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一年的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表现看,无论是股价还是业绩,微博和陌陌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以说如果过去一年我们的互联网组合中重仓了其中一只,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超额收益。
陌陌的股价过去一年上涨了3倍,伴随的是2016年收入增长312%,利润更是增长十倍,从1400万变成了1.45亿美元。微博股价过去一年上涨3倍,虽然同期收入仅仅增长37%,但是利润同样增长3倍,从3500万美元变成了1.08亿。我们看到两者的股价上涨基本上和利润增长吻合。两者的“老树新开”背后有着惊人相似的逻辑。今天我们就试图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分析陌陌和微博利润大增的驱动因素。
内容消费的升级
从产品形态看,微博和陌陌其实在过去一年都发生了比较重大的变化,最显著的就是两者移动直播产品的推出,大幅提高了流量变现的能力。
陌陌在2016年的二季度开始就一直围绕视频直播产品在做创新,产品形态和过去基于LBS的社交出现了重大变化。这也导致陌陌四季度短视频日均观看次数增长了8倍,视频化成为了整个平台最核心的战略。而陌陌的移动直播和映客这种最大的不同是,大量的非专业主播在其平台。我们看到许多主播的更新频次很低,也不跟用户互动,完全基于兴趣爱好。这导致陌陌直播平台的内容很丰富。你可以看女主播唱歌,也可以看普通人直播打麻将,吃火锅等等。
同样的,微博在2016年最大变化就是产品矩阵更加丰富,从文字,图片到视频一样俱全,而视频显然是增长最快的部分。微博四季度视频日均播放量也同步增长了713%,基于视频流的广告收入占整体广告收入10%以上。KOL可以通过不同的产品矩阵和粉丝互动,内容生态的建设也从原来基于时间的信息流变成了基于社交关系和兴趣推荐的信息流。
我们认为,陌陌和微博视频播放大幅增长只是一种表现,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用户对于内容消费的升级。从马斯洛需求来看,当人满足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后,精神消费的占比就会提高。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最早帮我们解决了购买各类的商品,当这些商品的需求被解决后,大量的人开始在内容上消费。笔者也曾经说过,移动互联网上半场的流量分割在今天已经结束,内容红利是下半场少数能驱动流量的来源。
渠道下沉带来的红利
陌陌和微博业绩大幅增长另一个原因是受益于过去几年的渠道下沉。
我们看到微博今天二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占比超过了80%,而几年前他们不到50%。越来越多一线城市以外的人大量使用微博和陌陌。我有个朋友曾经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上海许多互联网用户都不太用微博和陌陌了,但是这两家公司的业绩能增长如此之快。中国说到底,依然是二三四线城市人口占据了绝大多数,而且随着这些城市的85后网民起来,他们的消费能力并不比一线城市差。对于他们来说,需要解决的是信息鸿沟。
比如我们在国内,很想知道美国人到底是干什么,吃什么,用什么。我曾经说过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消费品能获得很高估值,从星巴克,耐克,麦当劳到Under Armour,其估值都比中国同类公司高。因为美国本质上作为全球第一大国能输出文化。为什么大家喝星巴克?因为美国人都喝。这也是为什么马来西亚流行的白咖啡在中国就无法成为主流。甚至美国很火爆的墨西哥食品(Taco Bell刚刚进入中国),在中国过去几年都做不起来,因为中国人不在乎墨西哥人吃什么,而是美国人吃的汉堡。
同样的,当渠道下沉后,那些二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很想知道一线城市的人在干什么。春节的时候当我们都在微信朋友圈晒出国的各种图片时,微博上有许多关于一线城市人怎么过春节的讨论。我们也曾经调研过许多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他们非常渴望知道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在玩什么。
每次有朋友过年回去,他们都会问大上海到底怎么样?这个和20多年我父母出国后,回国时亲戚朋友问我们纽约怎么样是一个道理。这也是为什么微博,陌陌上面那些更原汁原味的视频获得了大量流量。最终,大家看美女唱歌也会疲劳,但是看看上海的酒吧什么样子,上海年轻人一天的生活,甚至上海金融人士的工作状态,这些都对这些渠道下层的人带来巨大好奇感。
移动互联网下半场:内容和渠道下沉
我们一直认为移动互联网上半场已经结束,代表的就是大量应用商店的价值归零。流量分发的年代已经过去,互联网巨头们垄断了现有流量。而对于这些巨头来说,新的增长必然来自于渠道下沉。我们看到京东,阿里的渠道下层对于其这几年业绩增长也带来很大帮助。另一块就是内容消费。人们买到了便宜的电器,衣服,甚至外卖的食物。未来持续拥有流量的一定是优质内容。当然,新时代的内容红利可能越来越平台化。单一KOL继续获得流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新的算法,平台聚合,更垂直内容的整合会是将来的方向。