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你所谓的怀才不遇,不过是才华追不上梦想,努力够不着野心

如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设施,智能手机也早已普及,这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所以,5年坐拥上亿粉丝,震惊文化创始人兼CEO樊不凡,说过这样一句话:

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怀才不遇。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可能有三个原因:

第一,你定位错了,没发现自己的特长;

第二,你没有百分百努力;

第三,你根本就不是个人才。

下面具体讲一讲。

你可能定位错了

如果你也自认为怀才不遇,那么现在请你想一想,你了解自己吗?你的工作符合自己的特长吗?你对自己的定位又是什么?

那种寻找到自己定位的人,常有一种感觉叫做“为此而生”,工作对他们来说,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是享受。

但大多数人,恰恰相反。

极度专注细节的人,不得不去做宏观把控时,往往无从下手,一团乱麻。

性格杀伐果断者,善于独当一面甚至自立门户,但还需要有人在一旁,协助谋划和执行。

如果你天生对数字不敏感,那么财务或许不是最好选择,即使拼尽全力,也很难达到高的段位。

如果你喜欢个人独处,不到万不得已舍不得跟陌生人开口讲话,旅游时问个路都要犹豫半天,那么销售这种外向型职业,对你来说挑战就太大。

大多数人随波逐流,没有“定位思维”。

潜意识里面,觉得工作是工作,自己是自己,打工就是领份薪水而已,工作必然痛苦,无关快乐。

一定程度上,这不得不归咎于我们的教育制度。

虽说,高考确实是目前来看,“最公平”的选拔人才方式,但它的本质还是为社会批量制造“螺丝钉”,所有人被简单粗暴地划分为文科理科,然后就直接进入大学开始所谓的“专业学习”了。

最后,“就业”成为每个学校最为看重的指标,“找好工作”也是毕业生们最热衷的话题。

什么热学什么,什么挣钱学什么,而不是我觉得什么有意思、有成就感,我做什么特别有感觉,我学什么。

在探究自我内心,发掘自我热爱上面,大学和学生自己,合谋杀死了这门人生必修的功课。

高考很公平,但它只是一个“智商”和“自律”的筛选机器,它发掘不了你的特长和热爱。

你会无意中错失掉自我定位的机会,也不曾有过自我定位的观念和意识。

但每个成年人,总是要为自己负责的,不是吗?

以前,许多人在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岗位,一干就是一辈子,而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让每一个人都有了向某个领域最优秀的老师学习的机会,并且通过网络,向整个世界展示自己。

你完全可以尝试新的职业,用心寻找那个最合适的位置。

学着重新认识自己,做好定位,才能将最突出的特长用在社会协作中。

那时候,你不但不会怀才不遇,反而是如鱼得水。

你还不够努力

我在国外工作时,有一次,公司新换了一任国家代表,就是公司在当地最大的头头。

这位新来的L总四十来岁,来了没几天召集所有的中方员工开会,一个人讲半小时,条理分明极有水平。

但是后来,听说他初次拜访客户老大,配备了专门的翻译,因为他从没在国外工作过,26个字母认不全,一句英语也不会说。

大半年后,整个代表处中方员工和本地员工,一共200多人,在公司附近的礼堂开新年大会,L总发表新年致辞。

整整20分钟,居然全英文脱稿!

虽然发音不标准,简直是教科书一样的“Chiglish”,但是不慌不忙还挺流利,事情交代得清清楚楚。

之后的有个周末加班,在食堂碰到L总的秘书,一个中国女孩,我称赞起L总的英语。

秘书笑着点点头:

你知道吗,他第一次见完客户回来,就决心要在半年内把英语学好。

每天上班只要不开会,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读我给他从中国买来的教材,背单词卡片,看各种各样没有字幕的英文电影,下班了也呆在办公室,十一二点才回去。

他还要求身边所有的司机、保姆、本地员工,每天要主动跟他英文对话,如果不是要紧事,我一个中国人也得用英语跟他交流,不然他要不高兴。

他三个月就能用英语做简单的日常交流了,后三个月一是学习专业英语,二是练习英文演说。

我回去后,把这个事给下面的员工讲了,那些英语四六级考高分,但是出国两个月连英语的产品讲解都不利索的小朋友,纷纷露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如果要说怀才不遇,在国内混得好好的L总,最有资格这么说。

对啊,都四十多岁了还派我出来干嘛,拿着高额年薪和股票分红,我在国内一样帮公司干活,多好呀。

可是他没有,咬紧牙关跟英语死磕。

不必再多说什么,对于努力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你应该认真的问一下自己,你是否做到了百分百努力,你的决心是否像L总那样坚定,从一个零基础的四十几岁老菜鸟,半年拼到全英文脱稿演讲。

你有那么拼吗?

如果没有,怀才不遇跟你也没什么关系。

也许你本来就不是人才

什么是人才?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人才,可是马云说:具备这4点的,才叫做人才,阿里巴巴才会重金聘用。

1、有强烈金钱欲望目标

2、阳光心态,强大的内心。

3、忠诚、责任心强。

4、积极进取、紧随公司步伐。

第一条很好解释,佛系员工就不算了,他们属于“低欲望时代”。

另外三条看起来容易,真正轮到自己头上时,火炼出来的才是真金。

有次跟一个HR总监朋友聊天,她说:前不久公司离职了一个年轻的部门副总监,特别可惜。

他曾经带领团队,把竞争对手客户关系最好的地盘,生生撕开一条缝;他还搞定过客户的区域老总,为公司新产品的试用,争取了一片极好的试验田。

三年之内连升两级,这在公司历史上绝无仅有。

在部门副总监的位置上,他又做了三年,成绩虽然没有之前那么出彩,也算是可圈可点。

忽然一天离职了,去了一家刚起步的小公司,据说对方许诺了优厚年薪加高额股权。

离开时,大老板找他谈话,HR总监旁听,听他言语之间,是对公司不够重视他,没有善加利用他的能力的不满。

三年两级,还不够重视?

其实就在那段时间,公司正在考察他的领导,也就是部门总监升任公司副总的事宜,他自己转副为正,是顺理成章的事啊。

离职没多久,小公司倒闭了,不知他要是知道自己本可以顺利升迁,肠子会不会都悔青?

这个年轻人,是人才吗?

是,也不是。

对照马云那几条,“阳光心态,强大的内心”,他就不算人才。

来看看真正的人才是怎么做的。

1994年,柳传志把后来成为联想三个接班人候选之一的郭为(还有两个是杨元庆和孙宏斌),忽然“发配”到距北京千里之外的大亚湾,接手联想大亚湾科技园区的半拉子工程。

面对着大亚湾大片的荒地,31岁的郭为自嘲感觉有点像铁人王进喜。

过去老给柳总提意见,说他做事慢,考虑得太周到了。当我独立运作一个事情,才体会柳总在那个位置上的难处。

在工业园,郭为是一把手,所有问题都要他一个人负总责,他开始厘清工业园复杂的股权关系,公关部经理出身的他,竟然自学工程土建,还顶住巨大压力,处理好死了四个人的工程事故。

郭为坚持了下来,做完二期工程以后,园区效益明显好转,七年后全部收回投资。

因为郭为在大亚湾表现突出,他被评为联想的大股东中科院的十大杰出青年。

现在回头再看马云那4条标准,你会不会有新的感受?

什么是人才?

光动动嘴皮子的不是人才,天天叫着怀才不遇的也不是人才。

说到做到才是人才,不会就学、不懂就钻的才是人才,舍得一身剐敢把对方的老王拉下马的,帮组织从绝境里挖出金子来的,才是人才。

移动互联网时代这都下半场了,你如果是个人才,早都发光发热,然后发红发紫了,哪还会有时间抱怨和诉苦呢。

所谓的怀才不遇,不过是才华追不上梦想,努力够不着野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词条  野心  野心词条  才华  才华词条  所谓  所谓词条  不过  不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