凭着自己的臆测,玩着“盲人摸象”的游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何如  何如词条  德国人  德国人词条  冷淡  冷淡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互联网  互联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