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抓个币!(drop the beat)"
如果你是《中国新说唱》的观众,应该会对这句话有印象,它仿佛一把号令枪,枪响后,一个漂亮小姐姐会一手托着耳机,一手转动手上的工作台,音乐随之响起。
这是部分观众对电子音乐的全部印象了——“一个转盘子放歌的人”,经常出没在嘻哈音乐现场,或者三里屯的各大夜店。代表曲目是Remix版本的《爱情买卖》和《如果我是DJ你会爱我吗》,以及一些干脆连歌词都没有的重低音舞曲。
再进一步,你可能听过韩国歌手Psy的《江南style》,再或者,知道世界上有一个百大DJ的音乐人榜单,有时作为宣传噱头出现在某个音乐节的海报上,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但电子音乐绝对不止于此,在一些国家,电子音乐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音乐类型,下面包含着非常多的音乐风格。而在中国,电音和两年前的嘻哈一样,更多处于“Underground”的状态。
不过,随着90后、00后对现场音乐消费的热情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越来越多的优秀制作人出现,电音发展迅速,不仅是唱片公司,演出公司等线下公司,连视频平台、音乐平台等线上公司也争相入局。
“电音之王”争夺战,一触即发。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电子音乐用户规模为 1.97 亿,2017 年达到 2.86 亿, 2018 年将突破 3 亿,达到 3.58 亿。从线下音乐节场次来看, 2016年中国电子音乐节数量为32场,2017年则达到86场,翻了1.5倍。
而被称作全球电子音乐节三巨头的Tomorrowland、Ultra、EDC也纷纷入驻中国。去年,王思聪以香蕉计划CEO的身份,宣布引入国际音乐节品牌Ultra,命名为Ultra China。今年,热波传媒引入了EDC,Tomorrowland则和腾讯合作了一部综艺,将在下半年播出。
“目前国内大部分音乐节仍旧类似于拼盘演唱会的形式,除了艺人阵容实在想不出别的内容,很多观众就是冲着某个艺人去的,他们是艺人的粉丝,并不是音乐节的粉丝。我们引进EDC就是希望通过跟外国团队的合作来提高自身的水平,线下娱乐行业其实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热波传媒CEO何诗杰曾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表示。
对于线下音乐节来说,投入成本高,筹备周期长,而且行业内也没有出现现象级的流量艺人,纯靠邀请国外艺人吸流量,在受众扩张上稍显缓慢。而如果市场整体受众不够多,则会影响音乐节的质量和持续性。
因此,光靠线下的铺设往往不够,同样还需要线上的联动和助推。制作网络综艺往往会成为一个让流行文化真正变得“流行”的最佳方式,起到“临门一脚”的作用。
去年的《中国有嘻哈》,今年的《这就是街舞》《创造101》等网络综艺的爆火,让业内看到了亚文化出圈后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各大视频平台都纷纷占坑,希望在更加垂直的领域抢占领先地位。
于是,我们看到了上半年爱奇艺和优酷在机器人、街舞等节目上的捉对厮杀;看到了《这就是灌篮》《声临其境》《演员的诞生》等细分领域综艺的陆续推出。
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对这种现象有过总结。
在爱奇艺2017年第一季度的策略会上,他集结了一帮高管,他说,这几年,爱奇艺上的爆款,全都诞生在一个没有出现过的新门类上,这其实就是规律,我们得去遵循这样的规律。他决定,在这样的门类上多投入,做爆款。
在音乐综艺领域,曾经现象级的《中国好声音》来到第七年,已经明显力不从心,民谣和嘻哈的热度更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作为制作方,必须要寻找新的内容,来弥补音乐综艺即将出现的空白。
其实在几年前,国内也曾将目光放在电音上,2016年夏天,江苏卫视曾推出一档叫做《盖世英雄》的节目,主打的便是EDM(Electronic Dance Music)音乐,节目导演是后来打造了《中国有嘻哈》《热血街舞团》等综艺的车澈。
但当时由于整个市场不成熟,加上节目制作略显传统,这档节目除了大张伟唱火了几首歌之外,并没有达到像《中国有嘻哈》那样的热度。此后两年,也没有新的电音综艺推出。
而在今年下半年,将有两档电音综艺正面对决,分别是灿星制作的《即刻电音》和洪涛团队制作的《超强电流》,目前两档节目均未开播,究竟会有怎样的表现,目前还不得而知。
除了线下演出和线上综艺,在线音乐平台也开始对电音发力。
今年1月31日,腾讯音乐与索尼音乐共同成立电音厂牌Liquid State,从单纯的版权购买向上游内容制作进军,并与李宇春、谢霆锋、Alan Wlaker等达成了合作。
在规划中,Liquid State 除发掘、培育亚洲各地的电音人才外,也支持国际艺人开拓亚洲市场,并将结合巡回演出、club 活动及其他体验活动进行推广。
上周,网易也推出电音品牌“放刺FEVER”,Slogan为“感官全开”。与腾讯音乐与索尼的合作相比,网易“放刺FEVER”看上去更加综合,主要业务涉及现场活动、音乐制作/DJ学院、艺人经纪、品牌跨界合作、衍生品开发、游戏音乐、高端定制电音旅行等多个板块。网易也表示,该电音品牌,会依托公司旗下网易云音乐上亿电音用户进行推广。
网易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时,丁磊就曾表示,音乐对中国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内容需求市场,在这一市场中,网易云音乐拥有自己的发展思路,“立足于中国音乐爱好者的需求,去推动和发展中国原创音乐。”
而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2017年网易云音乐电音类歌单爆发式增长,如此直观的需求,可能也是网易决定投身电音的推动力之一。
网易“放刺FEVER” CEO王缜在上海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电音是一个特别容易跨界、跟不同类别的产品之间有合作的内容。未来FEVER将会与网易的电商、游戏等业务进行跨界合作。例如艺人衍生品、品牌衍生品等,都可以通过电商的供应商链条生产和销售。
跨界合作也一直是网易比较擅长的。网易云音乐成立5年,和音乐有关的、无关的跨界都做了不少,开酒店,出智能音箱,与屈臣氏、农夫山泉等品牌合作。网易漫画还开了饮品店,网易阅读则选择了beats耳机、九阳、立顿等成为合作伙伴。
也是在上周,网易云音乐又宣布完成了新一轮融资,领投方令人意外——百度。双方将在内容、流量、版权等多维度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似乎也暗示着百度音乐的离场。
网易云音乐业务负责人表示,网易云音乐此轮融资主要是为了引入优质和有优势资源的长期合作伙伴,为快速发展中的业务注入延伸拓展的新动能。
近几年网易云音乐的发展迅速,四年时间,用户数便突破3亿,估值也在去年达到80亿,本轮融资后,必然会更高。但从整体上来看,在线音乐市场的格局就像游戏市场的格局一样,腾讯一马当先,网易在后面紧追不舍。而近期腾讯音乐频传IPO的消息,相信也是给了网易不小的压力。
根据近期腾讯音乐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说明书,2018年上半年,腾讯音乐的营收达到86.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2018年上半年的调整后利润为21.12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近两倍(189%)。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中显示,虽然腾讯音乐的收入主要来源为付费订阅、数字专辑、虚拟礼物和增值会员。但8亿用户中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仅有2330万,付费率为3.6%,远低于Spotify这一国外音乐流媒体巨头43%的付费率。
虽然网易云音乐没有公开过自家的付费率,但囿于整体市场环境,估计也不会高出太多。所以对于网易,甚至整个在线音乐市场来讲,在音乐付费还未成熟的情况下,想要增强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并将整个业务线拉长,占据某一领域市场的全链条。
音乐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在“消费升级”之下,用户对音乐产品的功能,对音乐作品的品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无论是腾讯、阿里,还是网易,似乎都还没有想出更加高级的玩法来满足这些需求。
“放刺”可能是个很好的尝试,但丁磊要真的想实现“白天养猪,晚上打碟”,也许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